#苏德战争

3个月前
四十年代初皖南事变,蒋介石帮毛泽东消灭了毛的党内一贯反毛的项英(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加上苏德战争中的苏联红军的崩溃,共产国际解散,这些变化都使毛泽东相信彻底清算中共党内国际派的条件成熟,继之延安整风开始。 延安整风时,周恩来对长期执行“王明路线”作了长篇自戕式的检讨,他表示承担 一切错误的责任。但是他坚持一个观点,斯大林代表正确路线,共产国际的领导和中国革命利益的一致,中共绝对不能因“王明路线”与苏联闹翻,尤其要尊敬斯大林的世界革命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接受了周恩来的这个观点,后来中共在解放战争中,证明苏联红军对中共辽沈战役的支持起了决定作用。辽沈战役的胜利又对解放全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换言之也就是,当年周恩来的牺牲王明,维持中苏共关系立了大功。 延安整风时,周恩来彻底抛弃了王明,他在1944年2月代表毛泽东劝降王明时,王明对周恩来说:“六届四中全会的决议案起草人是谁?主要负责人又是谁?怎能由我一个人负责呢?又怎么能称为王明路线呢?”周恩来为之语塞,如前所述,六届四中决议的起草和具体执行,负责的都是周恩来。 1943年底,已宣布解散的共产国际前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以私人身份给毛泽东发了一份电报,表示对王明、周恩来、康生几人的关注。毛泽东回电报说,王明政治上不可靠,是国民党特务;周恩来在10月27日、28日,12月1、2、3日作了彻底的检讨,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与王明划清了界限;周恩来的认识“己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毛泽东在电报中还说,康生是个好同志,“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引号内为毛电原文) 1949年1、2月间,米高扬代表斯大林访问西柏坡,当时担任翻译的师哲记述:“米高扬同我私下交谈中说,“你们成立中央政府不愁没有领导人,周恩来是当总理的适当人选。”米高扬的话,可能是代表斯大林故意为周恩来吹风的,也表示当时苏联对周恩来始终是信任的,甚至可以说,周恩来出任中国总理是斯大林亲自点将的 ---《中共历史的见证——司马璐回忆录》
3个月前
斯大林告诉我们——政治就是一张二皮脸 斯大林,俄文“钢铁”之意。由于宣传和灌输,斯大林也确如钢铁一样屹立在我们的脑海中——具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钢铁般冷酷的性格、钢铁般坚定的信仰、钢铁般严苛的政治原则。总之,斯大林很牛,从不会放弃原则去迎合任何人。 可是,当我们回顾苏德战争前夕这位“钢 铁”的所作所为时,就会惊讶地发现,“钢铁”竟然也会露出谄媚的笑脸,而政治也绝非铁板一块,有时就是一张二皮脸。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瓜分波兰的秘密协定。一周后,9月1日清晨,苏德两国两面夹击,同时进攻并占领波兰,完成了对波兰的瓜分。英国和法国因此向德国宣战,二战爆发。 此时,虽然苏联没有公开与英法为敌,但事实上却是德国的盟友。 社会主义苏联怎么会是纳粹德国的盟友呢?这简直匪夷所思!可是,历史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荒诞。当所谓的意识形态,也就是政治,成为利益的走狗时,那么根据需要耍耍二皮脸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作为盟友,苏联对德国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宣传上。掌握着国家所有宣传机器的苏联在这方面具有任何国家也无法比拟的优势。 斯大林向希特勒示好的第一步,是在苏联全境禁演反德影剧。 1938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导演爱森斯坦的历史巨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上映,该片讲述的是13世纪的俄罗斯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的领导下击溃德国侵略者的故事。影片上映后受到热烈欢迎,斯大林亲自接见爱森斯坦,并拍着爱森斯坦的肩膀夸奖说:“你是个好布尔什维克!” 然而,仅仅几个月之后,这位“好布尔什维克”的这部影片就成了禁片。苏德已经成为盟友,岂能再上映反德影片?二皮脸一翻——现在是向德国大唱赞歌的时候了! 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一位斯大林的忠实追随者,他先后写过两部歌颂斯大林的声乐套曲《纪念十月革命20周年》和《为斯大林干杯》,那时正在着手歌剧《谢苗•科特科》,作品描写1918年德军占领乌克兰时对那片土地和人民的蹂躏。——苏德结盟之前,这部歌剧政治正确,而结盟之后,立即转为反动。斯大林指示:“如此描写德国人是不能容忍的!”并派出官员对歌剧进行“指导”。最后,总检察长维辛斯基灵机一动:把德国人改成白匪军不就行了?于是,歌剧完成后,德军变成了国籍不明的土匪。 1940年7月,作家爱伦堡从被德国占领的法国巴黎回到莫斯科,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书中讲述了纳粹德国进攻并占领巴黎时的种种暴行。书稿第一部完成后,交由《旗》杂志发表,编辑接到上级指令:书稿中“法西斯主义”的字词必须全部删掉,把“打倒法西斯分子”等口号改成“打倒反动分子”。 “法西斯”一词在那时的苏联竟然都成了禁忌。 在禁演禁印反德影剧书籍之后,接下来当然是“歌德”。 希特勒是德国音乐大师瓦格纳的狂热崇拜者,以瓦格纳的作品向希特勒献媚再好不过了。于是,斯大林下令,在莫斯科大剧院隆重上演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并指定导演为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是电影导演,对歌剧一知半解,怎么竟会指定他去导演歌剧呢?原来,“钢铁”斯大林还有着绣花针般的心机:爱森斯坦的母亲是俄罗斯人,父辈为德国移民,十月革命后,父亲反对革命,移居德国,成为德国公民。由爱森斯坦这样一个俄德混血儿执导瓦格纳的作品,不是正体现了苏德友好联盟、血浓于水吗? 《女武神》首映式,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全部隆重出席,第二天的报纸杂志上,对《女武神》的吹捧简直到了肉麻的程度。 与此同时,一列列满载着橡胶等战略物资的火车源源不断地开往德国…… 然而,斯大林的献媚和二皮脸政策,并没有笼络住希特勒的野心。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对苏联发动闪电进攻。苏德战争爆发。 演砸了的斯大林精神崩溃。据克格勃头子贝利亚讲述:当时斯大林目光呆滞,他对政治局委员们说:“战争爆发了,它的发展将是灾难性的。列宁给我们留下了无产阶级的苏维埃国家,而我们却……我辞去领导职务。”然后他乘车前往郊外别墅。政治局委员们去找他,他惊恐万状,以为大家是来抓他的……经委员们劝说,斯大林才重返克里姆林宫办公室。 可是,“钢铁”斯大林承认,自己没有勇气向国民宣布战争爆发,于是委托国防副主席莫洛托夫向全国人民发表广播演说。 由一个副手宣战,这在世界各国绝无仅有。 盟友一夜之间变成了敌人,于是—— 瓦格纳的《女武神》立即停演,不久前刚刚对这部歌剧肉麻吹捧的评论家们,连夜赶稿对其口诛笔伐; 立刻解禁抗击德国鬼子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在全国放映; 重新排演揭露德国人暴行的歌剧《谢苗•科特科》,不过最终没有排成,因为导演梅耶荷德已经在几个月前被枪毙了; 马上开印《巴黎的陷落》一书,书刚一出版立刻授予斯大林奖金; …… 有人把1939年8月23日到1941年6月22日的苏德同盟称为“荒唐的伴侣”,那是一出双方共同上演的、将政治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二皮脸丑剧。 ---作者: 陋兰 图:1941年6月22日凌晨4:31,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内拍摄的,显示了他得知德国开始入侵苏联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