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自媒体创业
关注
纯洁的微笑
2周前
人生第一份工资 1800 元,第二年换公司到 4000 元,第三年去了北京涨到 10000 元。 前 5 年工资几乎每年翻倍。 人生第一个 100 万用了 10 年;第二个 100 万用了 2 年;第三个 100 万只用了 1 年。 第一个 100 万最难,但只要迈过去,后面赚钱速度就会越来越快。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赚 1000 万不一定比赚 100 万更难,人生最怕的就是起步难。 回顾我的经历,最大的感悟是:关键节点上的选择,太重要了。 不同的选择,会导向完全不同的人生。 2009 年,我是一个三流二本毕业的大学生,几乎什么都不懂,找工作整整碰壁了 6 个月。 最难的时候,还去比亚迪、富士康的流水线干了几个月。 但我实在难以接受——上了大学,难道就只做这?所以一直在寻找机会。 第一个关键选择:做程序员。 在流水线待了 3 个月后,我下定决心借了 1 万块,去培训机构学了 Java。培训结束后,起码有了一份能坐办公室的工作。 去了新公司,前半年基本在做“边角料”开发。到第 9 个月我决定跳槽,工资涨到 4000 元。树挪死,人挪活——关键节点一定要敢于改变现状。 第二个关键选择:改变才能涨薪 第二份工作干了一年多,技术练出来了,从初级程序员做到项目负责人。那时候天天刷博客园,看新闻和技术文章,觉得互联网公司才是我向往的。 于是去了北京,工资涨到 1 万。 人的能力没变,但平台和市场变了,价值就完全不一样。北京的舞台比西安机会多太多了。 我在这家公司待了 7 年,从初级程序员做到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又过了 2 年回到母公司做研发副总,带着一支 100 多人的研发团队。 第三个关键选择:做自媒体 当技术负责人那几年,几乎天天加班到凌晨。正赶上移动互联网爆发,我们的产品经常和大厂一起做活动,遇到大量技术难题。 黑客攻击、大并发、大事故……这些经历很值得记录。我开始在博客园写博客,写了半年就进了博客园推荐前 10。 顺势开了公众号同步更新。半年后接到自媒体第一笔广告费 800 元;再过一年,公众号收入已经和我作为分公司技术负责人的工资差不多了;又过一年,已经超过我做研发副总的工资。 自媒体的增长速度比打工快太多了。刚开始的两年,几乎是每 6 个月就能翻一倍,最高的时候一个月几十万。 第四个关键选择:创业 于是我裸辞做自由职业,开始环球旅行:在美国自驾一个月,在菲律宾读游学课,很快把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的签证也都办了。 正当我准备环游世界的时候,疫情来了。 自由职业行不通了,我就留在国内,在西安创业,开了人生第一家公司。 2020 年团队就我一个人;2021 年 2 个人;2022 年 4 个人;2023 年 8 个人;现在公司十几个人,我成了一个互联网上的创业者。 为什么团队能扩这么快? 20–21 年做自媒体;21–22 年做知识付费;23–25 年 All in AI。现在我只聚焦三个方向:AI、出海、Web3。关键时刻一定要选对赛道。 保持好奇,顺着大趋势走。我们这些小虾米,只有在大江大河里,才能拿到一点机会;趋势会推着我们往前走。 不断学习,不断换赛道,不断试错。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给人生设限,一切都有可能。 先活下来,再活得好;先对一次,再对很多次。当你持续押注趋势、积累复利,时间就会站在你这边。
从月薪1800到被裁后独立开发,程序员的逆袭之路· 30 条信息
#职业发展
#关键选择
#自媒体创业
#人生感悟
#拥抱趋势
分享
评论 0
0
sitin
1个月前
做自媒体创业坚持很重要,最近几个朋友因为各种原因消失了,合作也联系不上,给人不放心的感觉,在我看来比起风风火火的大事件,持续出摊反而更重要。
#自媒体创业
#坚持
#持续出摊
#合作问题
#创业不易
分享
评论 0
0
sitin
2个月前
多写内容多输出,自媒体创业就是内容创业,内容即流量,流量即变现,持续分享持续输出很重要
#自媒体创业
#内容创业
#内容即流量
#持续分享
#持续输出
分享
评论 0
0
Stanley
7个月前
自媒体创业本质是24小时待机的个人无限责任公司。技术人习惯的“番茄工作法”彻底失效:热点追踪需要随时待命,粉丝互动侵占睡眠时间,数据分析替代了周末娱乐。更痛苦的是技术思维惯性——总想开发个自动化工具解决内容生产,结果浪费两周写的脚本还没手动发帖效率高。 家庭角色从“996缺席者”变成“在家却更疏离的陌生人”,这种新型家庭矛盾往往令人措手不及。
#自媒体创业
#无限责任公司
#番茄工作法
#热点追踪
#粉丝互动
#数据分析
#技术思维
#内容生产自动化
#家庭矛盾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