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效应

中推果真各种X。盛雪单挑张淑凤、伍雷舌战众金刚、十二热狗酿惨案……一圈下来,每个人都义正严辞甚至义愤填膺,且对立双方的情绪都不像装的。对各位看官来说,我推荐你们一部电影:《罗生门》。真相的绝对与相对、主观与客观、以至真相与沟通的关系,都可在电影中触发些许思考。我也有经历过因沟通导致的关系破裂,深知沟通极易误解,误解又常被错当真相。 在《罗生门》中,一起凶杀案的目击者和相关人物——强盗、武士的妻子、武士的灵魂以及樵夫——各自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故事版本。每个人的讲述都受到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和限制。 主观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动机——自保、羞耻、荣耀或其它……而客观上,每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所处的不同位置、角度、时间线……也会影响他们看到或听到的“真相”。主客观叠加,不同的人就会选择不同的叙述方式,导致说出的真相无法一致甚至截然对立。真相究竟是什么?若没有能令公众作出一致判断的确凿证据,仅靠口头陈述,有时似乎无人能给出确凿答案。 这种现象在日常沟通中同样常见: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背景、情感和意图去解读和表达信息,结果导致同样一句话,在不同人耳中变成不同的版本。 比如你的领导或同事,对你说一句:“你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在不同人耳中可能引发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人高兴觉得是鼓励,有人却愤恨认为是批评。每个人对语言的理解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也受到环境乃至参与沟通者本身身份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朋友之间也是如此,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心理的雷区、戒备程度不同,沟通时的心情也不同……同样一句话,对不同的人说,在不同的时间说,可能都会触发不同的观感,甚至被认为含有恶意。 我曾在一次沟通中,因为等待时间太长,又不好直接说,便用半开玩笑的方式调侃,结果直接导致关系炸膛。事后回顾,应该是踩到了雷区,让对方觉得形象被那句话描述得很不堪。虽然我根本没那意思,但没有考虑到对方这方面的禁忌,被炸也只能认了。这种时候,即便你平常把对方看得很重,哪怕愿意为其炸了地球,也救不回来了。 无论是在线聊天时的一个标点,还是线下面谈时的一个眉头,都会被不同的交流者作出不同解读……这实际上揭示了一个常见现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极易失真。 这种失真,除了上面说的,受到不同立场、动机、情绪、认知……以及不同位置、角度、时间线等因素的影响外,还有一些其它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比如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在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可能会发生无意识的篡改或错位,而这种改变并不是当事人有意为之,他/她并未意识到记忆已发生偏差,故而会坚定不移的认为,自己凭记忆讲述的过去才是真相。 所以,我们在追寻真相过程中,既不轻口供,也不能盲信口供,而更应以证据为准绳,当证言与证据冲突时,以证据为准。 当然,在这个立场先行撕逼满天的环境里,你就算拿出证据,很多人也会无视。比如我自己的故事,任何有正常智商和常识的人都能作出正确判断,还不是一样有人恶意诋毁,还要定期定时来辱骂🤣……我都不知该怎么劝了,只能用玄学善意提醒:算命大师说了,我是新政权缔造者之一,所以别白费心机了,还是当心你们自己吧~ 总之,《罗生门》不仅可以归纳为一种现象,也可以概括成一种效应,它揭示了真相的绝对与相对、主观与客观……的高度复杂的二元性;它提醒我们,真相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重视角交织而成,而陈述各自视角的信息,又会在传递过程中因加工与过滤而失真。有时,不沟通就没有真相,但一沟通,也可能立刻就踏入了“罗生门”的迷雾。 尽管过程充满挑战,但我们仍要努力沟通并追寻真相。无论是对朋友还是敌人,还是对第三方,有时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否真的理解了对方的意思?对方是否也理解了我的心意? 或许,这正是走出“罗生门”的第一步。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却拥有不同的故事,我们看到同样的事实,却对它们有不同的解读。 哪怕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的一家人,对家人之间的关系也时常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例如在冲突中父母认为是子女忤逆而子女认为是父母横蛮,在真实的生活里,“罗生门”无处不在。 人性是有空隙的,没有人全知全能。 但民主政治要求社会成员能在某些议题上达成共识,要求实行民主制度的社会有能力达成共识,有能力跨越形成“罗生门效应”的人性空隙,以此长期维系以国家为单位的超大规模群体合作。 “共识瓶颈”,这是一个社会想采用民主政治制度时最难解决的部分,也是伤害链阵营想要攻击和瓦解民主国家运行机制时,能选择的最有效靶点。 而你知道,伤害链国家是最擅长宣传战,也就是认知战的。 所以,俄罗斯和中共国确实有能力仅仅利用其宣传手段就破坏掉欧美强国维系其民主政治的根本——社会共识。 他们甚至不需要有意识地这么做,他们只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些对他们有利的谎言,让至少一部分欧洲人、美国人对之深信不疑,让他们的论调象病毒一样渗透到一部分欧洲人、美国人的世界观里,潜伏下来,成为这些人对世界看法的组成部件。 因为世界太大了。 科技的进步已经让人类的活动范围远超前代,只要有足够的财力,有足够的装备和中等程度的体魄,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登顶珠峰,远涉南极——人们能接触到的世界之广阔早已超出上百万年进化史中人类个体通常的活动范围,因此人们需要认识的世界,需要构建的世界观,其信息量之大也就早已超过进化史为我们准备好的脑容量。 就象我们需要认识的人,如果你计入从小学课本上要背诵的历史名人到在新闻媒体上常常看到,并在社交中常被提及的政经娱乐名人,数量早就超过了邓巴数一样。 今天的人类生活在一个信息量超过设计脑容量的世界,所以,每天我们的大脑都在试图节约脑力。用什么方法?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那就是在同类型的故事里选择最简洁的版本阅读,看新闻只看标题,看视频只看短视频,对和个人生活不直接相关的事件只匆匆听一耳朵别人的谈论。 就是“片面的了解真相”。 也就是依赖常识。 和逻辑。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足够强的话。也依赖科学方法,如果你读过大学并因此接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而且有举一反三将其用于日常生活的习惯。 但你得知道,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天赋,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学术训练和将科学方法用于日常生活的习惯更不是每个人都有。 所以常识变得极为重要,在面对认知战时,它几乎成了产业链阵营的散兵游勇们籍以应战的唯一武器。 但我们知道有许多人是连常识都缺乏的。 即使在欧洲,在美国。 在认知战领域,欧美大众就象猝不及防遭遇侵略的乌克兰平民一样近乎赤手空拳,想要抵抗,武器却迟迟供应不上。 不,他们连乌克兰平民都不如,他们甚至不知道战争已经打响。 在你试图指责川普的时候,在你怀疑川普是俄国间谍的时候,请你想想这是否可能——所有川普支持者都已经被俄国收买,都是俄国间谍,对普京的爱超过对自己国家和自己现有生活的爱。 这当然不可能。 他们支持川普,是因为他们拥有同一个故事,因为他们有同样的世界观。 只是这世界观虽然是他们在自己的个人生活里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一点点拼凑起来的,筑成这世界观的“砖瓦”里却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俄罗斯和中共国的宣传部。 “川粉”们有他们自己的信息茧房,有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这看法和川普高度一致,因此他们基于自己朴素的正义感全力支持能把他们所在的故事写出美好结局的人,那个人就是川普。 他们真诚地想要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只有男女两种性别的世界,一个最底层劳工也能过上体面生活的世界,一个官僚系统不再是个巨大迷宫而是热情服务者的世界,一个诚实的人受尊重的世界。 他们的真诚和“川黑”们并无二致,但他们的真诚总在被质疑。 所以他们愤怒,他们反击。在愤怒中,在反击时,他们为俄罗斯的宣传部门留出了更多入侵其心灵的空隙。 于是故事的撕裂演化成社群撕裂,于是在欧美国家,社会共识再难凝聚。 我并不怀疑川普的真诚,因为在我身边就有川普支持者,我无法怀疑他们的真诚。而历史上无数次发生过的宗教战争,也让我知道,在真诚相信不同故事的族群之间发生流血争斗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其中一方的首领有什么阴谋。 因为最致命的是,当一个人拥有和你截然不同的故事,而你想向他提供属于你的故事版本,你往往不会意识到,你试图改变的是他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你在试图改变他的世界,颠覆他的人生。 从他的角度看,这是怎样的冒犯? 你会激发他的反击,以一种类似圣战的热情。 因为人类是故事生物,我的朋友们,我说过了。 因为故事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已经成型的故事,已经打造好的信息茧房,是个体在纷繁信息之海中漂流时唯一能安心休憩的小小扁舟。 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故事而战,你也一样。 如果你想改变一名“川粉”甚至改变川普本人对世界的看法,你要做的不是暴力击碎他的世界。 是修一道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