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新闻采访
关注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2个月前
台媒民视:台陆委会主委邱垂正今天接受媒体联访,被问到,是否有掌握中配亚亚、小微和恩绮回中国后的状况,是回家了还是被国台办安置?邱垂正表示,行政调查过程中有了解,是否有中国背后在操控她们,但不管怎么样,政府已经完成了处分,她们也回到中国,「我想经过反省,我们也希望她们能够安居乐业」。 媒体追问,但如果国台办有安置的话,是否可能成为另类风险,被中国拿来当样本?邱垂正强调会关注,中国对台湾统战、分化、渗透无所不在也无孔不入,希望国人提高警觉,守护这块自由民主的土地。
#台湾局势
#两岸关系
#陆委会
#邱垂正
#中配
#国台办
#政治分化
#新闻采访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网
3个月前
特朗普拒绝回答NBC记者提问:不想和你们谈,你们太没信誉
据澳大利亚“天空新闻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17日参观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时,拒绝回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记者提问,并称该媒体“没有信誉”。
#特朗普
#NBC记者
#新闻采访
#媒体信任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3个月前
白宫发言人利维特说,采访总统是“荣誉”,并非记者基本权利,禁止拒不改墨西哥湾为美利坚湾的美联社进白宫。 美联社、彭博社和路透社三家白宫记者团成员对此声明:民主国家“公众能从独立、自由的媒体获取有关政府的新闻至关重要”。 我有朋友支招:美联社和受排斥媒体正好可不理睬川普,让川普自己玩吧。
#白宫
#媒体自由
#美联社
#特朗普
#新闻采访
#民主制度
#记者权利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傅国涌:民国年代媒体记者退还“红包”的艺术 1938年秋天,《大公报》派兼职记者陈纪滢前往新疆采访“全疆各民族第三次代表大会”。那个年代要穿越戈壁、荒漠前往新疆采访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西北边陲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因此成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地方。好在“新疆王”盛世才对《大公报》执掌笔政的张季鸾充满 敬意,他当年就读于中国公学时,张是他的历史老师,他一直以师礼待之。因此,陈纪滢以《大公报》记者身份在新疆受到盛情款待,“陈记者”在那里度过了40个日夜风光的嘉宾生涯。另一方面,当时盛世才与国民政府、与苏联有着非常微妙、复杂的关系,他也需要《大公报》这样有影响的媒体为他和他掌握的新疆多多美言。 陈记者临行前夕,盛世才的副官长给他送来一包钱,说是每个应邀参加大会的人都有的旅费和出席费,这是“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赠送的。他立即表示,盛督办的好意十分感谢,但这个钱绝对不能接受,请副官长向盛转达他的意思。过了一会,副官长又带着这笔钱回来了,说,盛交代了,这点钱千万要收下,何况也不只送你一人。如果再客气就不好看了。他还是坚决不肯收,要求当面去向盛推辞。他恳切地向盛说明自己不能接受赠款的理由:“我来新疆是代表季鸾先生出席,目的在替大公报采访新闻。来的时候,搭乘航委会的包机,一来到迪化,就由督署招待,这已经过分。走时又由督办代洽便机,也不花钱。所以我既没有事实需要钱,更没有理由接受别人的赠款。我是大公报的特派员,大公报虽然不是怎么了不起的阔报馆,但它既派出记者采访新闻,就有负担旅费及一切花销的责任。即便我所带的钱不够了,我可以向督办借,回去了再还。万万没有跟一般代表接受旅费的理由!何况大公报已有小小声望,我怎能破坏它对外的信誉呢?……我若接受了这笔款,不仅毁坏了我的人格,并且也玷污了报馆的荣誉。所以虽然盛督办好意,但这件事万万使不得!” 他原以为这事就此了结,不料上飞机时,盛的副官长登机与他握别后,突然抛下一个纸包迅速下机走了。无奈之下,他决定只有交给报馆去处理。5天后,他到达战时首都重庆,在家只停留了半小时,他连饭也顾不上吃,就带上这个纸包匆匆赶去报馆。《大公报》重庆版正在紧张的筹备中。他将纸包交给曹谷冰,打开一看是用麻绳包扎得很紧的钞票,问明原由,转身交给了会计。他表示,如何处理这笔钱自己都不管。 第二天,张季鸾和其他报馆同仁为他接风洗尘后,曹谷冰告诉他,已经和张先生商量好,这两千块钱绝不能平白无故地接受,决定这样处理:等《大公报》在重庆复刊,每天给盛世才航空寄5份报纸,报费和航空费加在一起,一年正好二千。已交代发行课去计算,先给盛寄去收据,另外以报馆的名义写信感谢其盛意,告诉他处理这笔赠款的办法。这样做真是恰到好处,既不违背人情,又不算白白地接受“红包”。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给新闻记者送“红包”,早就不是什么新发明,民国初年军阀贿赂记者和报馆的花样多得很。一个记者如果不能拒绝“红包”的诱惑,将会败坏报社的名声,一个报社不能很好处理这样的问题,就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信力,建立报纸的声誉。在这方面,《大公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胡政之、张季鸾那一代报人和受他们言传身教影响的年轻一代,他们的往事很值得重温。 当年陈纪滢曾对盛世才还说过这样一番话:“应得的钱,再多我也接受。不应得的钱,一分一毫,我也不取!我的工作,只是本诸良心与岗位所作的,假若掺杂了任何不正当的企图,我的工作,就毫无价值!” 这样的话,今天恐怕已是空谷足音。 图1:一九三八年一月九日,胡政之(右二)和張季鸞(左二)在香港合影。 图2:1939年春节,香港《大公报》同仁合影。第二排左起:罗集谊、杨历樵、徐铸成、胡政之、张季鸾、金诚夫、杨刚、蒋荫恩夫人。 图3:1941年5月,《大公報》獲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頒發「密蘇里榮譽獎章」,成為第一家獲得國際性榮譽和獎項的中國報紙。 图4:1947年,徐铸成为当年的《文汇日记》题词。
#民国媒体
#记者职业道德
#历史文化
#新闻采访
#大公报
#陈纪滢
#盛世才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