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安抚

Morris
2个月前
缺爱缺爱缺的到底是什么?其实是缺对自己的信任感,主要可以分成三个方面。第一,不信任自己是好的,是可以拥有很多东西的,表现就是不配得感、焦虑、失去、怕被抛弃、怕不被喜欢等等。第二,不信任自己是有力量的,所以感到不安全,认为自己只能默默的承受外界的伤害。表现要么是过度的担心自己受害,想象自己单方面的被嘲笑啊被欺负,要么就是面对伤害没有办法反抗,没有办法拒绝,甚至反过来讨好对方来保住这种安全感。第三,缺乏对健康关系的认识。因为过去没有体验过平等的关系,所以无法识别,总要经历极端糟糕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怎么办呢?归根究底,就是从小被剥夺了力量感和自我信任感。比如你明明和父母讲道理,父母选择力量、精神上的打压,这时候你的感受就是遇到冲突对抗没有用的,我只能乖乖的听话。还比如你明明表现的还不错,父母一定要说你永远都配不上我们对你的要求。并且呢我们从小就会以为这是爱呀,长大后也会不由自主的进入这种关系,难得遇到一个平等对我们的,我们还觉得不安全。 那么怎么样帮助自己呢?就是学习,重新看待自己,重新学习什么是爱。具体可以分成三步,首先,在不安的时候,焦虑的时候,帮自己梳理源头在哪里,源头往往不是这件事,而是过去的某个感受延续了下来。比如你的伴侣朋友没有秒回信息,其实你不是在意这一秒的现实问题,而是马上联想到了我是不是要被放弃了,我是不是不被喜欢了,这个反复出现的念头才是原因。秒回只是你的触发机制,然后理解自己的痛,而不是评判自己。宝贝,我感受到了你现在很害怕不被喜欢我理解你,你经历过无数次的打压否定,你当然会担心不要评判自己是你,你怎么这样没用等等,这些都是在重复过去的打压。再然后安抚自己,像想象中的理想父母那样,抱着自己和自己说,没关系的,这一秒,这一分钟我都在这里,没有人可以抛弃你,因为我一直在这里。这个时候你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过去你觉得我必须要有人安抚,我一个人不行的,现在你发现其实我自己就可以陪着自己度过这一刻,然后对方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过去他是你的救命稻草,是你的安全感源头,所以任何风吹草动你就会很紧张,而现在你自己是第一位的,你对关系的变动就会更平稳,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很久,我们会反反复复的害怕、担心,安抚没有关系,都是正常的,必经的。就像一个受过伤害的流浪猫重新相信人一样,需要你慢慢的融化它。
Morris
3个月前
讨好型人格的人,其实就是父母成功驯化出来的奴隶。第一种,就是亲子关系倒置。在正常的家庭里面啊,父母本应该去照顾孩子的情绪,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然而呢在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家庭当中,情况是恰恰相反的。孩子要安抚父母的情绪,父母还要要求孩子以他们为中心。你想一想孩子长期被迫照顾孩子的情绪,那么久而久之在人际关系当中,他就习惯了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所以这类人群通常都是高敏感,特别善于观察别人的负面情绪,然后总是去试图照顾别人,最后却常常忽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第二种,就是父母会随意侵犯孩子的边界。我们说在正常家庭当中,父母应该守护孩子的成长空间,允许孩子自由探索并且建立个人边界。然而呢很多控制型的父母,他们会强势的侵占孩子的空间。比如说有些父母啊经常去翻阅孩子的日记,随意进出孩子的房间,连门都不敲,那么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主性就被瓦解掉了。在社会当中他是不敢去捍卫自己边界的,所以很多人面对冲突,他经常选择去让步,去后退。所以你看这种代际传递的控制模式,不仅会在家庭中上演,还会在外部世界无意识的呈现,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第三种,就是有些父母会用听话、懂事、孝顺、感恩等等PUA组合拳。所有这些行为的本质啊,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控制。所以很多孩子无条件的去照顾父母的情绪,受了委屈他也不争不闹,长期的迎合,长期的顺从,就为了从父母那里听到一句夸奖,哎,我的孩子真懂事。你看这就是一种被反复训练出来的顺从,他不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选择。我们会看到一些父母啊经常向孩子强调什么呢?我为你牺牲了,我为你奉献了,以此来要求孩子对自己感恩和孝顺。他营造出来一种道德亏欠感,让自己呢在亲子关系里面经常占据那个道德高地。然而孩子却长期处于一种亏欠父母的这样的状态当中。那么还有一些父母呢总是强调感恩,他们总是在表明他们的爱是很苛刻的,并且有附加条件的。比如说有些父母啊经常说孩子要为自己长脸,要足够优秀,会导致孩子从小缺乏那些无条件爱的滋养,他很难建立起属于自己内心里面真正的自信,对遇到冲突以后往往是不敢。 第四种,就是贬低、否定、打压和摧毁孩子的自尊心。很多父母常常以爱之名,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去贬低、去打压。那么孩子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内化这种否定,他会觉得自己好没有用呀。那很多父母呢,借这种手段把自己放在关系里面的高位,孩子反而丧失了个性和自主意识,最后沦为了唯命是从的空心奴隶。所以你看自尊心受挫的孩子,在人际关系当中经常会变得这个异常的敏感。他总是过度的去关注别人的言行啊,因为害怕被别人讨厌,所以对别人说的话,被别人的动作,他总是习惯性去过度解读。所以长此以往,很多讨好型人格的人,对他们来讲,社交是一种内耗来的。所以你看我们说很多讨好型人格的人,经常伴有这种社交恐惧症。但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种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