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

【首发】 艾地生:当年明月安在哉–略谈对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判断 当年明月安在哉?石悦的经历遭遇无疑具有中共特色国典型的社会学样本意义。但笔者还要从其阅历和作品本身引申,略谈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判断问题。 其实我们可以从作品一窥作者的价值观。“当年明月”的笔名出自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的词句“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可以看出石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和认可。他熟读中国史书,尤其是明史,其认知视野和价值观深受中国传统儒家出世经世济世的影响,这也解释得通其热衷官场宦途的原因。 他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还特别推崇张居正、王阳明等,真不能排除其有“帝王师”的想法和野心。作者出身基层公务员的家庭背景,以及大学年代与初入社会进入体制时,正是中共改开新洋务运动高潮的江胡时代,其知识结构和认知基本不具备周有光先生所倡导的“多从世界看中国”的格局,与1980年代胡赵主政时期的教育及社会文化氛围已不可同日而语,正是中共“工程师治国”大行其道的年代,正是国家社会充斥工具理性而不问价值理性的年代。所以石悦的认知里理所当然地基本不具备现代文明的普世价值观,而是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为底色及中共特色体制的工具理性为主,价值理性稀里糊涂甚至阙如。多年来,笔者目力所及,石悦这类文化人可以说比比皆是,见怪不怪了。 ……
5个月前
这两天都在传《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石悦(笔名:当年明月)被抓进精神病院了,说是打了男领导,猥亵了上级女领导。 《明朝那些事儿》当年非常火,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梳理原本非常枯燥的历史,这在中文文学当中很罕见。 当时我就对这个作者感到非常好奇。 就他文风里透露出来的个性和思想,感觉跟他在中国体制内工作,是完全格格不入的。 当然了,他是先当了公务员,才开始写作的。很多中国人的志愿就是考公务员,所以这也不稀奇。 问题是他写书火了以后,根据公开信息他的稿费高达4000多万,为什么他还会继续留在体制内呢?他后来已经干到了上海市级机关副局职。 我觉得他在文字里所透露出来的心性,跟中国当官所需要的心性,是完全相互抵触的。 写作要灵动,需要有真性情注入在作品当中,不然不可能写出触动人心的东西。 但是在中国当官需要压抑真性情,谨小慎微,说的、写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反复斟酌。 所以你看李白啊、苏轼啊,这类个性张扬的性情中人去当官,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所以究竟是因为他常年以来这种内心和现实工作当中的激烈冲突导致了他出现了精神问题,还是他在职场中忍不住爆发出了真性情导致被人整进了精神病院呢?这个我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不瞎猜测了。 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感觉都跟他内心与现实生活的矛盾脱离不了关系。 令人唏嘘的是,有一次当年明月在被采访的时候被问到,他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徐霞客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 “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借由此事,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