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区

欧美日韩台不会不想继承“改开中国”的遗产,因此不会不尽早对后中共时代的沦陷区局势进行强势介入。 而要介入,最佳的方式当然是“圈”出安全区,这一方面是为了接收沦陷区尚有价值的人力物力资源,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把介入范围有限化,避免背上帮整个沦陷区维持秩序的沉重负担。 所以,安全区的地点 选择和范围选择,会围绕着将欧美日韩台列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行。 哪些地方最有可能成为安全区? 在军事上最便于援助国从海上进行支援的地区,在经济上与援助国关联最密切,即X资企业和拿X国订单最多的地区,在政治上,民情民意与援助国最友好的地区。 基本规律是,哪里的台资厂最多,哪里就最有可能成为台湾未来“圈”走的安全区。哪里的日资厂最多,哪里就最有可能成为日本“圈”走的安全区。哪里的美资厂最多,哪里就最有可能成为美国“圈”走的安全区。 但对援助国来说,安全区并不是越大越好。毕竟,安全区越大,援助国需要投入的军事资源就越多,未来要承担的安保责任就越大。 最合理的做法,实际上是援助国只对一些港口城市的重点工业园区和周边生活区域提供保护,对“改开中国”的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然后,只有在安全区内部的经济重建因秩序重建的成功初步完成后,在最初的小范围安全区内部,民意充分表达了对援助国军事介入的欢迎和感激,在小型安全区周边地区民众充分表达了归附意愿的情况下,安全区才会随人道救援组织活动范围的扩张,在本土民众的支持下逐渐扩大。 在安全区扩张的过程中,独派、当地企业家、周边地区民众均需要努力促成区域秩序的恢复,推动整个片区的秩序整合,降低援助国的治理难度,避免援助国在早期介入时因受挫“知难而退”。 能否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山寨台湾”,能否说服援助国“圈”下尽可能大些的区域,就看各方在这段时期的努力成效了。 当然,收益也会是丰厚的。别的不说,区内的房价地价和区外相比就会有巨大差距,且价差只会随时间增长。更不必说独立成为天然亲欧美亲日韩台,背靠援助国军力手握援助国订单的现代化产业链国家后,在这样类似高速发展期的日韩台的新兴国家里,一个拥有战略眼光的家族能获得多少机遇。 看看港台钜富豪商的发家史就知道了,在一个地区经济腾飞的时期,凭少量资源起家或白手兴家不是神话。 而从极度混乱到被“圈”入安全区,从成为安全区到逐步独立建国,从弱小的受助国家到与欧美列强深度绑定的远东经济新增长点,在这些新兴国家步步推进,最终完成“改开中国”未能完成的政治体制改革,成长为繁荣国度的过程中,处处皆有你可以捕捉的机会。 曾错过改开初期历史机遇的人,最好从现在就开始准备。 既要为熬过秩序崩溃时期的遍地荆棘做准备,也要为抓住新兴国家上升期的各种机遇做准备。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个时代,资讯发达,脑筋灵活反应快的人在哪里都不缺,你比别人多的优势,通常只能让你领先一步。 但反过来看,有准备的人越多,机会也越有可能真的降临。 为未来的“安全区➡️新兴国家”这条历史道路做准备的人越多,齐心合力促成它成为现实的人越多,新兴国家的创生之路也就越平坦通畅。 即使你没有勇气成为建国者,你从“改开中国遗民”变成新兴国家公民的过程也会因此更平顺。 在成为新兴产业链国家这件事上,沿海港口城市是有地理优势的,许多地区在改开时期就已经因此成为外企外贸集聚之处。 假如你生活的地区并不在沿海,但你也想促成它走上产业链国家发展道路,你就需要尽早在经济重建方面为它做特殊设计。 欧美列强的援助,是因“改开中国”的遗产面来,而内陆地区并不是完全没有“改开中国”的遗产。欧美列强的信任,是由沿海地区与产业链国家的长期经贸关系、利益绑定而来,因此想让内陆新兴国家踏上产业链发展之路,在进行经济重建时,就需要对非传统的、现代化的产业倾斜。 ——任何一个新兴民族国家如果不想在经济重建时动作迟缓,决策者就需要对早期选择经济类型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 但当然,这些都是他们要自己做的选择,已和别国、别族无关。 内陆地区,在我看来,大概率是会先落到各地小伤害链主手中,成为“红色中国”遗产的继承者,在伤害链人口基础被岁月消磨前走一段朝鲜的发展道路的。 虽然这条路走不远。 而这种“小朝鲜”的转型之路,会更艰难曲折。 但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是另外的历史阶段的故事,也是另外的国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