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四通桥抗议
关注
周锋锁 Fengsuo Zhou
3周前
悲闻八九民运同道、清华学长万润南先生今日离世,愿他安息。恰逢今日是四通桥抗议三周年,而“四通”公司正是万先生最成功的创业。 他因全力投入八九民运、竭力阻止镇压而被迫流亡海外,后共同创办中国民主阵线并任秘书长及第二、第三届主席。民运低潮之时,他也曾在加州开出租车谋生;在困厄中安贫乐道,铮铮铁骨,不为收买威逼所动。近年来我每次去巴黎,必与万先生聚会长谈,深切感受到他那份紧迫与执着。 这是去年六四35周年期间在巴黎的聚会照片。
万润南病逝巴黎,民运领袖的历史使命与遗志永存· 30 条信息
#万润南逝世
#八九民运
#四通桥抗议
#中国民主阵线
#巴黎聚会
分享
评论 0
0
DW 中文- 德国之声
3周前
【三年前的今天 四通桥抗议震惊世界】 2022年10月13日,一名抗议者在北京四通桥公开抗议,矛头直指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该抗议者后来被报道名为彭立发 (彭载舟),他也被称为“四通桥勇士”、 “孤勇者”等。 这起事件发生在中共二十大前夕,图中“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领袖要选票、不要谎言要尊严、不做奴才做公民”的巨型横幅震惊了世界。该事件也被认为催生了“白纸运动”——这场绵延中国多地的抗议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当局结束了“清零政策”。 “四通桥勇士”被警方带后下落不明。“维权网”等曾经报道称,他被中国当局秘密羁押,也有报道称他在2025年夏天被秘密判刑。不过该信息DW无法核实,中国官方没有发布过任何相关信息。 今天是四通桥事件三周年,我们重新贴出2022年10月14日DW针对四通桥事件进行的报道( )以及此后不久DW专栏作者长平发表的相关评论文章( ),重新回顾这一历史瞬间。如果您有一些对于该事件所代表意义的思考,也欢迎分享给我们。
彭立发被判九年,四通桥勇士的命运引发关注· 15 条信息
#四通桥抗议
#彭立发
#习近平
#二十大
#白纸运动
分享
评论 0
0
China Action
3个月前
《致敬彭立发》 作者: 万润南 2025.7.16 2022年10月13日,在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夕,彭立发登上北京四通桥,举起横幅,公开抗议。这一刻,震惊世界。 这场桥上的抗议,点燃了全国沉寂已久的怒火。他的横幅口号迅速传开,最终引发席卷全国的“白纸运动”。 在中国近百年的青年抗争史中,有三次将彪炳史册:五四运动、六四天安门运动、抗议清零的白纸运动。有一位叫曹天的青年诗人,写了一首诗《致青春》:“54、64、A4”。 我曾经这样解读这首诗:“联系五四和六四的,是一个广场,叫天安门; 联系六四和A4的,是一座桥,叫四通桥。” 彭立发站在四通桥的那一刻,很多人以为只是一个人的孤勇。他举起的那块布,点燃了沉寂中的灵魂;他的呐喊,是在“清零”死寂中的爆发。 一 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青年政治的传统。它是民众的愤怒,也是青年的觉醒。 一群学生走上街头,不为权利,只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自尊、人类的尊严。他们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用笔、用脚、用鲜血书写青春的担当。 六四运动则是五四精神在改革年代的回响。当经济体制改革渐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却裹足不前,一群年轻人再次站上广场,喊出“反腐败、要民主、要自由”。 而就在那个夏天,坦克碾碎的不仅是生命,更是一次代际理想的中断。 六四学生背后,有一群知识分子、企业家与改革者公开站出来。其中,有一个名字叫“四通”。 二 四通公司不仅是中国八十年代民营企业的旗帜,更是改革年代的精神象征。 它是知识分子的企业,是理想主义的实践场;它试图打通体制内外、市场与思想之间的屏障,是那个时代最独特的尝试。 而“四通桥”,就是在那样的背景下建成的,一座实实在在的天桥,也是一座通往理想的隐喻之桥。 三十多年后,在这座曾孕育改革精神的桥上,一个在中关村成长起来的普通人,彭立发,悬挂横幅,写下“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谎言要尊严”,这是一个时代的回响,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先声。 他知道会被抓。他知道没有人敢应声。但他还是做了。因为他知道,沉默比惩罚更可怕。 三 白纸运动并非偶然,而是彭立发抗议的延续,是横幅之后的接力。那一张张A4白纸,是对历史最长情的注解。 在没有言论自由的地方,白纸也能说话。在信息高度审查的社会里,空白胜过千言。它连接的不只是2022年的愤怒,也连接着1989年的血泪,甚至1919年的呐喊。 有人说,彭立发是孤勇者。在一片清零的沉默中敢于发声,他是这个世界最后的清醒者。 四 我们致敬彭立发,不是因为他成功了——他甚至没能真正完成自己的发声。他被抓、被消失、被无声处理,甚至他的名字,也只能被人悄悄记住。 我们致敬彭立发,是因为他证明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仍有人敢点灯;即使在全民噤声的年代,仍有人愿意承担说话的代价。 而那座桥,不只是桥; 那张白纸,是压抑之下最有力的宣言; 那位孤身抗争者,是一代人良知的化身。 五 有人问,为什么叫“四通桥”?因为它的建设者曾参与过六四;因为它的命名背后有一段良知的历史;因为它本来就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一个时代理想的回响。 他站的不是桥,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节点; 他举的不是横幅,是民族良知的最后挣扎; 他喊的不是口号,而是一代青年的压抑回声。 彭立发并不孤独。 在他身前,有五四的呐喊,有六四的火焰。在他的身后,有白纸一代的集体抗议…… 致敬彭立发,致敬所有未曾被铭记的勇气。 历史会掩盖他们的名字,但不会熄灭他们点燃的光。 (感谢 万润南 先生提供文章)
勿忘六四:36年后对历史真相的追问与反思· 219 条信息
#彭立发
#四通桥抗议
#白纸运动
#致敬英雄
#反抗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