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中国科研
关注
新华网-新华网
2周前
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中国保持第一
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中国保持第一-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11日发布的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显示,中国继续保持第一,并且扩大了科研产出的领先优势。
#自然指数
#科研领导者
#中国科研
#2025年榜单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时报-环球网
3周前
【独家访谈】从中国借到月壤的外国科学家:我们为何如此看重中国这把“土”
2025年4月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来自6个国家7家机构的借用申请通过了审查,获得了取自月球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的月球样品。
#月壤
#中国科研
#国际合作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4周前
Science痛批:近3年,92%垃圾论文来自中国。 近日,《Science》 在其新闻专栏 「Science Insider 」上发布报道文章。 文章显示,2022年后,使用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发表的低质量论文数量急剧增加,2021年后发表的论文中,92%的第一作者隶属于中国机构,而2021年之前,这一数据只有8%。 文章还指出,这些论文高度相似,可能是由“论文工厂”利用人工智能(AI)生成的文本制造的,表明大型公共卫生数据库很容易被滥用。
#science
#垃圾论文
#学术不端
#中国科研
#学术造假
分享
评论 0
0
艾森 Essen
3个月前
中国科研:国家队猛还是自由探索香?中国的自上而下科学策略是推动创新还是扼杀创新?当前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可以明显看到,那些紧跟国家战略、有明确目标和组织保障的“国家队”项目,在重大技术突破方面的影响力,往往比科学家个人出于兴趣进行的自由探索项目更大。这意味着,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特定领域更有可能取得显著进展。 话说,西方老觉得,搞创新嘛,就得让科学家自由发挥,瞎琢磨,灵感才能biu地一下冒出来。国家从上往下瞎指挥,只会把创造力给憋死。但历史又告诉我们,像原子弹、登月这种牛逼事儿,还真得靠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不,中国科学院大学搞了个大研究,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发的8万多篇论文,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中国这波科技大爆发里,那些跟着国家战略走、有组织有目标的“国家队”项目,搞出来的重大突破,影响力远超那些科学家凭兴趣“自由探索”的项目。 为啥?因为国家能有效整合资源、跨学科合作,集中火力解决大问题,比如探月、量子卫星啥的。 但是! 这研究也不是说自由探索就没用了。研究负责人自己都提醒,虽然“举国体制”搞“大科学”很猛,但也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探索。特别是在AI、生物这种前沿领域,很多颠覆性的想法,往往是小团队、甚至是“边缘人物”意外搞出来的,根本没法提前规划。你看那个没拿国家钱的AI公司“深求智能”,还有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发现,都是例子。 所以结论就是,不能一刀切。大型、复杂、目标明确的项目,国家队有优势;但那些需要奇思妙想、探索未知的前沿领域,还得给自由探索留足空间和支持。未来的科研可能得玩“混合模式”,既要有国家统筹,也要鼓励“小而美”的自由创新。
#中国科研
#自由探索
#国家队科研
#创新策略
#科技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日报网-央视网
4个月前
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南极科考
#科研奇迹
#极端环境
#中国科研
#科学探索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央视网
4个月前
焦点访谈|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40年来,我国南极考察一路风雪兼程、筑梦冰原,取得了哪些成果?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南极科考
#中国科研
#极端环境
分享
评论 0
0
新浪新闻-新京报
4个月前
被问DeepSeek 中方代表:永远不要低估中国科研人员
据@CCTV国际时讯消息,中国是本月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当地时间2月3日中午,北京时间今天(2月4日)凌晨,中国常驻联..._新浪网
#DeepSeek
#中国科研
#中方代表
#科研人员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