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16:59:53
中国科研:国家队猛还是自由探索香?中国的自上而下科学策略是推动创新还是扼杀创新?当前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可以明显看到,那些紧跟国家战略、有明确目标和组织保障的“国家队”项目,在重大技术突破方面的影响力,往往比科学家个人出于兴趣进行的自由探索项目更大。这意味着,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特定领域更有可能取得显著进展。 话说,西方老觉得,搞创新嘛,就得让科学家自由发挥,瞎琢磨,灵感才能biu地一下冒出来。国家从上往下瞎指挥,只会把创造力给憋死。但历史又告诉我们,像原子弹、登月这种牛逼事儿,还真得靠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不,中国科学院大学搞了个大研究,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发的8万多篇论文,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中国这波科技大爆发里,那些跟着国家战略走、有组织有目标的“国家队”项目,搞出来的重大突破,影响力远超那些科学家凭兴趣“自由探索”的项目。 为啥?因为国家能有效整合资源、跨学科合作,集中火力解决大问题,比如探月、量子卫星啥的。 但是! 这研究也不是说自由探索就没用了。研究负责人自己都提醒,虽然“举国体制”搞“大科学”很猛,但也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探索。特别是在AI、生物这种前沿领域,很多颠覆性的想法,往往是小团队、甚至是“边缘人物”意外搞出来的,根本没法提前规划。你看那个没拿国家钱的AI公司“深求智能”,还有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发现,都是例子。 所以结论就是,不能一刀切。大型、复杂、目标明确的项目,国家队有优势;但那些需要奇思妙想、探索未知的前沿领域,还得给自由探索留足空间和支持。未来的科研可能得玩“混合模式”,既要有国家统筹,也要鼓励“小而美”的自由创新。
2025-03-24 16:59:53
2025-03-22 15:27:17
2025-03-21 15:20:18
2025-03-20 00: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