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AI辅助开发
关注
Kai
2周前
过去的一周 vibe coding 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因为人力紧缺,我被突然调到了一个 c#项目组,需要一周内完成一个 Service。 而背景是,我完全不会 c# 和 .net, 而这个service 是巨大体系的一环。 然后在一周内,我全靠 ai 完成了这个任务,到最后我也完全读不懂 c#代码。 这个过程中,我和 ai 分工非常明确,我负责跟各个对接方沟通,捋清楚业务逻辑和实现逻辑,ai负责全程实现,我来测试和反馈 最后任务效果肯定不能算完美,但我可以说 ai 已经彻底改变了一些东西,在没有 ai 之前,这个任务突然丢到我身上,我至少需要两倍的时间来做,并且质量远差于现在。
AI编程工具激战:Claude Code、Gemini Cli崛起· 900 条信息
#AI辅助开发
#C#项目
#紧急任务
#效率提升
#技术挑战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3周前
Vibe Coding 只适合在跑原型阶段, 一个功能完整逻辑闭环的项目, 如果缺少必须的基础,完成一个商业化的项目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老程序员, 我还是建议年轻朋友,在vibe coding 之余, 学习一点基础。 前段时间花一天的时间, 把react 官方的教仔细的学习并且案例都练了一遍,之后就是慢长达一个多月ai 辅助开发, 开发过程,不断的向ai 学习使用 react 技巧和方法,这个过程比较痛苦, 但也正说明正在进步中, 现在 ai 生成的所有React 代码我都能得懂,也改得动。
AI编程工具激战:Claude Code、Gemini Cli崛起· 900 条信息
#Vibe Coding
#React
#AI辅助开发
#编程基础
#经验分享
分享
评论 0
0
wwwgoubuli
2个月前
最近的习惯在 Next.js 里是,放弃 MVC ,压扁层级。 common / utils / db 不算,往上就一层 actions。 也没那么多角度考虑,就 actions 里创建根据业务的子目录,把 schema 结构和需求丢给 AI,一个需求一个文件,给我生成。 大量冗余,复用极少。 但初期起项目超快。 抽象?复用?后面会慢慢搞,因为现在有充足的时间了。 但在 vibe 的时候,扁平的一级结构,直接串联 client 侧的需求和 db 操作,就一个 action,干净利落。 冗余重复没关系,AI 不关心,而且这种结构下,明显 vibe 的成功率高了好多。 至于重构,反而变的可行了起来。 以前我们说以后重构,基本是没有这个以后的。 但这种形态下,我确实可以抽出时间来,一点点修改,慢慢倒腾。 如果这个项目起都没起得来,不值得重构,那也没关系,起码我有一个层级简单,脉络清晰,每个文件给 AI 看都上下文完整,职责单一的项目架构在。 真诚推荐。 vibe 有自己的最佳实践,尊重传统软件工程的同时,也要结合 AI 喜欢的方式来。
#Next.js
#MVC放弃
#AI辅助开发
#快速启动项目
#扁平架构
分享
评论 0
0
Kai
4个月前
vibe coding 时代写代码更累了 旧时代:全部手写,直接设计架构开始写就行了 新时代:需要写 prompt,然后 ai 输出一堆质量很不错的代码,在修改的时候,就比较麻烦了。 如果你选择手改,那需要理解现有的代码,然后才能做出更改,有时候花费的精力不如直接手写 如果选择 AI 改,那么就需要花脑子 prompt AI 修改,这个充满各种技巧,也不是轻松的事情 然后就出现一个痛苦的纠结。 在见识了 AI 输出代码的速度和质量后,再选择手写,你就感觉自己的效率恢复到了旧时代,有种在开车和走路之间选择了爬的感觉 选择 AI 写,脑子会更累。旧时代,你可以一边慢慢写代码,一遍思考架构和需求。但在AI 时代,AI 输出太快了,脑子需要更急的思考和阅读代码,然后理出下一个 prompt 要怎么写 如果感受的话,旧时代像自行车,虽然慢,但可以慢慢思考和调整路线 AI 像是一个极高性能的车,一脚油门就可以走特别远,但也需要人更快的思考速度和驾驭能力,否则就更容易翻车,写出一堆乱七八糟的代码和架构
#Vibe Coding
#AI编程
#代码修改
#旧时代编程
#新时代编程
#手写代码
#Prompt工程
#AI辅助开发
#初学者编程挑战
#编程效率
分享
评论 0
0
meng shao
8个月前
看完吴恩达老师新年展望里,对大型系统中 AI 辅助开发遇到的挑战的陈述,恰好今天在公司领了个活儿,就是这个方向。 公司想把团队做了几年的软件重做一遍,时间只给了两个月,从方案设计到产品开发,因为涉及到软硬件结合和复杂的功能实现,挑战不小。 我也在思考,如果想实现这样的“挑战”,我们要怎么做,首先是常规手段: - 挑选开发和架构能力、配合推动能力强的成员组成精简的特殊产品开发测试小组 - 采用敏捷的开发模式,各个方向的开发紧密合作,降低沟通成本 - 所有流程规则从简,减少干扰打断,提升连续开发效率 - 提高自动化和工具化,测试提前介入单元和自动化测试 - 更清晰明确的架构,架构设计时更多架构伙伴充分论证,高内聚低耦合 除此之外呢,就现有团队能力,想有更大幅度的提升,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外援 - AI ❗️ 过去团队 AI 主要用在编程环节,这次我想做一个复杂大型工程的 AI 实践,从开发方案、架构设计、新技术理解、产品方案评估、体验设计规范、辅助编程(介入到复杂业务逻辑和设计规范程度)、辅助测试用例编写和自动化测试、服务环境设计和部署等工程的全流程各个环节,都用不同的 AI 工具辅助。 下周一敲定团队成员后正式开动,我打算把这个过程记录沉淀下来,分享到系列文章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关注下图中的公众号 👇
#AI
#吴恩达
#新年展望
#大型系统
#AI辅助开发
#挑战
#软件重做
#软硬件结合
#功能实现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