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九大期间,毛泽东与林彪在政治报告上产生严重分歧,毛泽东否定了林彪、陈伯达主张的“经济建设”报告,转而采用张春桥、姚文元起草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报告。林彪虽不满,但在九大会场上仍面无表情地宣读了该报告。林彪长期追随毛泽东,深知其作风,既尊崇又警惕,为自保曾选择隐退。1971年,林彪折戟温都尔汗,结束了与毛泽东的权力斗争,周恩来得知林彪死讯后心情复杂。
基于多源数据的智能分析与洞察
这场围绕中共九大政治报告的争斗反映了毛泽东与林彪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毛泽东坚持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思想,而林彪则试图引导党向经济建设倾斜,显示出两者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分歧。林彪的失利不仅是个人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也标志着毛泽东对党内异议的进一步打压。这一事件的深层原因在于毛泽东对权力的绝对控制欲和对潜在威胁的高度敏感,尤其是林彪作为其接班人的地位使得毛更加警惕。事件的影响深远,导致了后续的政治清洗和对林彪的彻底否定,进一步加剧了文革时期的政治斗争。
1970年3月2日傍晚,林彪到中南海主席書房交談近三個小時,第二天毛澤東告訴我:「昨天,我的親密戰友給我上了課,說文化大革命要告結束,現在各地形勢都不好,都在放空炮。我還抓不准這個親密戰友在想什麼?」 張玉鳳對毛澤東的評價是:「他就是怪,你說是黑的,他偏要說白,他總喜歡對立」。孟錦雲 說,「主席的看法,老和我們不一樣,這個人很怪」。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他喜歡看的電影:一是獲得國際大獎的影片;二是
1971年10月4日,叶剑英亲笔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信封上有叶剑英“呈主席阅示”和毛泽东圈阅及“总理阅,交汪存”的笔迹。汪,即汪东兴。信的内容如下: 主席: 首先敬祝万寿无疆! 林彪、妻、子叛变,黄、吴、李、邱附逆,以为结纳几个死党,掌握几架飞机,散布几句谣言,制造几桩借口,就可以施展阴谋 ,篡党篡国,结果作恶自毙,余孽落网,从反面上使全党提高觉悟,提高警惕,增强团结,增强战斗力,证明坏事做
林彪事件后,党内领导人对其叛变的反应,增强了全党的警觉性和团结。
林彪事件后,党内领导人对林彪叛变的反应,增强了全党的警觉性和团结,形成了对潜在威胁的高度警惕。
林彪事件后,党内领导人对林彪叛变的反应,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内潜在威胁的警觉,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
林彪事件后,党内领导人对林彪叛变的反应,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内潜在威胁的警觉,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
林彪的外逃及其最终的死亡标志着其政治生涯的终结,党内气氛恢复平静。
林彪在党内的表现被视为过于迎合,导致其形象受损,影响其权力地位。
林彪长期追随毛,对毛的作风、心理、性格等有很深的了解,建国后,他对毛既有尊崇的一面,又极担心功高震主,对毛早有提防。由於林彪对毛抱有双重心理,他在50年代的活动也就存在着「两面性」。50年代初,他熟读《黄石公三略》,深知「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班师之日,存亡之阶」的道理 ,为避免重蹈古之韩信之覆辙,「全功保身」,主动隐退。他在笔记中写道:西汉故人以权贵不全,南阳故人以悠闲自保7。在近十年
毛泽东与林彪围绕中共九大政治报告展开争斗,毛泽东否定林彪、陈伯达推出的强调“经济建设”的政治报告,采用了张春桥、姚文元起草的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报告。
2个月前
台海风云:美警告中共攻台将遭毁灭
1个月前
南航机长伤人自杀:疑遭重罚引争议
1个月前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2个月前
林彪折戟:权力斗争的覆灭
1个月前
李钺锋受贿9342万无期判决引发社会热议
2个月前
开国将军后代致信习近平呼吁关注国家未来
2个月前
中美贸易战:清仓式出口与格局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