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研社
2个月前
刘润年中分享的 15 条内容, 趋势判断 + 底层逻辑 + 实操建议,回归商业本质,创造独特价值,并构筑坚实壁垒才是应对 AI 变化的方式 一、AI 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 1. 竞争本质:比 AI 取代更可怕的是同行 无需焦虑 “AI 取代人类”,真正威胁是 “AI 未取代所有人,但同行用 AI 把你淘汰”。 2. 岗位迭代:科技淘汰旧岗,催生新岗(但旧岗不回归) 例:电网巡检岗(8 万人)因摄像头、无人机消失;同时诞生 AI 咨询师等新角色。 3. 企业转型:别做 “反清复明”,要 “客户少花,自己多挣” 抵制 AI / 电商的执念无效(客户要更优体验),转型核心是降本增收(如联想亚冬会宣传片:AI 制作仅 30 万,比传统 100 万更赚钱,还省摄影、差旅成本)。 4. 创作与能力:风格可复制,观点才珍贵 AI 能模仿 “刘润风格”,但独特观点无法替代;人类创新(如 “飞马 = 马 + 翅膀”)本质是旧元素组合,易被 AI 超越(李世石围棋输给 AI)。 5. 技术竞争:中美争夺 AGI(人工通用智能),关乎未来霸权 AGI 预计 2027 年突破临界点,届时或解决核聚变、癌症等难题。掌握 AGI 的国家将在科技、军事上压制他国,因此中美激烈竞争。 6. 产品思考:机器人的 “手” 比 “腿” 重要 腿是 “移动工具”,手是 “创造工具”—— 改变世界的是功能价值,而非运动能力。 二、企业生存的核心逻辑 ❚ 价值、稀缺性与壁垒 - 价值:从 “更” 字突破(如餐馆:位置更便利、价格更实惠)。 - 稀缺性:做 “只有你能卖” 的事(例:七分甜把堂食杨枝甘露做成瓶装,短期赚快钱,但易被模仿)。 - 壁垒:别人想学却学不会的护城河,包括:牌照 / 专利:政府许可、技术垄断(如药品专利); - 品牌:时间积累的信任(例:同仁堂 vs 小品牌,消费者-- 更信前者;肯德基必赔,小品牌可能跑路); - 管理:降本增效的规模效应(例:小米汽车销量越高,研发成本分摊越薄,越赚钱)。 ❚融资与组织 - 融资:别碰非专业资本(亲戚、煤老板对风险认知扭曲,易引发纠纷),找专业投资人。 - 组织:别追求 “极致效率”,要抗风险(比喻:碗倒扣顶球,风一吹就倒;碗正放,球再晃也不掉 —— 精致组织脆弱,“粗粝” 反而抗冲击)。 三、国际格局与企业策略 中美关系:难修复,别赌美国市场 美国面临政府债务、贸易逆差,解决思路是 “减少进口” 而非 “改善关系买中国货”,因此企业别把希望寄托在美国。 出海策略:抓住缓和时机,切入 “被美国制裁的国家” 若中美关系缓和,企业应优先布局被美国压制的市场(而非美国本土),规避风险。
链研社
2个月前
链研社
2个月前
投资之所以难,是因为时代在变化,投资者的结构、投资的年龄段以及投资者的收入水平都在变化。 但在币圈很神奇,都是年轻人,小资金最终拿到大结果,几乎每轮都有这样的机会,ICO、DeFi、NFT、meme、撸毛、铭文几乎都是 20 岁左右的年轻人拿到高倍数大结果,进圈时间往往都不久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强。 但是币圈变化太快,很多人下一轮再想通过相同的路径继续往往就行不通了。 昨天和一个大佬投资人聊投资里路径依赖的事情,因为他投过非常多币圈的团队,见过很多身边的陨落也是死于路径依赖,这里说的都是曾经拿到过大结果的人的故事但不对号入座。 1、矿场一直很赚钱,不断加规模,同时经历过周期对牛熊判断又有把握,在 519 发生前矿机加了杠杆,损失了大半资产 2、山寨一直很赚钱,一个上轮牛市在二级市场上投了好几个百倍币的团队,这轮是倒亏 20%。 3、一级投资一直很赚钱,一个非常牛逼的一级基金投了 LP,上轮周期 20 倍以上的回报,这轮周期 4 年回报不到 10% 4、囤 ETH 一直很赚钱,在 ETH 上拿到 100 倍的回报有信仰了,在以太坊对比特币汇率低点忍不住上了杠杆,同时把 BTC 换过去,BTC 数量腰斩再腰斩再也换不回同等数量的 BTC 了。 5、OTC 一直很赚钱,然后成功把自己送进去了 你还见过哪些因为路径依赖返贫的例子?努力学习的我还不想被留级
链研社
3个月前
链研社
3个月前
美股未来几周的走势将高度依赖关税政策调整、减税法案推进及美联储降息节奏三大核心变量。任何一方的超预期变化都可能成为市场突破或崩溃的催化剂。 一图看懂三大核心变量对市场的影响⬇️⬇️⬇️ 美股正处于“政策敏感期”,三大变量的任何超预期变化都可能成为下跌催化剂。 最乐观情景需三者协同(关税缓和+减税落地+降息启动),任一环节恶化(如司法维持关税、PCE通胀反弹)都可能触发市场调整。 一、关税政策:司法博弈与谈判进展 1. 当前状态与风险点 司法拉锯战:2025年5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越权失效,政府上诉并获暂缓执行至6月初,政策不确定性延续。 欧美谈判延期:原定6月1日对欧盟加征50%关税计划推迟至7月9日。 2. 市场影响路径 乐观情景:欧美达成协议且司法推翻关税,美股或快速反弹 悲观情景:关税持续或替代措施出台,通胀预期升温 → 压制美联储降息空间 → 科技股估值承压(纳指敏感度最高)。 二、减税法案(《美丽大法案》):财政刺激的双刃剑 1. 政策核心内容 特朗普提出的《美丽大法案》计划未来十年减税3.8万亿美元,削减支出1.3万亿美元,但将扩大财政赤字2.5万亿美元。重点包括: 企业税优惠:延长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TCJA)条款,企业实际税率有望进一步降低。 行业分化:传统能源、高税州消费及本土制造业受益,清洁能源和医疗保健承压。 2. 市场矛盾点 短期利好 vs 长期赤字风险 ✅ 正面效应:企业盈利提升(科技、消费板块),回购潮推高EPS ❌ 负面效应:国债发行量激增 → 美债收益率上行 → 高估值成长股受压(如纳指成分股)。 时间窗口:法案目标在7月4日前通过,若进度延迟或条款缩水,市场乐观情绪可能逆转。 三、降息预期:通胀与政策博弈 1. 美联储的分歧与市场押注 降息预期分化:鹰派:关税推升通胀(密歇根1年期通胀预期达7.3%),美联储或延迟降息(摩根士丹利预测最早2026年3月)。 鸽派:经济放缓迹象(如ISM服务业PMI逼近荣枯线)可能迫使美联储年内降息(巴克莱预测7月、9月各降25基点)。 关键数据观测:6月PCE通胀(5月30日公布4月数据,若核心PCE环比低于0.2%,降息预期升温)、就业数据(失业率上升或触发降息) 2. 政策转向的连锁反应 降息落地:流动性改善 → 科技股(AI、芯片)及高成长板块受益。 降息落空:美债收益率突破4.5% → 美股估值整体承压。
链研社
3个月前
去香港一定要办一张中银香港,太好用了。可以直接绑定微信支付和银联云闪付,也可以通过中银速汇 0 损汇回中国银行。 在大陆消费可以直接扣港卡里面的港币,按微信实时汇率结算,无额外手续费。就算按照国际汇率,损耗非常小大概只有 0.1%,基本是无损的。 之前已经很多人写过通过 backpack 出金兑换美金到港卡上,可以通过盈透、券商、银行卡等工具把美金换成港币,再加上中银香港卡已经可以实现低损出金(和 OTC 差不多) 永远不怕被冻卡。 如果你已经有了中银香港下面是开通方式 1、开通微信支付 微信搜索【香港钱包】底部菜单栏【便捷入口】-【自助开通香港钱包】 目前只支持 5 家银行开通香港钱包,适用于内地用户 ​- 中国银行(香港)​​ ​- 中信银行(国际)​​ ​-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 ​- 大新银行​ ​- 招商永隆银行​ 进入页面后输入银行信息,输入姓名拼音(先名后姓,英文大写) 香港钱包和大陆钱包余额不互通可以在我-服务-右上角「···」切换钱包地区 2、绑定云闪付​ 下载“云闪付”APP,注册登录账户 ⚠️注意:香港卡绑定手机需要与云闪付手机号一致 添加银行卡​ 进入「卡管理」或「我的钱包」→「添加银行卡」; 输入中银香港银行卡号、预留手机号、验证码 云闪付大陆银行卡和香港银行卡没办法同时绑定,如果你已经绑定了大陆银行卡需要注销重新绑定香港卡 3、中银香港的 ​BoC Pay+​​ 支持在内地直接进行人民币消费,不过汇率没有微信的好,可以参加大陆的一些优惠活动,消费上限比微信支付要更高 除了这些用法以外还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熊猫速汇、wise 等方式把港币换成人民币回国,感兴趣的话下次再开贴讲。
链研社
3个月前
下午去听了一个关于这次港美股征税的分享,听的我快睡着了,用 AI 整理了一些关键点,有接到税务局电话的可以参考一下,第一批主要是针对 2022 年以后账户有 100 万美金和交易额巨大的用户。 ➤ CRS机制与全球税务信息交换 ​ ❚ CRS核心机制​​ CRS(共同申报准则)要求金融机构收集非居民账户信息,通过本地税务机关自动交换至账户持有人的居民国。金融机构需根据客户填写的自我申报表(CRS表格)及账户信息(如地址、电话、交易记录)判定税务居民身份,并向多国税务机关报送。 ​​​ ❚信息交换范围​​ - 涵盖存款账户、托管账户、投资实体及保险账户。 - 信托架构下,委托人、受托人、保护人及受益人信息均需交换。 - 交换字段包括账户余额、利息收入、股息收益、赎回金额等,但买入成本信息缺失可能增加税额计算难度。 ➤ 中国税务居民认定标准 ​ ❚ 法律定义​​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为中国税务居民: 1.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习惯性居住地)。 2. 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居住满183天。 ​​ ❚ 实践争议​​ - 持有中国护照者通常默认为中国税务居民,即使拥有他国永居或海外资产。 - 住所认定不依赖房产或户籍,而基于“习惯性居住”事实(如工作、家庭等)。 ➤ 海外收入申报要点 ​ ❚ 申报范围​​ ​​- 收入类型​​:工资薪金、投资收益(股票、基金、利息)、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含虚拟货币交易)。 ​​- 税率​​:综合所得(3%-45%)、财产转让所得(20%)、已缴境外税款可抵免(需提供完税证明)。 ​​ ❚ 申报流程​​ 1. ​​信息整理​​:梳理所有海外账户(银行、券商、保险)、交易明细及境外公司关联收入。 ​​2. 税额计算​​:区分收入来源国,合并境内收入后按中国税法核算。高频交易需逐笔或合并计算盈利。 ​​3. 申报途径​​: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线下提交《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 ​​ ❚ 风险提示​​ - 未申报或虚假申报可能面临补税、滞纳金(日万分之五)及偷税处罚(无限期追责)。 - 地方税务机关已加强核查,小额账户亦可能触发稽查。 ➤ 常见误区与风险警示 ​​ ❚ 误区1:身份规划可规避CRS​​ 仅持有他国护照或税号无法改变中国税务居民身份,金融机构通过多维信息(居住地、联系方式等)综合判定。 “东南亚小国护照”“离岸公司”等方案易被穿透,部分机构前台承诺与后台操作存在差异。 ​​ ❚ 误区2:离岸架构免税​​ 信托、BVI公司等架构需申报多层信息,离岸企业可能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面临25%企业所得税及20%分红个税。 美国虽未加入CRS,但通过FATCA及双边协定与中国交换信息。 ​​ ❚ 误区3:零申报或无通知即安全​​ CRS信息交换自动化,金融机构需依法上报。未收到通知仍需主动申报,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故意逃税。 ➤ 合规建议与总结 ​​1. 主动申报​​:无论账户金额大小,按法规整理并申报所有海外收入。 ​​2. 专业支持​​:复杂交易(如跨境信托、高频投资)建议咨询税务专家,避免计算错误或遗漏。 ​​3. 警惕“方案”陷阱​​:勿轻信“免税架构”“不交换秘籍”,合规申报是唯一稳妥路径。 ​​4. 关注动态​​:各国CRS执行趋严,OECD持续修补漏洞,长期规划需考虑法规变化。 ​​ ➤ 最后 CRS与国内大数据稽查形成双重监管网,税务合规已成全球趋势。收到税务局电话主动沟通联系,如实际亏损保存好券商结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