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Jess 今月定将照后人
关注
统计数据
7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7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Jess 今月定将照后人
1个月前
一名21岁挪威游客 Mads Mikkelsen 因手机中存有 Vance 的 meme,在美国纽瓦克机场被边检扣留、讯问极端主义、脱衣搜身、强制交出密码,最终遭驱逐。 这个meme可以名留青史了。
分享
评论 0
0
Jess 今月定将照后人
1个月前
之前看到一个姑娘,在杭州一家烧烤店吃饭时,发现多桌男顾客在封闭室内吸烟。 她要求服务员干预,服务员不敢。 她几次劝阻无效后,拍视频准备投诉,结果现场被七八个互相不认识的陌生男性围攻侮辱,甚至有人叫嚣“判你三到五年”、“十几个律师来告你”。 现场没有任何人站出来支持她。 她报警,结果警察说店主说了算,你们可以换家店吃饭。 她查看条例后发现警察说的不对,继续打110讲法理,从晚上9点坚持到凌晨1点多,经历了警察低头认错、陪同回店二次执法、继续被围攻谩骂等波折。 “从头到尾,好几个警察都来说,抽烟这么小的事情何必要闹这么大” 三个月过去后,她公布了最终的处理结果: 餐厅因未劝阻吸烟者、未张贴禁烟标志,被罚款2000元并责令整改。店主补贴了禁烟标识,并承诺落实禁烟要求。 她说,我们每个人的发声都有用,都有意义。
分享
评论 0
0
Jess 今月定将照后人
2个月前
午餐时,吃素的瑞典同学谈起了动物打嗝如何加剧全球变暖。 苏丹同学听完,说:“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理解。”他的家乡正在经历战乱与饥荒,连水都成了奢侈品。 那一刻,我看见了“位置”与“共情”之间的鸿沟。 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中国人站在国际舞台上谈“共同的未来”时,有人听见了希望,有人只觉得刺耳。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余裕谈论“未来”。 ——— 在资源富足、社会稳定的语境中,人们更容易发展出普世主义的想象——谈理想、谈地球、谈命运的联结。 但在另一些生活语境中,食物、生存、迁徙,甚至一个身份证件的合法性,才是无法回避的焦虑。 我们能谈多远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现在。 所以,当共情从特权位置流出时,它的方向就是错位的,也一定是会被拒绝的。 很多精英、留学生、中产阶层,在国际化环境中受益匪浅,能快速与普世语言建立情感连接。但他们也容易误以为,这些理念对所有人都天然合理。 他们说:“我能理解,为什么你不能理解?” 但,“能不能理解”从来不是态度问题,而是生存权限问题。 ——— 很多人正在用这种“特权式共情”规训网友,他们不去理解网友的愤怒,而是要求网友安静、配合、温柔、感恩。 这不是真的在共情,而是在抹平差异、掩盖不公。 为什么说这是规训? 因为当特权者试图将自己的理念推广为“全人类应该接受的共识”,就从“共情”滑向了“道德强加”。 就像一个能自由选择食物的人,认真告诉另一个正在饿肚子的人:“你应该吃得更环保一些。” 在这种语境下,“共情”失去了理解的基础,变成了一种带有隐性压迫感的叙事——你不仅不理解他们的困境,反而用你的标准评判他们“不够文明”“不够理想化”。 它在以温和的面容施展暴力——以“我为你好”的姿态,掩盖了“我不愿看见你真正需要什么”的事实。 ——— 在苏丹同学说完之后,瑞典同学回复道: “这其实是我们瑞典的特权。能选择吃素,意味着我们有充沛的资源。 而我在你面前谈这个,是不太体面的。” 他没有因为自己的理念高尚而自我拔高,而是退了一步——让出了叙事的主导权。 这是一种边界意识,也是真正的共情:不急于传播理念,而先识别结构; 不强调我“站在你这边”,而是承认我“从没真正站过你那边”。 所以你看,想要建立真实的对话,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放下自我感动、承认差异、倾听诉求。 还有,别光说理念,如果可以,就做点什么。 至少的至少,也请不要站的高高在上的教育别人。 ——— 共情的力量,不在于说出多么高尚的理念,而在于理解对方的处境,尊重对方的需求; 也不是让所有人都“统一语言”,而是先承认——我们不是从同一个起点开始理解这个世界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开始谈论“共同的未来”,而不是把它当作特权者自我感动的投影,或是由少数人命名、由多数人承担代价的明天。
#全球变暖
#战乱
#饥荒
#共情
#中国
#国际舞台
#资源富足
#社会稳定
分享
评论 0
0
Jess 今月定将照后人
2个月前
一些重复了一万遍但显然没用的事实: 都是被匪压迫 但 显然城市对农村是有特权的 显然汉人对少数族裔是有特权的 显然男人对女人是有特权的 显然顺直对性少数是有特权的 显然成年人对未成年是有特权的 一个人可以在一个维度是受害者,在另一个维度是加害者。 那么一个男人对女权喊“匪才是最大压迫者,批评我们干什么” 和一个女性在看到性少数被顺直特权压迫、孩子在母职结构中受控时,立刻跳出来说“女性才是受害者”,本质上是同一个逻辑。 这不是谁更惨的问题,而是谁更不愿意承认自己手里的权力 或者说难听点,对手里的那点可怜的权力上瘾,重拳只向最弱者。
#城市与农村特权
#汉人与少数族裔特权
#性别特权
#性少数群体
#父权制度
#母职结构
#社会不平等
分享
评论 0
0
Jess 今月定将照后人
2个月前
朱宏鑫,2016年出生,9岁,围棋6段。长期因输棋被父亲极端殴打,最终选择了跳楼。 大家可以搜下“朱宏鑫 围棋”,图一是我搜到的。
#朱宏鑫
#围棋
#虐待
#跳楼
分享
评论 0
0
Jess 今月定将照后人
3个月前
关于性同意 南周《在“被强奸”漩涡中挣扎八天后,一位44岁农妇选择自杀 》 让义永红倍感绝望的事,是事发过程中,她不清楚自己的行为算不算反抗。 在遗书中,她称:“如果反抗要像你们说的抓伤,抓扯衣服烂,这些没有。因为我害怕他打我,弄我的家人。我的口供上只说推他,说不要搞,这算不算反抗。”
#性同意
#性暴力
#法律
#女性权益
#社会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Jess 今月定将照后人
4个月前
歪脑《穷厕和厕妹:从互联网的阴暗角落窥见挣扎中的中国女性》 “弟弟感冒花了妈妈一千多,我求了这么久,妈妈怎么都都不愿带我去看医生。” 小盐长这么大,只见过唯一个独生女。在福建,没有弟弟的年轻女性是罕见的。 小盐期待了很久的助学金,和爷爷给的压岁钱,都没有用在她身上。
#穷厕
#厕妹
#中国女性
#性别歧视
#家庭关系
#社会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1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