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红问我你敢不敢说一说格林纳达?哎,这有什么不敢的。 格林纳达(Grenada)是一个人口仅十一万的加勒比海岛国,距离南边的委内瑞拉有160公里,距离美国佛罗里达则有2300公里。其曾为英国殖民地,于1974年取得正式独立。但是,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新兴独立国家一样,其首届民选政府仅仅坚持了5年,便被一场"军事革命"所推翻。 发动这场革命的人,号称自己为"新宝石运动",领导者叫做莫里斯·毕晓普。此人是一位坚定马克思主义战士,因此当他一掌握政权,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格林纳达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成立人民革命政府并终止宪法,禁止除新宝石运动以外的其他任何政党,亦不再举办选举。为抵御外敌,人民革命军也被建立了起来,其被赋予了近乎无限的逮捕和搜查权,小岛上的政治犯数量迅速增多。而在外交领域,人民革命政府日益亲近古巴,甚至在卡斯特罗派遣的古巴工兵的支援下,开始于岛屿南端修建一个大型国际机场。其拥有2700米长的跑道和大量储油罐,这显然远超出运营商业航班的需要。考虑到该国与共产主义国家紧密的关系,该机场随时有可能转换为苏联的空军基地,当年古巴导弹危机的阴云再次浮上美国人的心头。 但即便如此芒刺在背,整个70年代后期,美国也没有对格林纳达有半点非分之想。这一是由于当时的态势是苏攻美守,且当权的卡特政府奉行"人权外交",不太希望因这点小事而大动干戈;二则是这位毕晓普卡了一个国际政治的BUG,其虽然统领的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却没有废除格林纳达总督,仍然死皮赖脸的留在英联邦之内。换而言之,它理论上是一个君主立宪的社会主义革命共和国,你就说这有多拧巴吧?
很多人期待美国用经济手段去遏制中共,以“民生凋敝”为利刃使其内部产生裂痕。 确实,经济环境的恶化会使得中共的实力受到削弱。但想凭借单一的经济手段,击垮中共这样体量的对手,毫无疑问是异想天开。 在这里,曾经白纸运动的经验很可能不管用。因为贸易战可不不是“动态清零”。动态清零是没有敌人,中共自己跳出来做了全民的敌人: 物价上涨人们会怨恨它 去不了医院人们会怨恨它 吃不上饭人们也会怨恨它 而现在则不同,现在是有了一个明确的、可溯源的外部敌人。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这或许是坏事,但对于中共维持统治来说则不一定。 事实上,塑造强敌恰恰是每一个极权专制政府维系统治的核心手段。波尔布特是如此、金氏王朝是如此,当年的斯大林也是如此。 1930年代,苏联先后经历了大清洗、乌克兰大饥荒和希特勒的进攻。尤其是最后这一点,希特勒的存在令昏招频出的斯大林瞬间变得伟光正了起来。苏联军民紧紧地团结在慈父的周围。恐怖镇压、强制征粮、当炮灰填线都变成了战胜敌人、赢得胜利的必要手段。 关税或许是一把利器,但得配合其它手段立体化使用才有效果。把盟友先得罪一遍,主动摧毁自己辛苦创建起来的国际秩序,把国家信誉拉低到与对手相同的层次。意图通过彻夜守在电话机前玩交易的艺术,实在谈不上是什么高明的策略。 这就跟当初西方援助乌犯的是一样的错误,明明有高科技空地一体的对抗手段、明明可以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战果,但却偏要选择在壕沟里对兵线,实乃事倍功半。 最终,所谓的关税战会演变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吃苦比赛。 然而谁比谁更苦不重要,谁比谁更能吃苦才更重要,而在这一领域美国从来就不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