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幺傻
3小时前
李幺傻
3小时前
朱韵和
3天前
朱韵和
1周前
谷风
2周前
zhang haitao
2周前
聊聊金日成五十年代整肅“階級異己分子”--蘇聯派和延安派,蘇聯派這裏先按下不表,主要説説延安派 延安派,顧名思義,都是跟著中共從延安出來的朝鮮籍老幹部。抗戰勝利后,回到了朝鮮,跟著或輔佐金日成打天下坐天下,最後結局凄慘,非死即逃。其核心人物有一些,挂一漏萬,大概profile如下 (主要來自維基百科百度百科,還有一些英日文網站) 武亭(1905—1952)本名金武亭,朝鮮將領。1905年生於朝鮮鹹鏡北道鏡城郡,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全程走過長征的朝鮮人之一,中共炮兵創始人之一,也是朝鮮早期的第二號領導人,1950年武亭被撤銷一切職務。 尹公欽出生於朝鮮半島的平安北道,並在中國南京軍官學校接受軍事訓練。1934年6月,他從中國返回朝鮮,參加抗日運動,曾被日本當局逮捕。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北朝鮮建國,尹公欽就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1952年獲委任為商業部長。1956年,他在中央委員會會議中試圖挑戰金日成,並批評他施政上的失誤,但被金日成和其支持者反駁。同日,尹公欽在被開除黨籍和撤銷所有職務的情況下逃亡到中國。 方虎山(1916-?),朝鮮軍事家。曾加入中國共產黨、朝鮮獨立同盟、朝鮮勞動黨。九一八事變後加入東北抗日遊擊隊,後赴蘇聯留學,1939年來到延安。1945年赴東北參加對日反攻和解放戰爭,1949年率部奔赴朝鮮。朝鮮戰爭期間,曾率其部橫掃朝鮮半島,打到朝鮮最南端的全州,朝鮮戰爭結束後,被金日成打成反革命鬥死。 张平山(韓語:장평산,?—1958年),北韓政治人物及共產主義者,延安派之一,1958年3月被處決。(維基百科)張是朝鲜族,是林彪四野156师参谋长,38年加入中共。46年囘了朝鮮,為金日成在朝鮮戰爭中貢獻良多。他參加了板門店和談,停戰后擔任人民軍副總長,中將,但58年突然“人間蒸發”。据認爲是被金日成鎮壓了。 崔昌益(최창익 ,Tse Chianguikku,1900-1957),1900年生,朝鮮鹹鏡北道鐘城郡人。1924年參加朝鮮青年同盟。1925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1927年任朝鮮共產黨幹部。1928年在漢城發生的統一共產黨事件中被捕入獄六年。1934年被釋放。1935年到中國1936年到延安,任教抗日軍政大學並加入中共,在延安參加中共七大。1945年11月返回朝鮮。48年中央常委,内閣財相、副相。56年8月因“宗派”事件被踢出中委,米高揚彭德懷訪朝后恢復中委,但一年多后被雙開。一説58年死在獄中。 zhaop 樸一禹(박일우,Park Il Woo,1904年—?),平安南道(一說鹹鏡北道會寧市)人。早年加入中共,在華北參加抗日,任朝鮮義勇軍副司令。曾出席中共七大。1946年,回到朝鮮,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內務相、遞信相等職,是所謂“延安派”的重要人物。1955年,被指控為“宗派分子”,開除黨籍, 人間蒸發。 朴昌玉(韓語:박창옥,?—1958年 ),北韓政治人物,蘇聯派,曾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1956年因“宗派”而被處死。朴昌玉畢業蘇聯伯力朝鮮師範大學,1945年二戰結束後返回北韓。1948年3月為中委宣傳部部長內閣副相。1953年,蘇聯派領導許歌誼被金日成迫害至死,朴昌玉被推舉為蘇聯派首領。1956年,朴昌玉和延安派的金枓奉和崔昌益等人試圖在中央委員會批評金日成而失勢。不久後,他被撤銷所有職務,並被投進集中營,在1958年被處死。 李弼奎(韓語:이필규,?—?),朝鮮政治人物,延安派人。1956年遭整肅而逃亡中國,蘇聯檔案記載他於16歲時參與“中國革命”,後回到朝鮮1948年至50年間於到蘇聯黨校學習。回國後曾出任朝鮮人民軍副總參謀長和內務省第一副相。然而,1955年內務相朴一禹被金日成打倒,與朴關係親密的李弼奎也受到牽連而被調離內務省,改為出任化學省副相,其後再被貶為建材部長。1956年8月,因不滿金日成,他聯合崔昌益、金枓奉和尹公欽等人在中委會批評金日成遭打壓逃亡中國。具體離世時間不明。 金鬥奉為朝鮮勞動黨原中央常委、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原委員長(繼任者是崔庸健)。朝鮮政治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1958年,金鬥奉受“八月宗派事件”牽連,被逐出權力中心。1961年,跟保羅丁下場一樣,死在農村勞改營。由於其中國革命經歷,他屬於朝鮮“延安派”,因此遭到整肅。金抗日期間曾在八路軍太行軍區,跟中共高級將領劉伯承、李達、蔡樹藩、秦基偉、範子俠、賴若愚等都有不錯交情。 金雄(韓語:김웅,1914年—1956年),中國名王信虎。生於日治朝鮮慶尚北道,延安派之一。朝鮮戰爭開戰時任第2軍軍長。金雄30年代來到中國,曾入黃埔軍校學習,1937年,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並加入中共。后為新四軍第3師敵工科的幹部,成為新四軍中地位最高的朝鮮人,1947年回國。 1948年任第1師少將師長。1949年5月金雄和金光俠赴中國東北接收朝鮮族部隊,率領由21000名朝鮮族組成的第164師和166師回國,分別整編為朝鮮人民軍第5師和第6師。1950年6月任第2軍中將軍長,10月任前線總司令部參謀長。12月4日任中朝聯合司令部副司令員。1951年1月底開始的第四次戰役任中朝聯軍「金集團」(也稱「金指」)司令員。1953年2月5日,崔庸健次帥接替金雄擔任中朝聯合司令部副司令員。金雄晉升為大將,出任民族保衛省副相。 1956年3—4月,金雄大將率人民軍代表團訪華,在回國後即從朝鮮政壇上消失。他被金日成扣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將朝戰初期的失敗、仁川登陸的失誤、「傷心嶺」和「血染嶺」的失守皆歸罪於他,其最後結局不明。後據朝鮮流亡者稱,金雄於回國後遇刺,數日後傷重不治。西方資料稱其為朝鮮最有才幹的將領,也說他性格粗暴,部下都敬而遠之。 徐輝(韓語:서휘,1916年—1993年),朝鮮政治人物,延安派人。他於1956年因挑戰金日成失敗而逃亡到中國。出生於咸鏡北道。徐輝自1948年朝鮮建國起即成為該國的重要官員。當時,除了是朝鮮勞動黨平壤市黨委員會委員長外,也身兼朝鮮職業總同盟委員長等要職。1956年,他與尹公欽等人在中央委員會會議中試圖挑戰金日成,但失敗而歸。同日,徐輝遭撤銷所有職務。成功逃亡到中國。逃亡後一直到湖南省岳陽市的錢糧湖農場藏匿隱居,之後在1966年8月移送到西安療養院。在1993年逝世。 朴孝三(韓語:박효삼,1904年—?),朝鮮政治人物及共產主義者,延安派之一,後來消息不明。1904年,出生於朝鮮咸鏡南道,1925年來到中國。1926年10月,黃埔軍官學校第四期歩科畢業,擔任第6期歩科第3中隊部第1區隊上尉隊長。參加西北軍,1938年前往延安,後參加朝鮮義勇軍。1945年來到中國東北,1946年2月回到朝鮮,6月擔任中央保安幹部學校校長,8月當選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1948年3月擔任北朝鮮勞動黨黨中央副部長。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出任朝鮮人民軍第9師師長、第1軍軍長。後晉升中將軍銜。1969年11月出任咸興市黨委員會書記,最後消息不明。--維基百科如果他69年去世,那麽,就説明他逃過了56年金日成對延安派的大整肅,而死在了中國文革年代。 金漢中(김한중,1913 年 - 去世年份不詳)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朝鮮獨立活動人士、政治家和軍官。他的筆名是陳漢俊(진한중)。延安派。出生於 1913 年。 1937年12月考入中國中央陸軍軍事學院,1938年5月畢業 。1939年春,他在湘北前線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因將一名受傷的中國陸軍連長運送到安全區,受到抗戰第九戰區的嘉獎。 1941年初,身為朝鮮志願軍第一區隊員、朝鮮民族革命黨黨員,活躍於洛陽地區。同年夏,轉戰華北八路軍地區,任朝鮮志願軍華北支隊第一軍團政治指導員,活躍於安陽、資縣地區。 1942年7月,隨著中朝獨立同盟的成立,他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抗戰后回到北韓,任朝鮮共產黨平安南道組織部長。 1948年3月在朝鮮勞動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時任內務局黨委會主席。 1948年8月25日當選為最高人民會議第一代表。作為預備役師長參加了朝鮮戰爭。 1959年3月14日、同年8月14日任城市建設管理部副部長。在1950年代末,被“清除”。 人民軍,打仗好不好另説,起碼裝備皮靴杠杠滴
Silent Bird
3周前
朱韵和
3周前
朱韵和
3周前
朱韵和
4周前
朱韵和
4周前
1947年国军占领延安后当地百姓样貌(1/2) 以下的照片就是国军占领延安后由各界记者拍摄的历史画面,对大家了解当时的各种真实情况有极大的帮助,因为画面会说话。 图1:国军占领延安后,大街上出现了小摊贩。这种情景在延安已经很久看不到了。 图2:47年4月6日开始,国军向延安民众发放每人2万元的法 币救济金。建筑物上写着:国军为人民服务处。 图3,4:排队领救济金的男女老幼。民众衣着容貌无意间被照片定格下来,成为客观记录.
朱韵和
1个月前
延安日记( 1944 年 4 月 3 日 ) 由于外国记者即将来到,延安兴奋起来了。 在外国记者将去采访的地区,则要组织“自发的”行动,对中央政府的政策表示不满。中共领导指定了几个村子和连队,叫他们到时候表示这种情绪。各基层领导收到了有关指示。 特区还留着各个阶段反对国民党运动的痕迹。在土房的墙 上, 城镇的废墟上,甚至在石崖上,都能看到反对国民党的标语。因此,毛泽东下令要抹掉这类标语的一切痕迹。既然口号到处都是, 就派了个大部队去抹。战士们在全特区抹口号。反对国民党的口号抹掉了,立即换上了新口号,如: “加强抗日统一战线!”与蒋总司令合作到底,争取抗日最后胜利!“打倒日本法西斯!”“国共合作万岁!”“为反抗日本法西斯贡献一切力量!”等等。 中共为了赢得外国报界的同情,从而通过他们对美英政府施加压力,让外国记者在他们行将参观访问的地区享有充分的行动自由,还有同当地人民交谈自由。一些模范村庄正在匆忙地进行打扫, 老百姓事先练习怎么谈话。一句话,这种“交谈”自由将按预定计划进行。这里的一切应了一句老 话:以谎圆谎,弄巧成拙。 ---彼得 • 巴菲诺维奇 • 弗拉基米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