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的中国“两会”终于在一场沙尘暴中结束了。在大会的最后一天,混合着大风、雨水、和黄沙的北京天气,可能算是对今年两会所做最恰当的气氛渲染。
中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3月10日和11日相继闭幕。然而,与政治会议的落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的现实困境仍在持续。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消费和生产数据双双下滑,通货紧缩压力依旧严峻。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5%经济增长目标恐难实现。
中国全国人大星期四(3月6日)召开经济主题新闻发布会,面对消费疲软、美中贸易争端加剧等内外挑战,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宣布,今年中国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包括提高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等,以支撑经济增长。然而,外界对其实际成效及潜在风险存有疑虑。
每年中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期间,全国各地都会大费周章提升安保级别。不过,在经济不振、财政收入锐减的大环境下,今年当局对于上岗和强制旅游有所取舍,而访民和疫苗维权人士成为重点维稳对象。
2025年中国全国政协、人大“两会”分别于3月4日、5日开幕,经济增速放缓、支持民营企业、地方债务化解等议题成为今年“两会”的关注焦点。
本周进入中国的两会时间。从官方角度来说,可以预期,会把这次两会描绘成团结、奋进和胜利的两会,然而,从中国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看,这或许是最近几年最纠结、最难开的一次两会。
中国在2025年“两会”召开前以多项罪名对涉嫌参与中缅边境电信网络犯罪诈骗集团的多名被告提起公诉。此前,中国官媒报道,称缅北规模化电诈园已被全部铲除。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对缅甸北地区诈骗集团的打击虽然有些成果,甚至诈骗犯罪的主要对象也不再是中国人,但在缅甸持续内战、各地军阀割据且经济凋敝的情况下,获利庞大的电信诈骗不仅转移到缅甸各地持续运作,甚至还利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不断翻新诈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