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感情

朱韵和
7小时前
“深厚的阶级感情” “九大”代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工农兵代表”占了最大比重。广东省代表团的58名代表中,有担任地区以上革委会领导的军队干部8人,县以上地方干部8人,其余42人除个别厂矿企事业单位领导和所谓知识分子代表(1名技术员、1名县医院医生)外,全部来自工矿、农村,其中有些是“文革”期间 才入党的新党员。而上海代表团一位“红卫兵”代表,竟然是1968年12月才发展入党,入党后马上当代表,而且被“选”进了大会主席团,接着又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从入党到进入中央不到半年时间!这些人是“文革”的受惠者,因而,他们对“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司令部”由衷地怀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这种感情,在大会期间表达得淋漓尽致,当时的说法称为“表忠”。 4月1日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毛泽东致开幕词,口号声此伏彼起,讲话二十几分钟,竟被打断数十次之多。一些人也不管毛泽东讲到哪里,甚至一句话还没讲完,便站起来领呼口号。那时的口号都是成系列的,一喊就是一串,不能中途停下;有人领喊,大家就得跟着呼喊,而且要喊出精神来,不然就是缺乏“阶级感情”。一些党龄较长特别是来自军队和地方干部中的代表,深感听毛泽东讲话之机会极为难得,都全神贯注聆听伟大领袖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然而,他们的愿望却被无尽的口号声浪所破坏。毛泽东一开始就讲党的历史,从“一大”讲起,这是一个很有讲头的大题目。但是,会场的气氛却对他的讲话造成极大干扰,他也逐渐有些不耐烦了,不得不草草打住。最后,经大会秘书处整理的毛泽东讲话稿仅有649字。他实际讲话时间少于呼口号的时间。 ---迟泽厚:中共\"九大\"内幕琐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