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决策

#BestBlogs 什么是智能体? | ByteByteGo Newsletter 本文定义了 AI 智能体,并将其与传统程序区分。文章还根据复杂程度对智能体进行了分类。 摘要: 本文概述了 AI 智能体。AI 智能体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软件系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与被动的、遵循指令的传统软件不同。核心操作机制“智能体循环”(感知、思考、行动、观察、重复)得到解释,强调了大型语言模型如何充当大脑,以及智能体如何利用各种工具(例如,网络搜索、API)来扩展其能力并适应动态情况。 本文还将 AI 智能体分为一个复杂程度的谱系:简单反射、基于模型、基于目标、基于效用和学习型智能体,并通过清晰的示例和图表对每种智能体进行了说明。最后,它强调了 AI 智能体对软件开发的变革性影响,即转向面向目标的任务完成,而不是明确的逐步指令。 主要内容: 1. AI 智能体通过其自主性、反应性、积极性和社交能力来实现目标,这使得它们与传统软件有根本的不同。 -- 与被动的传统软件不同,AI 智能体可以独立地感知、决策和行动,利用大型语言模型作为它们的“大脑”来理解上下文,并为复杂的、多步骤的任务确定最佳行动方案。 2. “智能体循环”(感知、思考、行动、观察、重复)是使 AI 智能体能够分解复杂任务并适应的连续循环。 -- 这种迭代过程使智能体能够动态地调整其策略,利用各种工具(例如,网络搜索、API),并通过观察结果和改进其方法以达到期望的结果来处理意外情况。 3. AI 智能体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从简单的反射智能体到随着时间推移而改进的先进学习型智能体。 -- 理解这些不同的类型——简单反射、基于模型、基于目标、基于效用和学习型智能体——有助于为各种任务选择最合适的智能体,从基本的条件-动作规则到复杂的、自我改进的系统。
Y11
3周前
最近接触AI时,我常被“Agent”和“Assistant”这两个词绕进去。 后来想明白了,这就像我们身边的两种工具:一种是“助手”,一种是“能自己干活的智能体”。 先说说Assistant,它更像我们日常用的语音助手,比如手机里的Siri、小爱同学。 你问它“今天天气怎么样”,它就直接回答;你说“设置个明天早上8点的闹钟”,它就照做。这种工具的核心是“被动响应”——必须等你发出明确指令,它才会行动,而且做的事情都是提前设定好的,不会自己“多想一步”。 就像一个熟练的助理,你把任务写清楚,它就按流程完成,不会主动改变计划。 而Agent就不一样了。它更像一个“能自己规划的小团队”。比如你让它“帮我买一杯咖啡”,它不会直接打开外卖软件下单,而是会先拆解问题:需要确定附近有哪些咖啡店、哪家有优惠、当前配送时间够不够、钱够不够付……然后一步步调用工具去实现。它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甚至在遇到突发问题时(比如某家店突然关门),还能临时换一家。这种自主性让它能处理更复杂的事情,就像一个有经验的项目负责人,能把大目标拆成小步骤,自己推进完成。 我总结了一下两者的关键区别:Assistant是“执行者”,Agent是“决策者+执行者”。打个比方,对安全团队来说(这是我最近关注的领域),P5级别的安全工程师可能就像Assistant,需要别人明确告诉他“检查服务器漏洞”“处理某个安全事件”,他才动手;而P6级别的工程师就开始接近Agent了,能自己拆解问题,比如从“防范勒索病毒”这个大目标,分解出“加固终端防护”“检查备份策略”“培训员工安全意识”等多个小任务,并且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先级。 再往远想,2023年AI技术已经给智能体装上了“大脑”(推理能力)、“眼睛”(视觉识别)、“耳朵”(语音处理)和“记忆力”(数据存储)。2024年,大家可能会看到它们长出“身体”——也就是“具身能力”,比如能自己操作设备、在真实环境中移动。 至于更高级的P7级安全工程师,可能需要智能体具备“自我进化”能力:比如自己发现工作流程中的漏洞,主动优化方法,甚至在没有人工指导的情况下,通过学习新的攻击手段来提升防护能力。这种能力现在看还比较遥远,但技术发展的速度,说不定哪天就实现了。 说到底,理解这两个概念,其实是在看AI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创造”的进化。就像从用计算器到用能自己解题的数学软件,区别不在于“算得快”,而在于“能不能自己搞懂怎么算”。
Y11
1个月前
要自己解决复杂的难题,不要委托给别人 人类文明的长河里,小麦曾是位隐形的推手。它用饱满的麦粒换取了智人世代的耕耘,最终顺着人类的足迹遍布全球。 可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真的因小麦而收获了更美好的生活吗? 这个问题,像一粒埋在历史土壤里的种子,值得我们深思。 生活中,总有些"寄生虫"在悄悄蔓延。 它们披着"专家""权威""捷径"的外衣,实则在消耗你的精力、掏空你的钱包。 这些看不见的"感染源"太常见了,常见到我们每天都在和它们擦肩而过,却浑然不觉自己早已被悄然影响。 它们最擅长说的一句话是:"把这个交给我,我比你更专业。" 这个看似贴心的提议背后,藏着一个危险的陷阱。 一旦你选择把健康、教育、财富、事业甚至信仰都托付出去,就等于把自己的人生遥控器递给了别人。 你以为是在节省时间,却不知这是在亲手为他人的价值观和利益打开方便之门。 这种"感染"往往有三个阶段。刚开始是"接受"——你心甘情愿地把判断力交给别人,觉得"反正我也不懂";接着是"榨取"——对方会用各种方式消耗你的资源,直到你变得依赖;最后是"干预"——他们开始左右你的决策,甚至试图塑造你的认知。这就像温水煮青蛙,等你察觉时,早已失去了反抗的力气。 无论是农耕时代的小麦,还是现代社会的各种"知识寄生虫",本质上都是人类对简化的渴望在作祟。但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逃避复杂,而是学会在复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就像马云当年创立阿里巴巴时,面对的是一片无人涉足的电商荒原;张一鸣打造字节跳动,也是在信息爆炸的迷雾中摸索方向。他们没有把难题交给别人,而是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拨开迷雾,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复杂的世界里没有捷径可走。与其等待别人给你答案,不如试着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验证。当你亲手握住理解复杂难题的钥匙,才能真正拥有不被他人左右的人生。这或许就是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他们从不把命运的遥控器交给别人,而是做自己人生的导演。
所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家庭? 是伤害链式的家庭,是统治者以“爹”自诩,不准任何人乱说乱动的,充满压抑感的旧式家庭,是不允许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存在的,用精神阉割和暴力手段强迫每个下位者停滞于巨婴状态的恐怖家庭。 想成长,你首先就要摆脱这种“家庭”,要“离家出走”。 要独立。 我们别无选择,必须站在帝国的对立面高竖反旗,我们别无选择,必须独立。 因为独立是成长之路的起点,不成长我们就永远无法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现实世界中的种种问题,无法以成年人的姿态进入国际社会并寻求承认。 你能理解这件事吗? 为什么上海需要寻求独立,为什么香港需要寻求独立,为什么图博特、东突厥斯坦和江浙闽粤蜀晋湘楚要寻求独立? 因为不以独立为起点,不摆脱帝国中央政权的干扰,不先争取到自主决策的权利,想在文明层面获得成长就是不可能的。 而对想摆脱巨婴状态的族群来说,对渴望摆脱“中华民族的民族劣根性”的每个人来说,成长,是必须的。 你得理解,成长,是必须的。 如果你无法理解成长的必要性,那么你的“无法理解”就反证了你自己的不成熟。 家国同构。 那些执着追求大一统的那些人,那些坚决不允许任何一个族群开启成长之路的人,那些声称“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不惜高呼“留岛不留人”的人,可能有一张年轻的面孔,但你想想,他们和坚决不让孩子在穿衣、吃饭、交朋友、谈恋爱、选专业、找工作等事务上自主决策的控制狂家长有什么两样? 什么样的家长会不在意孩子的成长,只在意孩子“听话不听话”? 巨婴式家长。 到今天这个时代还无法理解成长的重要性的家长,是愚昧到残忍的家长。 至少也是自身在精神上仍然不够成熟的家长。 在政治层面,同理。 如果作为一个政党,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你仍然不能理解台湾独立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不能理解图博特、东突厥斯坦寻求独立本质上是在寻求象今日之台湾一样建构符合民众需求的政治秩序的前提,不能理解在上海独立、香港独立等诉求背后,人们寻求的到底是什么——是自主决策的权利即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你就该反思自己的幼稚了。 是的,独立的方式、过程是可以谈的。 未来是否重新联合也是可以谈的。 但独立诉求本身的正当性,任一族群寻求独立的权利无可置疑。 就象一个成年了的孩子离家出游、离家工作的权利那样无可置疑。 把门关起来不让走,打断他的腿不让走,甚至把他杀死在家门口,是家长的正当权利吗? 用铁链锁住一个成年人并声称“因为她是家庭成员”,这样的逻辑,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敢声称是天经地义。 而认同这套逻辑的人,在文明层面上是何等的幼稚。 我知道有很多人今天仍是“统派”。 很多人反共但“不反华”,甚至反暴政而不反共。 我尊重这些人保留这类观点的权利,但我也不得不指出这类观点的幼稚。 成年人该想想如何建设。 而不是停留在只敢在“大家长”面前发出微弱的异议,盼着“大家长”听到自己的诉求之后纡尊降贵照顾一下自己需要的层次。 不要以比较会撒娇的巨婴自居了。 请想想成年人面对问题该有什么样的姿态。 请想想你希望拥有的秩序是该由你自己亲手建构,还是该等待着“党妈妈”赐下一点怜惜。 如果你是一位成熟的统派,你该做的不是吓阻独派,否定他们的独立诉求,你该做的是拿出一个对各族各地的独派有足够吸引力的政治方案,吸引他们走向你认为更合理、更具建设性的联邦或邦联道路。 如果你是一位成熟的统派,你该懂得独派是什么人——是一群决心亲手建构自己所需要的政治秩序的人,是一群决意建构本族群的生活方式,拒绝停滞于受压制受操控的巨婴状态的人。 成熟的“统一”应该是什么样子? 应该象成年人与成年人组成的家庭的样子。 现代社会的家庭,是由同样具备边界感,懂得尊重对方的人,在自愿协商达成共识后组成的。 如果你是个成熟的“统派”,你努力的方向就该是促成各个独派“谈恋爱”,促成各独派的合作、共赢,把事情向你想要的方向引导。 如果你真的想解决民族矛盾,想让曾被硬塞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能放下历史恩怨和平共处,你该做的是促成各族在政治上尽快成熟起来,成熟到能与友邻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程度。 而若你真想做成“启蒙”这件事,同理。 你该加入独派的行列,让沦陷区亿万民众在分别归属于不同族群,分别独立后,踏上成长的起点,通过成长逐渐摆脱巨婴状态,逐渐获得与他人和平共处,与政治异见者和平共处,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能力。 中华沦陷区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希望在哪里? 在这里。 希望在于成长,在于以独立为标志,脱离蒙昧被动的巨婴状态的成长。 而上海,已用自己的独立诉求,点亮了沦陷区各族群趋向精神成长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