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粮食调拨
关注
朱韵和
2周前
酒与生存 以1960年为例。 1960年,是现代历史上国人口粮最为奇缺的年份。茅台酒原料也“告急”,厂领导向上级呼吁,贵州从全省各地调集原粮支援。各地调粮数据为: 遵义地区11万斤、毕节地区29万斤、铜仁地区10万斤、黔东南地区12万斤、贵阳市7万斤、湄潭县1万斤、习水县10万斤、铜梓县10万斤、正安 县1万斤、赤水县4万斤、务川县1万斤、熄峰县1万斤、仁怀县20万斤,共计117万斤。 这样还不够,中央粮食部又从四川省江津县调来70万斤,才保证当年生产出912吨茅台酒。饥荒年代的这个单年生产记录,直到改革开放、“中国重新出发”的1978年才被超过。 上述调出粮食的地区饥饿情况如下: 被紧急调粮10万斤的贵州铜仁,1960年属于全国8大旱区之一,1961年再度成为全国15个旱区之一。该地区思南县这三年里人口减少5.1万人。而且,铜仁下辖的沿河、德江、石阡及铜仁县,均在1959年的12月中旬,就已经向省里紧急报告出现浮肿和非正常死亡的情况。 分别调出10万斤粮食的铜梓、习水两县,其中,铜梓截至1960年底人口负增长121.32‰,全县人口在1959至1960年一年间减少41734人。习水县,这三年减少人口42624人,死绝499户以上。 调出29万斤粮食的毕节地区毕节县,三年减少人口53990人。 与仁怀相邻的金沙县(毕节地区下辖),1961年1月10日县委报告,“非正常死亡”5.5万人。在饥荒结束后,金沙县另有遗孤3191人需要安排,一万余人患三病(小儿营养不良、妇女子宫脱垂、水肿等)。 从上可以看出,调粮表现越好的地方,通常饥饿死亡、人口减少的数据也就越大。 从官方统计来看,上述地区中死亡最惨烈的地区,是遵义地区的湄潭县。这个县1959年11月开展名义为“反瞒产”、实际为高征购的运动,到1960年4月共死亡12.2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20%左右。死绝户2938户,离家逃荒4737人,孤儿4735人。同一时期,在抢粮运动中被打死1324人,关押死亡200余人,打伤致残175人。 ---"大饥荒 两千多吨茅台酒背后的血与骨" 帅好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398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441 条信息
#茅台酒
#大饥荒
#粮食调拨
#人口减少
#贵州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3个月前
1960年大饥荒时期,各地频繁饿死人。 茅台酒原料告急, 厂领导向上级呼吁调集原粮支援。 各区县调粮数据为: 遵义11万斤、毕节29万斤、铜仁10万斤、 铜梓10万斤、仁怀20万斤……共计117万斤。 中央又从四川江津调来70万斤, 才保证当年生产出912吨的茅台酒。 这个单年生产记录, 直到1975年才被超过。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398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441 条信息
#大饥荒
#茅台酒
#粮食调拨
#1960年
#贵州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