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科学哲学
关注
Susan STEM
1个月前
这几年我很少买书。 主要是因为以前搬家太多,每次搬家都要扔书,扔得我心疼得不行。 所以我后来立了个规矩:只有那些我能反复读、反复思考的书,我才买。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就是那一本。 我反复去图书馆借,反复读,也反复和别人讨论。 最后还是决定买了一本二手的,运气特别好,几乎全新。 现在它就放在床头,像个宝贝。 翻到第25页:Normal Science——“正常科学”。 嗯?正常?难道还有不正常的? 还真有。 库恩提出“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这个划时代的概念, 正是因为他亲身经历并观察过“不正常的科学”。 他原本是物理学家。 在学习量子力学时,他第一次意识到—— 量子力学的思维方式与牛顿范式完全不同。 经典物理讲求确定性与因果性, 而量子理论充满概率、模糊与测不准。 那一刻,他发现两套语言体系下,“世界”的意义都变了。 科学并不是在一条笔直的理性道路上前进, 而是在一套世界观崩塌、另一套世界观重建的剧痛中前进。 那是他真正的“顿悟时刻”。 很多人都分析过这些背景,我就不多讲。 说说这几天我自己的一点“顿悟”。 “科学家的心智不是被事实改变的。” 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悬? 但它真的震撼到我。 在笛卡尔—牛顿式的传统科学观中, 我们被教育要相信科学家是: 理性的观察者,通过经验事实(data)来修正理论。 逻辑是: 世界存在客观事实; 科学家通过观察积累事实; 理论根据事实修正,越来越接近真理。 这就是所谓的经验累积模型(accumulative model of science)。 在这种观念里,事实就像砖头,理论是用砖头垒起来的房子。 很多人现在依然是这样理解科学的。 但是! What if I tell you: 在旧范式体系下被完美规训的学生, 他的眼睛根本无法“看见”另一种可能的世界? 那是一种深层的认知结构锁定(cognitive lock-in), 让他无法察觉那些“现在新新人类能看见的东西”。 一种结构性的失明。 当然,库恩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挑战了理性神话,也被批评为相对主义者。 但有趣的是,这几年他这本书的讨论度反而越来越高。 科学不仅仅是解释世界的工具,它本身也是一个正在被解释的世界。
#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
#范式转移
#认知结构锁定
#科学哲学
分享
评论 0
0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5个月前
“标志性人物,诺贝尔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经说过:'我无法创造的东西,便不会理解。'这个真理可以反过来说:我不能理解的东西,也无法创造。” “Richard Feynman, the iconic Nobel physicist, once said: ‘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 This truism might be usefully turned around: What I do not understand, I cannot create.” Excerpt From What is Life? Pross, Addy;
#理查德·费曼
#诺贝尔物理学奖
#科学哲学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10个月前
今日第三杯黑☕ 前两天有人问“2025你读的第一本书是哪个?” 我把我在读的这本英文原著发了过去,相信很多人读过当年樊登推荐的这本「洞见: 从科学到哲学 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简体中文版。 我现在习惯了读一读之前在国内读过的书的原版,不同的语言环境传递的是另一种“信息”,甚至是面目全非...
#阅读
#英文原著
#人类认知
#樊登推荐
#科学哲学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