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变革

2周前
看完这篇文章,想起了最近我儿子问我的一个问题:“妈妈,AI什么都会,我为什么还要学物理化学语文?” 这个问题和文章里那个咖啡馆程序员的困境,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在AI时代,基础知识还有意义吗? 先要承认一个事实:基础知识的定义本身就在变化。五十年前,程序员需要理解汇编语言和硬件原理;三十年前,需要掌握内存管理;十年前,需要理解HTTP协议细节。每一代人都在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基础”,但实际上技术栈的抽象层次一直在上升。 那个CSS居中的问题,在更抽象的视角下,也许根本不值得花时间学习——就像我们不再要求程序员手写汇编一样。 那个年轻工程师的真正问题不是不懂CSS,而是失去了拆解问题的能力。 同样,我儿子的疑问也反映了对“学习”的误解——把知识当成了信息存储。但物理教的不是公式,是建模思维;化学教的不是方程式,是变化思维;语文教的不是词汇,是表达思维。 这些思维框架决定了你能提出什么质量的问题,而问题的质量决定了AI能给你什么质量的答案。 有基础思维框架的人,用AI如虎添翼——他们知道如何精确描述需求,如何拆解复杂问题,如何验证AI的输出。 没有思维框架的人,用AI如盲人骑瞎马——他们只能提出模糊的需求,然后在AI的试错中消耗时间,最终沦为“提示工程师”。 AI时代的基本功不是记住更多知识,而是: 问题拆解能力 - 能把复杂需求分解成可操作的具体步骤 调试思维 - 当结果不对时,知道从哪里开始排查 系统性思考 - 理解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这些能力需要通过传统学科的训练来获得。物理给你建模能力,化学给你变化分析能力,语文给你精准表达能力。 我告诉我儿子:AI是一个超级聪明的助手,但它需要一个会思考的主人。 你学物理,不是为了记住公式,而是训练大脑把复杂现象拆解成清晰的因果关系。你学语文,不是为了背诵词汇,而是训练如何把内心复杂的想法准确传达出来。 没有这些思维训练,你只能对着AI说"这个不对",却说不出哪里不对、应该怎么改。 真正的成长,不是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拥有了什么样的思维质量。 AI时代,这种思维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