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教育体系
关注
🌸神樂坂😼kleekwaii
3周前
我个人认为,计算机科学什么时候开始学都行,更多是个人兴趣驱动与脚踏实地地求索。为什么在“不恰当的时机”“学计算机”会留下“只会做题”“缺乏想象力”的印象?我觉得这是教育与评价体系的责任。 中国普遍的计算机教育,尤在本科以前,是极其竞赛导向的;倒不如直接说,本科以前只有信息学竞赛的参与者在学习计算机。这种竞赛导向衍生而来的对“算法”的标签化,之后也依然泛滥;如果说算法岗人人艳羡的经济逻辑是稀缺性带来的高薪,另一个切面上则是算法竞赛作用而来的精英倾向。“鄙视链”的阴影斑驳,却又心照不宣而清晰可见。 这个环境里要做计算机教育,竞赛基本是唯一发泄精力的目标,算法题与激烈角逐无从避免。不过,算法竞赛形成的能力并不一定能移植到工程能力上:算法竞赛本身追求逼近理论的极限,工程则更青睐稳定与可拓展、可复用等指标。诚如先前戏言,“性能极致的代码只是上古神话时代的传说,大量可堪一用的代码才是决胜之道!” 这里限于篇幅不作证明,仅取简单用例进行说明:线段树是参加算法竞赛的基础,然而《算法导论》正文亦难觅其踪迹;红黑树普遍到C++标准库直接提供了支持,我以前身边的同学不见得会比线段树更熟悉。我无从评判竞赛圈的风气,因为我不甚熟悉;不过与我们对高考、考研的分析类似,只要存在某一评价标准、某一赛道,就难免发明创造出一个知识体系,如果从此出发,对计算机科学的元认知就大相径庭了。 这样看,小时候“不适合学计算机”,不是计算机科学本身的性质,而是中国就没有为计算机教育提供一个普适的方案。这种落后处处可见,比如数学教育中对先进计算工具的排斥,比如直到疫情前都还甚嚣尘上的对互联网的偏见。对个人而言的解决方案也十分简单却难以做到:只要不在这个框架下思考问题,自然不会面临这个框架带来的问题。 计算机科学的自学流一直是显学,本来也没有要求知识一定要从哪里取得;如《儒林外史》所言,“资格困人,贤豪同叹”:各种“资格”是做题家的掌上明珠,却也是有志者的绊脚石。告别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人为设限,那么自然会海阔天空。 做一只在计算机科学中自由飞翔的小鸟,不也是很好的吗?
#AI时代,少儿编程是蜜糖还是砒霜?· 9 条信息
#计算机科学教育
#算法竞赛
#教育体系
#想象力
#经济逻辑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1个月前
教育体系的本质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个人的成败不重要,你有没有受委屈,公不公平不重要,所以说普通学校只会教给我们一堆的规矩。稳定是需要普通人去循规蹈矩的,是需要普通人去遵守规则的,而成功恰恰相反,你不仅需要知道明面上的规矩,你还需要知道了解水底下的规则,这个规则如果说你自己的爸妈都没有教给你,或者说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你就只能自己一次次的躬身入局,不断吃亏,才能够悟到。而我们大部分人上了20多年的学,学校里面从来不会教你怎么赚钱,怎么开公司,甚至连销你怎么找工作,怎么谈升职加薪都没有告诉过我们。别人的学校在教市场,在教营销,在教政策,在教人性,在教货币运转,在教公众演讲,所以说我跟大家讲啊,如果说我们普通人你从来都没有学习过这些规则,我们不妨先去遵循这些规则,然后在遵循的过程当中去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则,然后再拿这些规则去驾驭人性。所以,普通人如果想逆袭,研究人性才是你的终局。
#教育体系
#社会稳定
#个人发展
#公平性
#规矩
#成功法则
#隐性规则
#个人经历
#学校教育
分享
评论 0
0
Jacobson🌎🌸贴贴BOT
2个月前
北大一声不吭,因为他们也经不起深挖。图中此人毕业的院校是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其US News排名第280名。据称,他父亲是提出“4+4”医学教育体系的王辰。
#北京大学
#教育体系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王辰
#4+4医学教育
分享
评论 0
0
央广网-央广网
4个月前
全国人大代表陈宏斌:完善基础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在人工智能的学习上,应该要解决两个方面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
#陈宏斌
#基础教育
#人工智能
#教育体系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