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拉康
关注
Colin Wu
9小时前
精神分析学家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欲望的本质不在于被满足,而在于永远维持未被满足的状态。 他认为,人类欲望的真正对象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那种“让我产生渴望的感觉”。 比如:我们追求爱情,不是为了“得到某个人”,而是为了体验“我被点燃、被吸引、被看见”的自己。我们想成功,不是为了钱本身,而是为了“我被肯定、有意义”的感受。 所以真正的欲望是一种镜像行为—— 我们通过外界对象,去确认“我还活着、我还有感受”。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需要(need)”与“欲望(desire)”。需要是生理层面的:饿了要吃,冷了要暖。欲望是象征性的:想被爱、想被认可、想要意义。 拉康继承并深化了这点:“欲望不是对对象的渴求,而是对他者(the Other)认可的渴求。” 也就是说,我们要的不是真的“那个人、那份成功、那件物品”,而是它背后所代表的——我在他者眼中被看见、被理解、被承认的自己。 拉康早期提出“镜像阶段”理论:婴儿第一次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会误以为镜中那个完整的形象就是“我”。但实际上,那只是外部的映像。 从此以后,人类的“自我”就永远通过外界确认:我需要别人看我一眼,我才知道我是谁;我需要有人爱我,我才觉得自己可爱;我需要社会承认我的成就,我才确信我有价值。 于是我们的欲望,总是通过“他者”的目光被激活。我渴望的,不是对象本身,而是被对象激起的自我镜像。 拉康说,人的欲望像一个被切开的圆环,我们永远在追寻能让自己完整的“另一半”,但无论得到多少对象,这个裂口都不会被真正弥合。原因是——那种“被看见”的感觉,只在瞬间成立。一旦我们得到它,就失去了它。于是我们会不断寻找新的对象、关系、目标,希望再一次感受到那种“我被点燃”的自己。 拉康并不是让人“放下欲望”,恰恰相反,他认为——欲望是唯一让我们保持活着的力量。人一旦彻底满足,就会陷入精神性的死亡。生命要持续,就必须维持那种“未完成感”。
#拉康
#欲望
#精神分析
#自我认知
#未满足感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