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少林寺商业化
关注
海外爆料
1个月前
🔥 释永信被查,最郁闷的不是他,而是台湾漫画家蔡志忠,他把全部积蓄捐了少林,苦了自己,肥了花和尚…… 2020年11月17日,蔡志忠在河南少林寺剃度,法名“释延一”。当时,还是释永信亲自为他剃度的呢!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蔡志忠对信仰非常虔诚。看他瘦弱的身材,据说一天就吃一顿饭,把身家财产都捐了出去。 蔡志忠捐了多少钱呢? 网络给的说法,据说是捐了上百亿,这可不是小数目,是老人一辈子的心血啊!他捐钱,是真心想为佛教出份力,可不是为了啥回报。可现在倒好,释永信这事儿一出,老人心里得多憋屈,如果钱入了和尚的口袋,谁能受得了? 另外也不得不佩服,释永信的商业头脑杠杠的,寺庙成了他的平台,佛祖成了他的招牌,和尚只是他的人设,香火只是流量,讲经只是变现手段。只是害了很多虔诚一心向佛的人。 有网友嘲讽道:我在寺庙许的愿,全让和尚实现了,我想不通,严重想不通。 也有网友评论:如果我是蔡志忠,我可能就会把钱用来建几所学校、设立奖学金,帮助那些有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调查,丑闻再起引发关注· 137 条信息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与不正当关系事件· 162 条信息
#释永信被查
#蔡志忠捐款
#少林寺商业化
#信仰与金钱
#网友评论
分享
评论 0
0
搜狐新闻(镜像)
1个月前
【少林寺金字招牌背后:背靠寺庙做生意有多赚钱?】7月27日,中国河南省少林寺管理处发布情况通报: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并启动多部门联合调查。有人痛斥其败坏佛门清誉,有人讽刺其敛财无道,也有人质疑寺庙为何能发展出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事实上,佛教教义并不直接禁止寺庙的经济活动。相反,自古以来,寺庙就是地方社会的重要经济节点,往往拥有田产、寺田、山林、手工作坊和僧众劳作产出。早在唐宋时期,少林寺就因拥有土地、房产和僧兵编制而具备了强大的经济与武力基础。然而,寺庙的商业化也并不是毫无边界。中国法律规定宗教活动场所不能作为营利单位,但并不禁止寺庙通过合规方式参与文旅、演艺等活动,前提是不违背宗教本义、不私分利润。换句话说,这个前提是收益用于自身发展,外面赚的钱最终还是要用在寺庙的建设上。因此,包括少林寺在内的诸多知名寺庙,通常会在民政部门注册为宗教团体法人或基金会法人,以便处理与资金、资产、合同相关的事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释永信作为少林寺的掌门人,大举拓展了其商业化版图: 1998年,释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已注销),2008年成立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此后,释永信现后进行了注册商标、成立公司、开发文旅项目、举办商业演出,甚至涉足房地产和影视投资,其运作让少林寺备受“过度商业化”的质疑。尤其是释永信本人以“法人代表”“公司实际控制人”或“持股者”身份频繁出现在商业文件中,模糊了僧人与商人的角色界限。在这份商业版图中,作为运作“核心”的少林寺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释永信、释永乾、中国嵩山少林寺分别持股80%、10%、10%。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曾一度对外投资16家公司。此前,该公司持股的铁嵩科技曾以4.52亿元拍下郑州地块,引发“少林寺进军房产”的热议。除了参与商业项目,注册在“少林”名下的商标也有超过800个,涵盖保健品、养生茶、禅修、体育、旅游、武术培训等。少林寺门票定价80元,年接待游客约300万至500万人次,大致估算可获得2亿至4亿元收入。讲解服务、香火供品、祈福活动与纪念商品等周边消费也构成了稳定的现金流。武术培训同样是金字招牌。比如登封市塔沟武校就与少林寺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靠“少林正统”招牌招收学生。2023年,塔沟武校年招生规模近万人,年培训收入超7500万元。另外,尽管与大健康领域关联性不大,但 “少林药局”在传统秘方基础上开发出活络膏、少林灵芝茶等产品,单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可以说,释永信几乎将所有能与“少林”挂钩的内容都产业化、变现化了。对一个商人来说,这或许是令人骄傲的成就,但区别在于作为少林寺商业化的实际操盘者,释永信将宗教的清净与世俗的金钱缠绕在一起,缔造出一个运转十余年的“佛门帝国”,也暴露了监管与宗教伦理的模糊地带。在法律许可的灰色地带,谁来划定寺庙商业化的边界?谁来监管寺院收入的用途?又有多少“非营利”的名义,被用作了个人敛财的幌子? 这场危机远不止是某一位住持的“跌落神坛”,更是对整个宗教商业生态的警示。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19899503_157078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DVUfDeOB#搜狐新闻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与不正当关系事件· 162 条信息
#释永信
#少林寺商业化
#宗教伦理
#佛门帝国
#监管缺失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1个月前
释永信不是“商业化了佛门”,而是用现代语言续写了寺庙千年的生存逻辑: 1️⃣ 寺庙从来不是“非商业化”的存在,而是始终在用时代语言经营“确定性”的供应链。 无论是1.0时代的安抚人心,2.0时代的地产金融,还是3.0时代的文化IP,本质都是用“神圣性”与“信任”进行价值交换。 2️⃣ 释永信不是异类,而是踩在趋势顶端的“加速者”。 他不是从佛法走偏的人,而是最早用现代商业逻辑理解寺庙“IP化”和“国际化”路径的操盘手。他踩油门踩得比谁都猛。 3️⃣ 所有神圣组织,一旦拥抱商业,都必须面对“神圣性 VS 盈利性”的永恒张力。 大学、寺庙、博物馆、老字号……守住初心比扩张更难,欲望一旦有了机构形式,就会生根发芽、反噬本心。 4️⃣ 少林寺商业帝国的演进史,其实是中国千年“信仰经济”的镜像。 从皇帝赏地到百姓上香,从地租当铺到演艺授权,谁能调动信任、谁就能调动资源——而这条规律,直到今天仍在影响我们的世界。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调查,丑闻再起引发关注· 137 条信息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与不正当关系事件· 162 条信息
#释永信
#少林寺商业化
#信仰经济
#寺庙IP化
#神圣性VS盈利性
分享
评论 0
0
Xiang Yang 向阳
1个月前
“传奇大和尚”释永信一直很淡然:“和尚也要吃饭,你不化它,它就必然化你。”但结果,却是他自己,被商业和欲望,彻底“化”掉了…少林寺我去过多次,每次都无法感受到少林寺的“佛门清净”,反倒每次都觉得这是一个“大争之地”,每次都能隐约感受到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龙盘虎踞、龙争虎斗的暗流涌动。无论是十三棍僧救唐王,还是如今的少林寺与地方争斗,与三教九流争斗,都是一个大争之局。无论是历史上的少林,还是金庸笔下武林中的少林,都从未“六根清净”过,倒是把一个“争”字写得格外用力。而千百年来,大和尚释永信无疑是把这个“争”字写得最用力的人。 1980年,千年古刹少林寺迎来了宿命般的转折,那一年,断垣残壁,夕阳夕照下,它迎来了《少林寺》剧组。那时的少林寺,全然没有了千年古刹的盛况,只有十来个年过七旬的“无齿”老和尚,但那时的少林,虽然“无齿”,但并不“下流”,而是信徒心中的圣地。释永信就是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候,踏着属于少林寺的“大争之势”入了少林寺。他当然不是什么武学奇才,但在争权夺利这个领域,他却少年老成,颇有天赋。84年成为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帮助行正方丈处理日常寺务,逐渐进入了少林寺的权力核心。行正圆寂后,22岁的释永信凭借着年轻和手腕,接任了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行正长老并没有把方丈衣钵传给他)。凭借着这顶“官帽”,成了这座千年古刹的实际掌舵人。 电影大火之后,释永信亲手操办的少林武僧团火爆出圈,年轻的释永信第一次嗅到了“流量变现”的甜美味道,也真正掌握了少林寺的赚钱密码,一跃成为了经济实控人。88年成立“少林寺红十字会”,这一招“为名请命”为他取得了多赢的格局,也让他顺利登堂入室,凭借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名头,成功混入政协,成为地方认定的“话事人”。 94年释永信状告“少林牌”火腿肠,成为中国宗教界名誉权诉讼第一案。向全天下宣告:“少林”这个品牌,是我的!随后疯狂抢注各种少林商标,在少林无形资产的争夺中,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占得先机,为少林寺的商业化打下了基础,更为少林寺赢了了财源滚滚的基业。紧接着拥抱互联网,97年,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中国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释永信成了轰动一时的“佛门CEO”。有争议,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名望,就这样,释永信就这样成了“少林寺”的代名词,在抓好自己名头的同时,释永信牢牢地把少林的无形资产抓在手里,也彻底握住了少林商业帝国的财政大权。于是,他一直想争的东西,来了。 99年,34岁的释永信终于争到了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当和尚”实现名利双收,要是你,飘不飘?释永信依然没飘,因为他知道还没到他飘的时候。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段位,释永信借助提高少林文化学术研究水平,创办了少林文化研究所,提出“少林学”概念,进一步把“无形资产”玩出了新高度,在德国率先建立了少林文化中心,之后,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将少林文化输出到了国外。这看似是文化输出,但实际上,也是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为日后的出逃做好了铺垫。大和尚是懂得投资的,不但懂得怎么争,还知道提前安排好退路。 有钱了,大和尚第一件事就是去主动纳税,随后才斥巨资对少林寺进行全面重建和扩建,千年古刹不再是一片衰败气象,而是处处都散发着金钱的气味。于是,各国游客来了少林寺,各国政要来了少林寺,连普京都来了。和尚并非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和尚,而是一个热衷政治舞台的和尚,挂着“少林”的头衔,他跑到了白金汉宫,也跑到了海峡对岸,把“少林文化”玩得风生水起。 商业帝国的成功,让释永信的野心,急剧膨胀。他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CEO”,他要的是绝对的权力和不受约束的欲望。他开始与地方政府争利。佛门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被赤裸裸地摆上了台面。最致命的,还是那些关于他私生活的举报,一场围绕着金钱、权力和女人的少林寺内部大乱斗。在那座金碧辉煌的寺院里,没有青灯古佛,只有刀光剑影。但诡异的是,实名举报信直达最高检,最后被转回当地处理,于是,这场声势浩大的桃色事件,又不了了之了。 大和尚就更加无法无天了。与老和尚争权,赢了;与民间争利,又赢了;与地方争财,也赢了;到国外争名,也赢了…于是,他争过了界,争到了不能争的地方,在金钱和权力的春药催化下,大和尚飘飘然干起了与男人争色的游戏。佛法无边,不是没有边界、没有国界的意思。而是说,有些底线突破一下,可以说成是“创新管理”;但有些底线一旦突破,就是身败名裂,天崩地裂,彻底塌房。有些东西,给你,你就能争一争;有些东西给不了你,你争就是作死。争了一辈子的释永信,终于把自己争进去了,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调查,丑闻再起引发关注· 137 条信息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与不正当关系事件· 162 条信息
#释永信
#少林寺商业化
#权力斗争
#争议人物
#佛教腐败
分享
评论 0
0
澳洲护士卡子弟
1个月前
简单来说 释永信的统战价值这两年持续下跌,低破一定阈值后,办他,只不过是领导一句话的事。这种争议人物,其黑材料在纪委里早就几箱子了。。。。 统战价值为什么持续降低? 这两年你还听说什么少林寺功夫名震欧美的新闻么? 早不流行了。少林寺的宣传噱头逐年降低,说到底,少林寺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不流行了。 再加上他自己一屁股屎,丑闻不断。 佛门清净地,宗教的“合法存在”,本质上要为统治服务。佛教尤其强调忍、因果、轮回、来世,这些信仰天然就适合维持秩序,安抚人心。 穷人信佛,就不搞事:信因果、接受命运安排,寄希望于来世,今生吃点苦也认了。 病人信佛,就不怨天尤人:有病看开点,活着死了都是修行。 老人信佛,就不怕死:来世更好,安心面对死亡。 对统治者来说,这是最理想的宗教状态,释永信搞宗教商业化,做大了,出事是必然的。 其实释永信早几年就该跑了,还是太自信了。。。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调查,丑闻再起引发关注· 137 条信息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与不正当关系事件· 162 条信息
#释永信
#统战价值下跌
#少林寺商业化
#宗教与统治
#信仰安抚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