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佛门帝国
关注
搜狐新闻(镜像)
8小时前
【少林寺金字招牌背后:背靠寺庙做生意有多赚钱?】7月27日,中国河南省少林寺管理处发布情况通报: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并启动多部门联合调查。有人痛斥其败坏佛门清誉,有人讽刺其敛财无道,也有人质疑寺庙为何能发展出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事实上,佛教教义并不直接禁止寺庙的经济活动。相反,自古以来,寺庙就是地方社会的重要经济节点,往往拥有田产、寺田、山林、手工作坊和僧众劳作产出。早在唐宋时期,少林寺就因拥有土地、房产和僧兵编制而具备了强大的经济与武力基础。然而,寺庙的商业化也并不是毫无边界。中国法律规定宗教活动场所不能作为营利单位,但并不禁止寺庙通过合规方式参与文旅、演艺等活动,前提是不违背宗教本义、不私分利润。换句话说,这个前提是收益用于自身发展,外面赚的钱最终还是要用在寺庙的建设上。因此,包括少林寺在内的诸多知名寺庙,通常会在民政部门注册为宗教团体法人或基金会法人,以便处理与资金、资产、合同相关的事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释永信作为少林寺的掌门人,大举拓展了其商业化版图: 1998年,释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已注销),2008年成立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此后,释永信现后进行了注册商标、成立公司、开发文旅项目、举办商业演出,甚至涉足房地产和影视投资,其运作让少林寺备受“过度商业化”的质疑。尤其是释永信本人以“法人代表”“公司实际控制人”或“持股者”身份频繁出现在商业文件中,模糊了僧人与商人的角色界限。在这份商业版图中,作为运作“核心”的少林寺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释永信、释永乾、中国嵩山少林寺分别持股80%、10%、10%。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曾一度对外投资16家公司。此前,该公司持股的铁嵩科技曾以4.52亿元拍下郑州地块,引发“少林寺进军房产”的热议。除了参与商业项目,注册在“少林”名下的商标也有超过800个,涵盖保健品、养生茶、禅修、体育、旅游、武术培训等。少林寺门票定价80元,年接待游客约300万至500万人次,大致估算可获得2亿至4亿元收入。讲解服务、香火供品、祈福活动与纪念商品等周边消费也构成了稳定的现金流。武术培训同样是金字招牌。比如登封市塔沟武校就与少林寺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靠“少林正统”招牌招收学生。2023年,塔沟武校年招生规模近万人,年培训收入超7500万元。另外,尽管与大健康领域关联性不大,但 “少林药局”在传统秘方基础上开发出活络膏、少林灵芝茶等产品,单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可以说,释永信几乎将所有能与“少林”挂钩的内容都产业化、变现化了。对一个商人来说,这或许是令人骄傲的成就,但区别在于作为少林寺商业化的实际操盘者,释永信将宗教的清净与世俗的金钱缠绕在一起,缔造出一个运转十余年的“佛门帝国”,也暴露了监管与宗教伦理的模糊地带。在法律许可的灰色地带,谁来划定寺庙商业化的边界?谁来监管寺院收入的用途?又有多少“非营利”的名义,被用作了个人敛财的幌子? 这场危机远不止是某一位住持的“跌落神坛”,更是对整个宗教商业生态的警示。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19899503_157078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DVUfDeOB#搜狐新闻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与不正当关系事件· 138 条信息
#释永信
#少林寺商业化
#宗教伦理
#佛门帝国
#监管缺失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