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官方数据
关注
联合早报 Lianhe Zaobao
1个月前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中国青年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滑至15.8%。
#中国
#青年失业率
#经济
#就业
#官方数据
分享
评论 0
0
多伦多方脸
3个月前
中国官方2月公布的失业率为5.4%,很多人不信 看看推友失业率
#中国失业率
#官方数据
#失业统计
分享
评论 0
0
易富贤Yi Fuxian《大国空巢》
4个月前
【中国的预期寿命和死亡年龄】死亡存在严重瞒报,比如2020年普查显示只死亡797万,预期寿命高达81.6岁,显然与健康水平不符;官方不敢承认,将死亡修正为998万,公布预期寿命77.9岁。据上海公安局泄漏数据,100+岁占比高达4.22%,而2020年日本只0.09%。官方数据虽不准,但自媒体数据(大幅降低寿命)更荒谬。
#中国人口
#预期寿命
#人口数据
#官方数据
#人口统计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4个月前
唐山大地震到底死了多少人? 根据官方在地震三年后公布的数据,唐山大地震共造成24.24万人死亡,重伤16.46万人;,,轻伤仍需治疗者达36万之多。 然而,真实的死亡数字很可能并非如此。十几年前,曾去唐山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听当地人说,唐山地下到处埋着尸体,死亡人数 远远超过官方公布的。除了被震死的,烧死的,还有震后救灾不利造成的。 老人们讲,地震后一片火海,因为当时家家有蜂窝煤煤炉,晚上不熄火的,烧死的人很多;再有就是由于救灾迟缓,导致瘟疫流行,不少人没有死于地震,却死于地震后的瘟疫。 原河南医科大学医师、耶鲁大学退休癌症研究员张育明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唐山大地震的震级实为9级,死亡75万人。他的证据何在? 原来是他的两个病人透露给他的。这两个病人一个是天津的老将军,一个是河北省体委主任。张育明是在唐山大地震后不久去给那位老将军看病的,因为天津还有多次余震,所以心里有些担心。那个将军安慰他说:“这次唐山9级大地震,光天津市就伤亡十余万人,我住的这个房子当时都打歪歪,到处咯吱咯吱乱响,我都没怕,现在这点小震算什么!” 而那个任河北省体委主任的刘姓病人则亲眼目睹了整个地震的发生。当时他们驾车正行驶在河北郊区,地震发生后,汽车同时刹车歪倒地上,十几个人不约而同地趴伏在地上高呼:“老天爷救命!老天爷救命!”刘主任告诉张育明,唐山大地震是9级,按照粮食局户口本统计,再加上旅店、招待所中的外地人,至少死了75万人。 另据当年参加地震报导的记者透露说:“1976年的年底发放第二年的布票时,原本120万人的唐山只发出了65万人份的布票。布票可是按人头发放的,到底死亡了多少人?”如果这段文字真实,那么唐山地震的死亡人数不是很值得怀疑吗? 让人质疑唐山地震死亡人数的疑点还有:为何在三年后才公布死亡人数?难道真的如一位新华社记者所说,是在一次地震工作会议上经过努力争取到的吗?如此重要的属于国家机密数据,怎么就能在那个并不自由的时代被允许发布?此外,在今天能看到的诸多唐山大地震的照片,几乎全是“毁于地震的建筑物”,而人呢?死去的人、受伤的人呢?他们去了哪里? 24万、60万、75万,背后折射的是怎样的冷漠和残酷早已是不言而喻了,而这样的残酷和冷漠迄今还在我们身边闪现。悲哉,中国人! ---作者: 林辉
#唐山大地震
#地震死亡人数
#官方数据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4个月前
香港零售销货价值同比跌幅去年12月扩大至9.7% 官方临时估计数据显示,香港零售销货价值同比连续10个月下滑,跌幅在去年12月扩大至9.7%,2024年全年也大跌7.3%。
#香港
#零售
#销货价值
#同比下滑
#2024年
#官方数据
分享
评论 0
0
MR.486
5个月前
很多人不相信中國經濟崩潰了,你自己看看吧。根據官方數據,2024年青年失業率突破67%,更有分析指實際數字可能更高。 網路影片一大堆,大白天的,不要說人連個鬼,連條狗都沒有。
#中国经济
#青年失业率
#官方数据
#经济崩溃
#网络影片
#社会现象
分享
评论 0
0
多伦多方脸
5个月前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 2024年GDP增速为5%
#中国
#官方数据
#2024年
#GDP增速
#经济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Yachen Liu
1年前
Apple Intelligence 的架构设计非常优雅,通过 On-device/Private Cloud/ChatGPT 三层设计,很好的平衡了隐私与便利性,而且由于前两层并不携带知识,所以进入中国的话只需要将第三层替换为中国的供应商即可,非常聪明。 但依然存在两个问题: 1. 前两层的表现到底怎么样?目前只有官方提供的一些数据报告可供参考,具体效果仍需要等待发布后才可以确认。模型质量将极大的影响最终体验,甚至直接差到根本没用。 2. Personal data 的来源,从 demo 看主要是 iOS 系统自带的应用,对于不怎么使用内置应用的用户来说,iOS AI 可能会严重缺乏数据(如 Gmail 和微信),目前看来的解决方案是沿用 App Intents framework 由 app 主动喂数据给系统,但问题来了,开发者有什么动力将这些数据主动上缴呢?特别是 Google,我几乎肯定他们不会去适配。 另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是系统主动抓取应用的数据,但目前并没有信息表明 iOS 会这样做,这也存在性能和隐私问题。
#苹果与阿里巴巴合作引入AI功能,内容审查机制引发关注· 12 条信息
#Apple
#intelligence
#架构设计
#隐私
#便利性
#ChatGPT
#中国
#供应商
#问题
#官方数据
#模型质量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