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四·二六社论
关注
朱韵和
1个月前
“四·二六社论”的重要性 所谓的“4·26社论”,是指人民日报在4月26日发表的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几乎所有介绍“六四事件”的书籍或文章,以及大部分当事人的回忆中,都会提到“4·26社论”。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 这个社论为啥如此之重要捏? 首先,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官方把学潮定性为“动 乱”; 其次,在正文中提到: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是一次动乱,其实质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摆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 这样一篇社论,直接导致如下后果: 1. 激怒了参与学运的高校师生。很多师生本来是出于爱国,为了消除腐败、为了争取言论自由,而参与学运。结果被扣上动乱的大帽子,当然恼火了。 2. 社论的定性也断了参与者的后路。在天朝的政治语言中,“动乱”一词的分量是很重的。参加动乱、组织动乱,几乎等同于反革命,是可以直接判刑滴。所以,当时很多学运的骨干分子就想,反正已经被扣上动乱的罪名,已经没了退路(即使中途退出,也免不了被秋后算账)。干脆就一条路走到黑。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更多的学生运动;学生和政府之间的对立更加严重;朝廷中的保守派也乘机强硬起来,并指责改革派太软弱。最终的事态发展,直接导致了赵总书记的下台以及6月4日的血腥清场。 ---编程随想:“四·二六社论”的民间背景
#六四事件
#四·二六社论
#动乱
#人民日报
分享
评论 0
0
浦志强
4个月前
我还听到过一种说法,称“四·二六”社论的作者是徐惟诚(笔名余心言),但核心思想是邓小平讲话的精神,据说邓事先听了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的汇报。
#四·二六社论
#徐惟诚
#余心言
#邓小平
#李锡铭
#北京市委书记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