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历史建筑
关注
朱韵和
2周前
要是拿蒋介石的别墅同毛泽东的相比,那就寒酸多了。1960年开始建设的庐林一号别墅的建筑面积就是蒋介石那座美庐的5倍,而美庐和司徒雷登遗留的别墅也归毛泽东使用。庐林一号别墅不怕炮击,内部家具仿中南海毛居室的家具制造。附近有湖以方便毛主席游泳,1961年毛主席上庐山前移栽了不少大树。 上海西 郊宾馆被称为414工程始,它建于1960年9月,共圈地1133亩,是上海最大的花园别墅式国宾馆。园林、花木、房屋修建,连同女服务员,100多人长年为它服务。20年间,毛泽东总共没有住过几天,而100多人的工资外加维修费用,恐怕一年不下百万。湖南省委在长沙为毛泽东建的蓉园一号,也仅在1959年住过一次。 济南南郊宾馆建于60年代初,占地面积1160亩,建筑面积115800平方米,素有山东钓鱼台之称。金华西郊一片树林里,有幢500多平方米的601别墅建于建于1961年。主房子设有一处地下指挥部,入口处设有厚厚的电动钢板门。不远处还有一个小型铁路站台,并铺设了投资36.2万元的601铁路专线,火车可直达毛的行宫后门。 在杭州西湖边,毛主席有3座行宫 ―― 西湖行宫、刘庄和汪庄。 刘庄占地八百亩。刘庄是一个类似苏州拙政园,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大园林。1960年毛对于刘庄内气派不凡的用铝合金窗条与金丝绒装饰起整个墙面的多功能厅,给予了四个字的评价:“富丽堂皇”。汪庄的“主席楼”,深紫色琉璃瓦屋顶的房子,配以楼前大片的草坪,颇有广州中山纪念堂外观的气派。毛泽东喜欢杭州的西湖行宫和武汉的东湖行宫,广州就要为他特别修建南湖行宫。 绝大多数行宫常年空着,但也要众多工作人员为空荡荡的行宫服务,浪费掉的民脂民膏难以计数。 ---毛太岁:众多行宫今犹在,不见当年毛主席
毛泽东豪华行宫建设引发社会争议,民众苦难与权力奢华形成鲜明对比· 4 条信息
#蒋介石
#毛泽东
#庐山别墅
#西郊宾馆
#历史建筑
分享
评论 0
0
东方网-东方网
3周前
如何保护好上海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这场活动探讨历史建筑...
#上海
#历史文化
#风貌区
#历史建筑
#保护
分享
评论 0
0
网易新闻-极目新闻
1个月前
探访618元起拍的扬州清代合院:邻居称多年前院里住着一名近百岁老太,老人离世后房子荒废
探访618元起拍的扬州清代合院:邻居称多年前院里住着一名近百岁老太,老人离世后房子荒废,民宅,西营,厢房,院墙,老人,离世,扬州市,清代合院,台湾清治时期
#扬州
#清代合院
#拍卖房产
#历史建筑
#荒废房屋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1个月前
400年历史金丝楠木老屋被烧毁,商人称“价值16亿”
#金丝楠木
#古建筑
#火灾
#文物损失
#历史建筑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网-中国新闻网
1个月前
文化中国行丨越过千年,龙门石窟何以永葆"容颜"
#龙门石窟
#文化遗产
#历史建筑
#保护修复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1个月前
凤阳鼓楼瓦片脱落背后:涉事公司十年前曾因违规施工致文保建筑被烧毁
凤阳鼓楼瓦片脱落引发调查,文旅局长回应多重质疑· 17 条信息
#文物保护
#违规施工
#历史建筑
#安全事故
分享
评论 0
0
人民网-央视新闻
4个月前
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启动 这8个地方被列入
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新一轮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日前正式启动,山西省祁县等8个市(县)被列为试点城市,以探索解决当前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隐患发现不及时、修缮技术不完善等问题。 住房城
#历史建筑
#保护利用
#试点工作
#8个地方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4个月前
50年代,西什库天主堂
#50年代
#西什库
#天主堂
#历史建筑
#宗教
分享
评论 0
0
大雄的微笑
5个月前
1907年拍摄到的北京老城墙,拆除后被二环路替代
#北京老城墙
#历史建筑
#城市发展
#二环路
#遗产保护
分享
评论 0
0
NiKITa🇺🇦 ꑭ
5个月前
巴黎19世紀市政廳36米高的鐘樓起火
#巴黎
#火灾
#市政厅
#钟楼
#历史建筑
分享
评论 0
0
姜福祯(释放王炳章!)
5个月前
青島地标与海风的记忆 清晨的青岛,总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咸味。海风拂面,仿佛携着海水和礁石浸淫后的微凉。远处传来海鸥清脆的鸣叫声,每天为这座海滨城市演奏一曲独属于它的清晨序曲。 海鸥飞处,浪花濺处。浪花溅处,海鸥飞处。 沿着中山路慢慢走着,肥城路青石铺就的小路透着岁月的温度,只是路两旁的风景早已置换成高楼大厦,路旁被刻意存留的老建筑在阳光下诉说着往昔的忧伤,斑驳的墙面与时尚的咖啡馆交相辉映。在街角的一家冰棒摊前,赫然写着三个红字“老冰棍”,这一个“老”字敲打着我曾经豪情万丈的自信,驻足片刻,买了一支儿时最爱的柠檬味冰棒。一口咬下,酸甜的滋味立刻唤起了记忆,走丢了,那些夏日午后坐在海水浴场的沙滩上,听着浪花拍岸的欢快时光。走丟了,父亲陪伴的沙滩,走丢了,恋人陪坐恕语的沙滩,也走丢了,牵手孩提时代女儿迎浪击水的沙滩。 不远处的海水浴场已被阳光点亮,正是当年常去的浴场沙滩。早起的游人换上了泳衣,在波光粼粼的海水中嬉戏。沙滩上的脚印深浅不一,参差重迭,却像是一首首写满故事的诗。年轻的情侣牵手漫步,孩子们在沙堆里忙碌,像是在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偶尔有浪花涌上沙滩,轻轻抚平那些脚印,冲垮那些城堡…… 走到栈桥,这片青岛最经典的地标早已被清晨的游客挤得滿滿,再也沒有悠闲踱步的个体自在感。他人充滿,注视充滿。 青島的开头,桥的尽头。那座回澜阁静静伫立,与一望无际的大海相映成趣。海鸥成群地飞过桥边,有的停在护栏上,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人群,有的在空中盘旋,优雅又自由。海风夹带着浪花的气息,让行人不由得放慢脚步。 中午时分,我来到了经过“文革”洗礼的青岛圣弥尔天主教堂。这座哥特式建筑的尖塔上的巨大十字架,曾经被红卫兵摧折,当下在蓝天下再次绽放着庄严神圣。广场上,时常能见到身穿婚纱的新娘在这里拍摄照片,幸福的笑容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浪漫气息。我静静地伫立在教堂前,任海风轻抚,仿佛那些石砖都在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与沧桑。 青岛的风景,不止是碧海蓝天与红瓦绿树,更是无数细碎日常的集合——是栈桥上的喧噐,是中山路的涌动脚步声,是海水浴场的的比基尼过客,也是冰棒融化时的惆怅与清凉。海风轻轻吹过,每一个转角、每一处风景都藏着属于我个人的岁月的遗痕,属于我个人苦涩和错失编织成的的青島记忆。 这座海滨城市,就像一曲复沓悠扬的乐章,有潮水的轻吟,有海鸥的呢喃,有风的低语。它诉说着苦难的或幸福的共同记忆,每一天迎接新的故事。而我,却从那里抽身,毅然离开被专制蹂躪62年的故土,只身来到大西洋海岸一个叫“山在海上”的沿海小城市,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宁静,孤独与感动。(2025-1-22日补记修改)
#青岛
#海风
#传统与现代
#城市变迁
#历史建筑
#地标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