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就业困难
关注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2周前
6月16日,广东省东莞市光明路与滨江东路交叉口东南100米,滨江公园的长椅上睡满了无家可归的失业人员。博主表示,失业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么多兄弟都选择躺平了
#广东省
#东莞市
#失业
#无家可归
#躺平
#经济问题
#社会新闻
#就业困难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1个月前
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被嫌弃的中年架构师、被裁员的产品经理、想转码的文科生,大家可以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有的人负责找到问题,有的人负责搞流量,有的人负责交付。 年底了大家赚到钱就分红,没赚到钱相互学习,提供一点社交情绪价值。 --- 杭州这边创业陪跑政策还不错,应届生可以拿到免费的办公场地,但应届生没有太多社会经验,找几个中年油腻大叔来帮撑一下场子, 再找个漂亮的文科生妹妹吸引点流量, 这个团队简直就是完美。
#就业困难
#毕业生
#中年危机
#裁员
#转行
#社交价值
#创业
#流量
#社会经验
分享
评论 0
0
王局志安
1个月前
5月27日,贵州贵阳。清晨当地一处劳务市场挤满了找活路(工作)的工人们。他们说找不到活路就不吃早饭,他们坐在路边发呆,怔怔地望着马路的方向,有的工人为了找活路已经等了好几个小时,一块钱的馒头,两块钱的粥,都舍不得买。
#贵州
#贵阳
#劳务市场
#就业困难
#工人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1个月前
一车又一车的打工人因为找不到伙计,只能回归故乡。只是他们回去了,就有活路吗?广东都没有机会,他们的老家会更艰难。
#打工人
#返乡
#就业困难
#广东
#老家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1个月前
我现在多少能体会到当下毕业生的困境了,也能明白一些同学迫切想要转码的想法 刚刚认识的一个中介,文科研究生毕业,大厂做审核后被裁员,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去年去干了房产中介,很努力,还拿了金牌经纪人,我找他带我看房子,结束后送他到地铁站 --- 读了那么年的书,最后只能干租赁经纪人,又赶上经济这么个情况,别我们毕业时难太多了
#毕业生
#就业困难
#转行
#经济环境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1个月前
5月21日,博主探访凌晨4点的贵阳三桥劳务市场,这里挤满了找活路的中年劳工们。
#贵阳
#劳务市场
#中年劳工
#就业困难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1个月前
大学生的现状,他们找不到工作,只能住在上海50一晚的求职旅馆。
#大学生
#就业困难
#求职旅馆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1个月前
🔥 中共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曾经的“天之骄子”还能骄傲的起来吗?!
#中共国
#大学生失业
#毕业生
#天之骄子
#就业困难
分享
评论 0
0
中日政经评论
1个月前
经济形势不好,小三也不好就业了,律师也不好找业务了,只能互相伤害了!
#经济形势
#就业困难
#法务市场
分享
评论 0
0
Silent Bird
1个月前
要是沒點背景,就業可就慘了
#就业困难
#背景重要
#职场竞争
#社会现实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1个月前
网友投稿称,学机械的工科生能找到工作,但难找到好工作。好工作名额太少,非常卷。找工作还要找关系、贿赂。
#就业困难
#机械专业
#职场内卷
#工作关系
#求职贿赂
分享
评论 0
0
Silent Bird
1个月前
這就是男人找不到工作的卑微
#职场压力
#性别问题
#就业困难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2个月前
近日,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云南大学(211,双一流B类)的就业率。表格上显示,截至3月24日,云南大学研究生仅有21%的就业率。
#云南大学
#就业率
#研究生就业
#小红书
#就业困难
分享
评论 0
0
陈丹青&木心
3个月前
几个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凑钱开了个小饭店,只因价格实惠,口味还好,挤了中共城管大队长小舅子饭店的生意,城管大队长拍城管前去找借口说违规经营,几个学生不服气辩论了几句,城管借机大打出手,毒打几个学生,还砸烂了饭店的设备!
#毕业生创业
#饭店经营
#城管执法
#暴力冲突
#商业竞争
#高校毕业生
#就业困难
#社会新闻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3个月前
江苏南京 残疾人之家员工投稿: 残疾人服务平台为残疾人提供的就业,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天工资仅5元,一个月下来只有100多。
#江苏南京
#残疾人之家
#就业困难
#低工资
#残疾人服务平台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3个月前
3月22日,湖北武汉。凌晨三点,龙阳大道已经聚集了不少等活的工人,许多工人会花2元钱买一碗在路边售卖的稀粥。工人称:“好几天都找不到活,没饭吃了”“我来了半个月了都没找到活”
#武汉
#工人生活
#就业困难
#经济状况
#龙阳大道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3个月前
3月7日,江苏。一名男子称自己是23届毕业生,双非保研至东北某985高校,因学业压力大于是不顾父母反对在研二退学,之后在投了一千多份简历,结果面试都没几个,甚至连外包公司都没机会。“HR一看我是23年毕业的就不理我了,最终只找到了昆山几个工厂的文员工作”
#毕业生
#研究生退学
#就业困难
#求职经历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5个月前
🔥【转发】睡桥洞被派出所给我送救助站里了 我没找到工作,睡在公园里的桥洞里,被巡逻的发现我睡桥洞,给我送到派出所。 派出所问我为什么不开个宾馆住,为什么住那里,我说我出门几个月没找到工作,没钱没办法白睡的。 他们不帮我找工作,还给我强制送到救助站了,救助站给我买了票还怕我中途跑了,不坐车回家,派个保安跟着我,亲眼看我上了车然后还跟旁边乘务员说了些什么才走。 我是从昆山上车的,车子到苏州停了,我起身下车,乘务员就说干嘛,给我坐好,一直看我一路,直接到蚌埠才让我下车。 我以为出站就没事了,刚出站又被站前派出所的人叫去了,直接给我逮到警车里给我拉到家门口唉。 我只是想找个工作也不让我去找,我是因为在家没办法我才出门的,谁想这样,工作没找到又给我送回家里了,弄的我没钱出去了。 我家里现在连电都没有,是我以前出门的时候因为没钱交电费给我家电停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啥也没有没吃的我去村委会那里想要口饭吃,被村委会的保安撵出去了,不让我进村委会的门,说这里不是我这样的乞丐来的地方。 我该怎么办,难道我真的只有一死了之了吗?
#睡桥洞
#派出所
#救助站
#就业困难
#社会关注
分享
评论 0
0
宝玉
5个月前
转译:即便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也在为找到工作而苦苦挣扎 最新一批顶尖商学院毕业生需要数月才能找到新工作 在美国找一份专业工作已变得如此困难,以至于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简称 HBS)也表示,其 MBA 学生已经不能只依赖“哈佛”这一名号来打开大门了。 去年春天毕业的哈佛 MBA 中,有 23% 的求职毕业生在离开校园三个月后仍在找工作。相较于前一年的 20% 进一步上升(当时白领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而该校数据显示,2022 年仅为 10%。 “我们并没有对当前的就业市场免疫。”HBS 负责职业发展和校友关系的 Kristen Fitzpatrick 说,“去哈佛并不会自动成为区分你的关键。你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 哈佛并不是唯一一家毕业生似乎在求职过程中遇阻的顶尖商学院。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以及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在内的十几所顶尖 MBA 项目,都在去年出现了近年来最糟糕的毕业生就业数据。 大多数顶尖商学院的 MBA 毕业生最终能找到高薪工作,校方也表示他们在白领求职市场上依然具备优势。不过,毕业三个月的就业率这一指标向来备受关注,因为它能反映企业对高薪领域职业晋升者的需求,也通常是商学院吸引年轻专业人士攻读管理学位的宣传手段之一。 来自印度苏拉特(Surat)的 Ronil Diyora 于去年春天在全美顶尖商学院之一的弗吉尼亚大学 Darden 商学院获得 MBA 学位,计划从制造业运营转向科技行业。30 岁的他表示,自己已经投了至少 1000 份求职申请,并在旧金山参加各种社交聚会,但他开始怀疑自己在转行一事上是否过于天真。数据显示,需要雇主提供签证的毕业生在一些项目中接受工作报价的比例要低于美国学生。 “问我两年后再看这个学位是否值得吧,”Diyora 说。 有一所学校逆势提升了就业率 《华尔街日报》对多所商学院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与 2022 年相比,大部分顶尖商学院 2024 届 MBA 毕业生毕业三个月后仍在求职的比例都翻了一倍多。在部分院校(包括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与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仍在找工作的毕业生比例甚至翻了三倍多。 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在学生毕业后几个月里仍会为其提供帮助。 “不会让任何人掉队。”凯洛格商学院职业中心助理院长 Liza Kirkpatrick 表示。她指出,虽然 13% 的求职毕业生在三个月后还没有找到工作,但到第五个月,这个比例已降至 8%。 有一所高排名的商学院在 2024 届毕业生就业率上甚至超过了 2023 届:那就是哥伦比亚商学院。找到工作的 MBA 学生往往能获得相当可观的薪酬,数据显示他们的基准起薪中位数约为 17.5 万美元。 哥伦比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很多雇主不再像两年前那样在学年期间大规模招聘 MBA,转而在临近毕业或毕业后才进行较小规模的招聘。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需要更积极地与教授和校友建立联系,而不仅仅依赖职业中心或招聘人员,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MIT Sloan)负责职业发展的 Susan Brennan 说。该校 2024 届 MBA 中有 22.8% 的毕业生在三个月后仍在找工作。Brennan 表示,如果考虑到那些创业或回到原雇主的毕业生,真正还没接受工作机会的 MBA 群体比例会更小一些。 招聘方的缺席 一些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谷歌和微软,以及咨询公司,都削减了对 MBA 毕业生的招聘力度,最近的毕业生和商学院工作人员也证实了这一点。 例如,麦肯锡在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 MBA 招聘人数从前一年的 71 人降至 33 人。谷歌和亚马逊的发言人表示,他们仍在招聘 MBA 毕业生,但聘用人数会随业务需求而波动。微软则表示,公司对 MBA 的招聘规模稍有缩减。 弗吉尼亚大学 Darden 商学院职业中心高级总监 Jenny Zenner 称,在 MBA 项目中都能看到科技行业招聘的减少。(在 Darden,有 10% 的毕业生在毕业三个月后还没有接受任何工作机会,而 2023 年时这一比例为 5%。)她说,许多科技公司裁掉了招聘人员,并缩减了实习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在高校的招聘模式。 “公司告诉我们:‘我们不会再上校园招聘了。’”Zenner 补充说。 哈佛商学院的 Fitzpatrick 表示,这种高度筛选的招聘环境并不是短暂的异常,而是一种新的常态。 “我不认为这种情况会改变。”她说。 为了帮助学生和校友,哈佛正在测试一款人工智能工具,该工具可以将求职者的简历与其目标职位进行比对,并推荐相应的网络课程来弥补技能差距。HBS 还为学生推出了一门为期四天的强化课程,聚焦于求职中的软技能,比如如何进行社交网络拓展以及如何展示自己的技能组合。 “我真的够好吗?” 仍在求职市场上的 MBA 毕业生说,他们目前不得不精打细算,并从事合同工等临时性工作。即使是已经拿到工作机会的毕业生,有时也会遭遇计划被打乱的情况。 Yvette Anguiano 曾在凯洛格商学院就读时到 EY-Parthenon 咨询公司实习,并拿到了入职机会。去年 9 月,她搬到西雅图准备开始工作,但入职日期却被推迟到 2025 年 6 月。 “我当时非常沮丧,”她说,“我试图把一切都做到最好。” Anguiano 的积蓄已经花光,而且马上要开始偿还学生贷款。该公司给了她一笔 3.5 万美元的生活补助,远低于她的起薪;她现在正找临时工作来填补空档。EY-Parthenon 没有回应相关置评请求。 去年春天毕业于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Fuqua)的 Nikhil Sreekumar 表示,该校 18% 的求职毕业生还在找工作。他投了大约 500 份简历,后来在校友推荐下获得了亚马逊的高级项目经理职位,并将在本月入职。 “你会不断问自己:‘我真的够好吗?’”他谈到漫长的求职过程时说道,“当录用终于到来时,我真的松了一口气。”
#哈佛商学院
#就业困难
#MBA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5个月前
名校碩博生爭搶煙廠技工崗!中國就業有多難?刷碗都沒人要!大學生崩潰中國經濟下行,失業潮席捲全國!
#名校
#碩博生
#烟厂
#技工岗
#中国就业
#就业困难
#大学生
#崩溃
#经济下行
#失业潮
分享
评论 0
0
fin
1年前
一个感觉,北美IT行业打工人的超级红利期可能一去不复返了,或者说,这个寒冬会比以往更久一点 何为北美的超级红利期,就是拿着其他国家(印度/东欧)IT打工人三五倍的工资干着差不多的活儿,公司还继续大幅扩招,导致市场缺人可以一直compete拿大包裹,就像22年初夸张的三年经验SDE2拿42万+大包裹 从22年中形势急转直下开始,整整两年了,IT行业就业仍然艰难 虽然这一轮寒冬可以说是经济周期+高息环境,各个公司降成本战略下带来的直接影响,比如F/G23大裁员主逻辑就是按同级别薪资从高到低(或者unvested股票来算) 但即便是软件行业周期性寒冬,这一次的回复周期可能会比之前要更长,因为这一次不仅是降本 + 过量CS毕业生供需调整的问题,更是因为技术/信息获取门槛大幅下降导致其他国家的IT打工人水平和硅谷的差距飞速缩小。 从其他地域招人带来的正收益越来越明显,感觉到美国,或者说硅谷,在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还有信息上对印度/东欧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了 比如Google不少组写app的工作早就外包到东欧了,比如华沙。欧洲的工资确实很低,就连伦敦的Meta都只有总部一半的工资,东欧的工资是总部三分之一都不到,相比起来加拿大的工资是北美的70%对公司已经属于高成本地区。美国一个员工的工资(比如senior 50万美元的包裹)拿到印度去可以招一整个团队,这个说法毫不夸张 更夸张的是不少公司从2022年开始,为了降本增效,已经默认北美之外招人,北美职位空缺了不补,直接在印度补位子,通过这种方式慢慢把高成本人力地区慢慢移到低成本人力地区。 换句话说,IT行业的红利在地域上出现了分化,北美的红利期扩散到了印度和东欧的IT打工人红利期 软件行业会不会一直繁荣下去?很显然会,这个世界的数字化和软件化进程并没有停止,世界的数字化软件化带来的收益也已然还能保持可观的正收益。只是对美国的程序员依赖在降低 从前美国和硅谷的团队和海外office比,人才技术水平显著更高,长期接触最新的技术而掌握的信息和经验,确实是宝贵的。所以公司有非常强的意愿在硅谷成立公司,在办公室一起上班,投入确实大,但回报更为可观。 但信息扁平化让其他地区的人才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差距明显缩小,十五年前没有cousera和udacity的时候,要和stanford/MIT上同一个水平的课很难找到途径,而现在,几乎所有的CS课程都可以online找到顶尖CS名校的资源,还能附带project,甚至去raddit专版还能找到一大堆人讨论课程作业,这是十几年前完全不敢想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说,只有比较事务性或者非核心的工作才会外包,但这个局面显然也会慢慢改变,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印度和东欧开分部,等同于是大规模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大幅缩小信息差,海外的员工技术提升是非常明显的。就像当年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同于大陆的IT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后来流向各个公司的技术骨干 这样做的公司越多,信息差和技术差缩小的速度就越快。 这个逻辑可以看看提前10~20年就发生过同样趋势的半导体行业就知道了,最近惊闻某北美半导体大厂的内部技术峰会,印度分部贡献的paper已经超过了60%,于是技术峰会破天荒的直接搬到印度去开了。谁还敢说只有硅谷才能创新? 作为半导体行业已经经历了完整一轮这样的过程,所谓的核心业务不放到海外,一定只是暂时做不到而已,海外的office分部有充足的人力budget,当总部姐妹组的业务出现需要而人员短缺时,就是扩张scope的大好机会,这个蚕食过程很缓慢,但基本很难逆转。 说完了美国岗位的限制,再看供给端:13~19年,21~22年的超级红利期刺激下,CS科班毕业学生供给量估计是十年前的5~10倍,MIT 40%的毕业生都是CS专业,2023年开始IT岗位已经恢复了一些的情况下,仍然在消化21~22年过度招聘的那部分senior,名额轮不到没经验的新人,这个时候海量CS毕业生就业情况就显得格外可怕了 等到降息开始市场持续恢复两年,把市场上闲置的senior消化的差不多了,进入下一个扩张周期,新红利期下的CS毕业生的情况估计会好些,但很难找到前些年的那种疯狂的超级红利期了,毕竟CS毕业生的水平是最容易被印度和东欧取代的。 根据这个规律来推,美国资深的senior工程师还是会出现短缺(在扩张周期),因为印度东欧的员工大规模技术提升也是需要时间的,资深工程师的好日子应该还有~10年 等到10~20年后,印度东欧也掌握了部分不少业务,团队培养逐渐成熟,美国的资深工程师的优势就更小了。
#北美IT行业
#超级红利期
#寒冬
#经济周期
#就业困难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