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电影节

跨国界镇压:纽约首届中国独立电影节的流亡与失语 11月6日,原定于11月8日至15日在纽约举行的首届 IndieChina 中国独立电影节 被迫宣布停办。 主办方“现象工作室”与影展总监 朱日坤 通过紧急声明表示,影展相关人士持续受到威胁与骚扰,如果不停止影展,根据目前的情况,任何参与者,无论是导演、论坛嘉宾、志工,甚至观众,都有可能受到威胁或报复,这使他陷入艰难的伦理境地。 早在11月1日, 朱日坤在脸书上发布公告,部分参展导演及其家属近日遭受骚扰,主办方对此深表关切,并表示将以创作者及家人的安全为首要考量,理解并尊重因压力而选择撤片或缺席的决定。 11月5日,朱日坤再发脸书,贴文中透露,10月30日其父亲突然来电,语气异常,要他“不要在外面做对国家不好的事”。随后,一位他在北京的一位朋友被有关部门带走,并警告她不得再与朱日坤合作,并放话称“等他回国一定要法办他”。 两天后,影展的工作邮箱收到几乎所有仍在中国境内的导演来信,纷纷声称因“个人原因”取消行程,要求立即撤销影片放映,甚至删除所有相关宣传,包括此前在社交媒体及其他渠道发布的内容。 据可靠消息,几乎所有入选导演都被警方约谈、传唤或警告,与集体撤片的时间高度吻合。 与此同时,这场压力并未止步于国境之内。甚至连身在美国、欧洲和非洲的导演、参加论坛组织或者讨论的嘉宾,甚至是包括主持映后讨论的外部人士,其在国内的亲友也都接到来自中国当局的电话,询问他们与影展的关系,并勒令导演“主动”取消放映。这种以家属施压传导恐惧的做法,被认为是中国当局对海外人士施压的惯常手段。 此外,在美国协助朱日坤的电影节义工,也因家人收到威胁而辞去所有的职务。 除此之外,朱日坤还表示,放映场地之一还收到一封匿名信,自称“一群生活在纽约的中国学生”,声称影展放映的影片“无法准确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要求场地方取消活动。 他说,“这是要对我发起一场国际级的‘战争’吗?……至今没有任何部门或个人联系或告知我,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或者我犯了何种罪行,才导致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而我,仍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 11月6日,他在紧急声明中宣布停办此次影展。 他写道,“无论作为组织者还是个人,我都无意让任何人陷入某种危险境地,无论这种危险是真实存在,还是被制造出来作为恐吓的手段。电影节涉及无数的参与者和观众,他们的安全是我当下最优先考虑的因素。中止电影节的决定极为痛苦,也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但我别无选择。” 他在文末再次声明,影展所有资金均来自组织者个人,没有任何其他团体、机构、政府的支持。 他称,目前影展售票系统已关闭,观众将获得退款,所有公开放映、论坛与工作坊全部取消。 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在6日报道中指出,过去十余年来,中国政府持续打压国内的独立影展,前后关停“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北京独立影像展”“中国独立影像展”,而如今这种压制手段已延伸至海外。 多位与独立影展相关的业内人士亦证实,他们曾受到来自当局的压力。为了避免更牵连,多数人选择保持沉默,不公开自己的遭遇。 人权活动人士指出,随着中国跨国镇压行动的不断升级,尤其在艺术与文化领域愈发明显,中国独立电影传统在政治高压之下正艰难存续,创作者的表达空间也日益被压缩。 今年1月,纪录片导演陈品霖 因2022年「白纸运动」纪录片《乌鲁木齐中路》,被判处三年半有期徒刑,成为独立纪录片创作者遭受刑罚的最新案例。 今年8月,曼谷一家艺术画廊应中国大使馆要求,对一场涉及西藏、香港与新疆等敏感主题的展览进行了自我审查。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政府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文化控制与政治影响的又一例证。 这一系列打压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中国内部长期存在的政治控制逻辑一脉相承,即排斥和遏制一切具有社会影响力、但无法完全纳入官方叙事与行政控制的社会能量。这种打压不仅限于影像创作,也扩展至社会行为与舆论治理层面。从对“饭圈”“二次元”等青年亚文化(有别于官方能直接操纵的主流文化)社群的整肃,到对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如此前的类工会组织“外卖江湖联盟”)的清理,无不体现出对非体制性社会能量的防范与遏制。 “人权观察”组织中国部研究员Yalkun Uluyol表示:“中国政府跨越重洋,叫停了在纽约市举办的一个电影节。这一最新的跨国镇压行动表明,中国政府意图控制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据悉,英国《卫报》已就事件联系中国驻美大使馆置评。 纽约的银幕被迫暗下时,那句「它无语地诉说了这个时代的一切」成了对中国独立影像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