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三年困难时期
关注
朱韵和
2天前
“一开始是白天下种,到了晚上,所有饿得不行的大人小孩,就到地里把种下的玉米掏出来,吹一吹泥巴,就丢在嘴里生的嚼烂吞下肚里。 后来工作组检查发现,所有下种的玉米都没有了,就想出用人粪便拌种……饿得心慌的人们管你用什么拌种,照样在工作组没有发现的瞬间,把玉米种子掏出来在身上擦一擦 就 丢进嘴里咽在肚里…… 这时想出更绝的拌种手段,即用煤油加桐油来拌种……但人一旦到了垂死挣扎的时候,就会不顾一切了……就到地里一粒一粒地把玉米种子掏出来先用河沙揉搓,再用开水烫一下就吃了…… 工作组最后宣布用剧毒农药‘六六六’粉拌种,人畜吃了都只有死路一条。那时饿得只有一口气没有断的人们,还是把种子掏出来在身上擦一擦就吃了,确实如工作组所预料,当时就死了不少人。我也是吃了‘六六六’粉拌种的玉米后口吐白沫死过一次的人,是父母发现后使劲灌冷水,用手不停地在我嘴里捞吐才抢回来的一条命”。 ---《我所经历的食堂化:汉源三年困难时期纪实》
民生维艰:欠薪蔓延,底层挣扎· 1732 条信息
中共统治下: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1254 条信息
多地欠薪维权频发,底层民生困境难解· 2159 条信息
民生凋敝:欠薪潮激化社会矛盾,底层陷生存危机· 1763 条信息
#三年困难时期
#人相食
#六六六
#汉源
#饥荒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天前
“1959年下半年,粮食严重不足,许多食堂出现断粮断炊,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节约用粮,国家配给干部的粮食标准一降再降,每月30斤降到22斤再降到19斤。” “我们的口粮最早是月供24市斤,60年以后减为19市斤,以每月30天计,日均6两,每日两餐,一餐3两。这个标准在大酒大肉副食充盈的今天,可能 消费不完……那年月,无蔬菜,无副食,无油荤,人的胃已经退化成牛的草肚子了。” “社员在山坡、地边挖土三尺找野菜充饥,吃国家粮的干部职工不准参与,不能混同于老百姓。有两位女教师在背后山坡上寻找野菜,被公社领导好一顿批评:身为人民教师,竟敢带头闹粮。” “那时我全家11人中9人住在山区,2人在工厂和行政单位工作,与别人相比有一些自救能力,但还是在食品缺乏导致的饥饿和肿病中,得不到有效救治而死去2人,6人轻度水肿未住医院,3人严重水肿住院后活了下来…… ---《我所经历的食堂化:汉源三年困难时期纪实》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299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335 条信息
#三年困难时期
#粮食短缺
#饥饿
#人民公社
#汉源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周前
她吃了7个人 母亲很平静地给我讲述往事:1959年,所有家庭的锅碗瓢盆被没收,一律吃大食堂。但由于干部虚夸,虚报粮食产量,上面要求多交公粮,交不上去的有的被活活打死。家里都没有粮食吃了。大食堂只能喝稀汤。人们饥饿难忍。舅舅饿得端着碗不松手。姥姥去地里弄些草根、菜叶在铁掀上面煮, 驻队 干部看见谁家生火就闯进去,看到好吃的就端走,看到不好吃的就砸掉……就这样,母亲才两岁的妹妹在哭声弱下来的时候,饿死了…… 母亲说:“村里谁家死人,都不会说,有的直接把死人吃了,有的瞒着多分一碗稀汤……XXX的娘,就是把家里死掉的孙女吃掉活下来的,她吃了7个人……”想到小时候见到的那位和善的老人,我突然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母亲说:“才两岁的妹妹死了,家里的人也都饿得不行了……一个亲戚来家,就劝把妹妹吃掉,皮包骨头,也没有什么可吃的,就是把肝什么的掏出来吃掉……我怎么能吃我的妹妹!我娘也不同意,哭着说,我怎么能吃自己的闺女!宁饿死也不……” 我看到母亲的眼睛。她拚命地抑制自己的泪水。 我背过脸去。母亲的泪滴在我的心上。 母亲说:“晚上就偷偷把妹妹埋了,多了一碗稀汤……我家族饿死6个,全村饿死100多人。” ---时寒冰:“三年困难时期” 她吃了七个人
广西文革期间人肉事件揭露,令人发指的惨剧· 16 条信息
#三年困难时期
#饥荒
#人吃人
#亲情伦理
#悲剧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周前
邓颖超盛宴众首长夫人 1960年7月,邓颖超突然在北戴河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中央众首长的夫人,除江青、叶群以外,几乎全到了。 邓颖超一向为人谨慎,没有周恩来的指示,邓颖超不会、也不敢有这么招摇的政治大动作的。那时正是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大跃进失败,全国饿死人无数的年代,毛泽东的个人威 望骤跌的年代,刘少奇接班之声扶摇直上,是不是当时的周恩来也跃跃欲试呢? 看邓颖超北戴河盛宴高官夫人的这张名单吧: 王光美(刘少奇夫人)、蔡畅(李富春夫人)、张荣荣(聂荣臻夫人)、曾志(陶铸夫人)、胡明(薄一波夫人)、卓琳(邓小平夫人)、朱仲丽(王稼祥夫人)、于文兰(柯庆施夫人)、唐慕兰(张平化夫人)、余叔(曾希圣夫人)、何莲芝(董必武夫人)、林佳楣(李先念夫人)、张茜(陈毅夫人)、于若木(陈云夫人)、李培芝(任弼时夫人)、王定国(谢觉哉夫人)、杨之华(瞿秋白夫人)、刘素菲(刘澜涛夫人)、林月琴(罗荣桓夫人)、傅涯(陈赓夫人)、萧李(李井泉夫人)、王于耕(叶飞夫人)、郝志平(罗瑞卿夫人)、钟月林(宋任穷夫人)、徐明(孔原夫人)、龚彤轩(林铁夫人)、张惠芳(程子华夫人)、水静(杨尙奎夫人)、周屏(徐海东夫人)、杨刚(张经武夫人)、王新兰(萧华夫人)、萧慧纳(王任重夫人)、葛慧敏(谭震林夫人)等七十余人。 这是中国政治最动荡的一年,彭德怀等刚在庐山会议上被打倒,毛泽东的威信也受到伤害,刘少奇在党内的声势正在上升,党内分制危机正在增加。邓颖超这个盛宴高层众夫人,似乎是配合他的丈夫周恩来暗示,把党从分裂的边缘挽救过来,现在要靠咱们娘儿们啦!邓颖超这个大动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中共历史的见证——司马璐回忆录》
#邓颖超
#北戴河会议
#三年困难时期
#政治宴会
#高层夫人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2个月前
土工靠忽悠农民起家,上台后对农民最坏,低价强制农民卖粮,强买强卖。用户口制度限制农民自由迁徙,饿死不允许离开村子。三年困难时期,饿死3000万农民。改开之前,农民家徒四壁,一无所有。一辈子劳累仅是为了糊口。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299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335 条信息
#农民
#户口制度
#三年困难时期
#强制卖粮
#贫困
分享
评论 0
0
推上小隐
8个月前
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也是国家项目呀……
#大跃进
#三年困难时期
#国家项目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8个月前
国酒背后的累累白骨 据《炎黄春秋》杂志披露,1959~1961三年时间,茅台酒大幅增产,合计产量2,079吨,其中1,939吨国内自饮,在那个群众吃不饱饭甚至大量饿死的年代,这些酒非普通群众享用,耗费粮食1.13万吨,被征收粮食的地方,群众大量浮肿。国酒背后,有多少累累白骨? 生产这些酒需要多少粮食呢 ?根据茅台酒厂历年使用原粮统计,这三年实际用粮是2,260万斤,其中高粱1,085万斤,小麦1,175万斤。换算合计1.13万吨。(《仁怀县志》,第553页) 茅台酒的产地仁怀县,1949年前,当地老人回忆,普遍饥饿、大面积死人的事情,好像没听说。民间酿酒,自然得遵循灾荒伦理底线和灾荒市场规则。 1937年,贵州省国民政府颁布“违背酿酒处罚规则”。其中,在天灾粮食困难期间禁止以粮食煮酒、熬糖、米浆刮布。“对违禁酿酒者,除将酒没收变价及封禁器具外,并依酿酒量,按当地酒价,处以2倍以上4倍以下罚金,再犯者,处以4倍以上8倍以下罚金”。(《贵州省志•粮食志》,第55页) 茅台酒的产地仁怀县当时有20万左右农民,年人均统计数字上的分配粮食为300斤左右。如果把生产茅台酒的粮食用来救济,每个人可平均分得100斤左右。换言之,2,079吨茅台酒约等于20万人3个月的口粮,再配些野菜、树皮之类,估计熬过最危险的春荒没有什么问题,能够把更多的人从饥饿、死亡的沼泽里拉出来。 ---“国酒茅台”的秘闻轶事 作者: 张东园 图1:1958年“车轮牌”茅台酒 图2:1960年“车轮牌”茅台酒 图3:1961年“短盖飞天茅台”
#茅台酒
#三年困难时期
#粮食征用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