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AI变革
关注
向阳乔木
1周前
昨天终于有空看了段永平的访谈,1.5倍速看完。 我不太关心炒股。 但关于AI和教育,他的很多观点,很犀利,很认同。 今天用Notebook总结下。 AI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段永平的判断很直接:这是工业革命级别的变革。 但他马上补了一句:泡沫肯定也会跟着来。 他形容AI的进步:不是"上了一个台阶",而是 "上了一万个台阶"。 段永平举了自己的例子: 以前,想了解一家新公司,得花几天时间研究报告、财报、新闻 现在,问问AI,几分钟就能有个大致框架。 他还说,现在连动画是真人还是AI做的都分不清了。 电影、写作、设计……很多行业都在被重构。 普通人该怎么办? 段永平说的很实在: "不要说自己学不会,其实是可以学会的。" 他观察到身边很多朋友,过了四十岁就不愿意接受新东西了。 “但AI这波浪潮,你躲不过去。” “至少要知道AI能帮你做什么,怎么用它提高效率。” “否则,日子会过得很艰难、很痛苦。” 上面是他的原话。 段永平的投资逻辑一直很清晰:看懂生意,找护城河。 在AI这件事,他也是这个思路。 他以前不碰半导体,觉得变化太快、太难做。 但现在他发现 英伟达的生态真的很强。 他是通过OpenAI的两则合作新闻,做的判断 英伟达跟OpenAI合作:我投你10亿美元,但要用我的芯片,还要拿你的股份。 AMD跟OpenAI合作:求求你用一用我的芯片,我还给你股份** 看出差距了吗? 这就是英伟达的垄断实力。 段永平很欣赏黄仁勋。 说他十多年前讲的东西和现在讲的一样,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走。 长期主义是真正的护城河。 段永平观察到,台积电把竞争对手都"干掉"了,现在找代工的都得找它。 虽然最近股价涨得离谱,但他觉得如果AI真的按黄仁勋说的那样发展,现在的价格是有道理的。 (虽然他没买台积电吧?) 段永平一直喜欢Google,但现在开始担心AI对搜索业务的冲击。 不过,他说自己也说不准。 对炒股的人来说呢 段永平说得很直接:看图看线、做短线的人,在AI时代很危险。 你炒不过量化基金(原文好像说比不过“梁文峰”,哈哈哈)。 原话:“你就是"铁铁的韭菜"。” 当问及AI对他的投资决策影响时。 他说:AI没影响。 他的逻辑是看懂公司和生意,不是追热点、炒概念。 他关注AI的原因: “这波AI浪潮,至少要"掺和一下" 不要完全miss掉。 --- 下一篇讲讲他如何看待教育 视频播放地址见评论区
#段永平
#AI变革
#英伟达
#长期主义
#投资逻辑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8个月前
现在企业老板想做AI变革,最该干的事情是: 1、找一个值得投入的方向,哪怕是短期套利 2、快速筛选(内部没有就招募)4-5个企业内最有干劲最愿意学AI用AI的人 3、组建一个学习型业务组织,让他们照着这个方向找机会ALL IN去做出海产品(出海没风控,放飞自我,否则你的企业合规就是他们最大的障碍) 4、每周必须产出MVP验证,直到4-5人的团队找到合适的方向 5、转型开始扩张,让他们做营销,搞投放,把这个项目持续下去 6、继续第二个团队,第三个团队 7、当你有3-4个项目时,开始找共性,每组抽调1个人出来,搞AI中台团队,开始抽AI中台组件 8、把那些不赚钱的团队里的人,慢慢挪到这些赚钱的团队来,完成业务转型,并进行持续汰换(这些敏捷团队的学习文化,容不得以前固执的生产力) 9、逐渐就会完成整个企业AI文化的建设和变化 ------------ 可能很难想象,现在的红利期,往往1,2个人就能有巨大的爆发力。 重点是要嗅觉敏感找对方向,持续敏捷快速试错。以及保持学习。 这些人才在原有的团队会被压抑,会被打压,因为所有的人都想躺平,都不想学习,这些人就会被抑制。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又是人塑造的。但想要新的环境,第一步就是脱离原有的环境。 在以前的粪坑里你指望长出新芽,是不大可能的。 开辟创造一片新的土壤,才有可能变换整片空气。
#AI变革
#企业转型
#出海策略
#MVP验证
#学习型组织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