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高棉”和张春桥 2014 年,奥斯卡电影奖项中,柬埔寨人制作的《遗失的影片》(The Missing Picture) 成为被提名的四部“最佳外国影片”之一。这是关于“红色高棉”也就是柬埔寨共产党统治时期(1975-1979)人民的悲惨遭遇的电影,展现了柬埔寨人民怎样被从城市的家中驱逐,怎么在集体农场进行超强体 力劳动,怎么挨饿,怎么被惩罚,怎么死亡。红色高棉造 成的巨大灾难,令人悲哀和愤慨。(根据2014年国际法庭的审判,有一百七十万到两百 万的柬埔寨人死于红色高棉实行的酷刑折磨,饥饿,大规模处决,和过度劳累,占总人口 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 在这些纪录片中,我忽然看到了消失多年的张春桥。张 春桥访问柬埔寨。影片中他精神高昂,神采奕奕,比他那个年龄的一般中国男人显得健康 年轻(这种权力带给人的外观改变,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只是这里不予进一步的分 析)。巨大的专机降落。张春桥领头走下飞机舷梯,和等候在那里的柬埔寨共产党领袖波 尔布特(1925-1998)握手拥抱;女青年向他献上鲜花;他和波尔布特走过夹道欢迎的群 众和战士;他向波尔布特赠送镶在大镜框里的毛泽东会见波尔布特的巨幅照片(波尔布特 在1975年6月到北京见了毛泽东);他在宴会上举着高脚酒杯和波尔布特碰杯;他和波 尔布特坐在长沙发上会谈。 张春桥称赞说:柬埔寨的“大跃进”真是美妙,每一天都像大庆典。他告诉波尔布特:柬 埔寨通过中国未能做到的纯化和清洗取得成功。柬埔寨是一座了不起的意识形态试验场, 访问这里是上课。 当时,张春桥访问柬埔寨的消息并没有发表在中国的报纸上。中国媒体从未提到张春桥在 1976 年对柬埔寨的访问,更没有报道他和波尔布特的谈话内容。张春桥的这一访问对中 国老百姓来说是个“秘密访问”。实际上,普通中国人民既不了解在柬埔寨进行着什么样 的革命,也不知道中国为支持红色高棉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人力物力。不告诉中国人民发生 了什么是那时候的“常态”。 中国人对红色高棉所做的一套并不陌生,因为波尔布特在柬埔寨所做的,相当部分也是张 春桥在中国大力提倡并实行过的,只是程度和节奏略有差异而已。那么,张春桥所大力肯 定和赞扬的柬埔寨做到了而“中国没有做到的”事情,指的是什么呢? 是钞票,也就是钱。红色高棉在统治时期从来没有用过钞票,尽管他们曾占领首都金边并 统治这个国家三年八个月加二十天。 在《失落的影片》中,出示了红色高棉政府的钞票。他们有印好的钞票,但是他们从来没 有使用。在电影中,有大量纸币乱纷纷撒落街头的场景。大批的崭新钞票全成了垃圾。有 一些后来被人拾去做了历史收藏品。 无需专门学习经济学,今天社会里的每个成年人都知道“钱”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钞票不但使得经济流通和交换方便,还在相当程度上保护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观察人类 社会形态,除了最原始的部落文明,都使用货币。尽管“钱”被有些人认为是肮脏的东 西,但是还没有发生过政府全面彻底地取消使用货币的“革命”行动。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虽然激烈和暴力,也没有达到停止使用钞票的程度。 现代文明中,像红色高棉这样的不用货币的政府和社会形态,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把社会 生活的急剧改变更作为“革命”定义的主要内容而不考虑其在进步和道德方面的意义,柬 埔寨所发生的确实称得上是“革命”。一个有八百万人口的国家,三年零八个月不使用钞 票。废除钞票,可以算是红色高棉最激进的国家行为。 然而,张春桥对波尔布特的夸奖并不是客气话,并不是出于礼貌随口作出的夸奖。在张春 桥出访柬埔寨半年多之前,也是在红色高棉占领首都金边之前,1975年4月1日,张春 桥在《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长篇文章,题为《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 政》。在这篇文章里,张春桥声言要对“货币交换”以及“商品生产”和“按劳分配”实 行“无产阶级专政”。 张春桥的称赞更不是空头应酬,在他发出称赞的同时,从中国送去的武器和食品以及各种 设备,正源源不断地运往柬埔寨。耶鲁大学教授Ben Kiernan的书《波尔布特政权》,列 出了中国提供给红色高棉的援助。仅1975年,中国给了20亿美元无息贷款和四千万美元 “礼物”。 这些支援维持了红色高棉统治。 在《遗失的影片》中,张春桥访问柬埔寨的镜头只有一分钟长。对柬埔寨人来说,张春桥 是外国人,不属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电影主要表现的是柬埔寨人民在红色高棉统治下的 悲惨生活,以及幸存者对自身记录历史的责任的思想。但是他们没有漏掉张春桥。这一分 钟张春桥镜头加厚了柬埔寨惨剧的历史和意识形态背景。 ---王友琴:张春桥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