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06:03:47
邓矬子对赵紫阳的态度 胡耀邦和赵紫阳,堪称邓小平的左膀右臂。胡耀邦因为“八六学潮”而下台之后,赵紫阳更加成为邓小平最重要的政治助手和政治盟友。 89学潮开始之后,赵紫阳一直主张【怀柔策略】,以温和的方式慢慢平息学潮。对赵的温和立场,(俺猜测)邓的内心有可能是不满意滴。但这种【不 满】应该还是相对【轻度】滴。假如赵的怀柔策略能够奏效,那么邓的这种不满,也就会自然消散。 可悲的是,赵的策略【没有】奏效。学生方面,反而因为“绝食抗议”,掀起新的高潮。如此一来,就会使得——邓对赵的不满,逐渐积聚。 虽然邓对赵处理学潮的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不满,但截至到5月15日,邓赵二人的关系还没有破裂——邓还是把赵当成“自己人”。 真正导致【邓赵决裂】的,是赵紫阳在16日晚间,对戈尔巴乔夫所说的那番话。 赵紫阳与戈尔巴乔夫会谈 在赵与戈氏的会谈中,最关键的是下面这段: 邓小平同志一直是国内外公认的我们党的领袖。在前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根据邓小平同志本人的意愿,他从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常委的岗位退下来了。但是,全党同志都认为,从党的事业出发,我们党仍然需要邓小平同志,需要他的智慧和经验,这对我们党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十三届一中全会郑重做出一个决定,在最重要的问题上,仍然需要邓小平同志掌舵。十三大以来,我们在处理最重大的问题时,总是向邓小平同志通报,向他请示。 赵紫阳的这番话,简而言之就是——邓虽然在1987年的“十三大”退出政治局,但依然是一把手;重大问题全都是邓拍板滴! 邓小平对赵紫阳“516讲话”的反应 邓对“516讲话”感到愤怒,是通过其子女,以及那些与邓家走动比较密切的太子党,间接传出来滴。 六四事件的当事人之一戴晴写过一篇回忆文章,刊登在《纽约时报》,其中提及【17日】发生的一些事情(注:下述引文中的“鲍彤”是赵紫阳的政治秘书) 这天中午12点前后,鲍彤在得知“外面传说的情况”之后,委托邓家熟客致电邓宅,希望“通过邓榕做一做她们家老爷子的工作,向小平把昨天紫阳见戈尔巴乔夫讲话的本意解释一下,以免发生误解”。 “电话接通后,邓榕回答说:‘请你转告鲍彤同志,现在已没有必要再谈什么了。’并说,‘我们家老头子已经作好了第四次被打倒的准备。’她说这话时,语气显得十分激动,并放下了电话。” (见吴伟《1980年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台前幕后》) 从(邓小平女儿)邓榕的这番话,大伙儿可以自己脑补一下当时邓矬子的愤怒程度。 在讲话次日(17日),赵主动联系了“邓办”(邓小平办公室),提出要跟邓小平单独见面私聊。毕竟,在六四事件之前,邓一直对他很信任,两人的私交也不错。赵当然不希望两人的关系闹到【决裂】的地步。但“邓办”给他的回复是:当天下午4点到邓家开【紧急常委会】。 在《赵紫阳回忆录》中提到:我本来是要求见邓个别面谈的,邓决定到他家开常委会,我就感到事情有些不好。 赵紫阳碰了钉子,他的秘书鲍彤也碰了钉子。所以赵对17日下午的常委会,应该是有些思想准备滴。但某些情况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编程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