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萬是一個令人非常絕望的非農數字,不僅僅是它造成了殖利率的暴衝、減少降息機率(甚至增加升息機率,我們不認同,但市場可是很天馬行空的),從細分數據來看,逾11萬的就業依然來自撒錢撒到爆的政府,零售、休閒娛樂可能跟假期的季節因素有關,其餘產業就真的沒什麼,而這現象已經持續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了。這還是假設數據為真,莫忘美國勞工部前次已經把24Q1的前一年非農下修80多萬人,假如我沒記錯的話,費城聯準
25.6萬是一個令人非常絕望的非農數字,不僅僅是它造成了殖利率的暴衝、減少降息機率(甚至增加升息機率,我們不認同,但市場可是很天馬行空的),從細分數據來看,逾11萬的就業依然來自撒錢撒到爆的政府,零售、休閒娛樂可能跟假期的季節因素有關,其餘產業就真的沒什麼,而這現象已經持續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了。這還是假設數據為真,莫忘美國勞工部前次已經把24Q1的前一年非農下修80多萬人,假如我沒記錯的話,費城聯準會自己也做了調查,結果連24Q2的非農增加也是假的,政府的報告+聯準會的調查,其實真沒理由相信24Q3、Q4的非農還有什麼可信度,所以一是數據很爛,二是這數據連能不能信都不知道。
短線上我們要經歷的情況會很類似2022年,假如本週CPI又出意外的高,那可能25H1就會像2022年,這還沒算上川普即將要做的事,也還沒算LA大火的後續衝擊。
自本週起有很多美股財報,從成分股角度分析,如台股的拉積盤,美股也是靠科技股撐,中小型股的財報可能不至於太好看,假如連大科技都沒繳出好成績,等同股市唯一一根支撐也被踢爛了,這當然更不用解釋。敢作空或避險的可以做,否則就是增加現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