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韵和2025-03-31 04:54:03纵观张春桥的发迹史,他能够从一介书生平步青云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列,靠的是三把梯子: 第一把梯子是柯庆施。 靠着柯庆施的提拔,张春桥成为中共中央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 第二把梯子是江青。 江青为了抓“样板戏”,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派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张春桥 协助,于是江青与张春桥开始共同工作。 为了批判《海瑞罢官》,江青要在上海寻找“笔杆子”,张春桥推荐了姚文元,于是#张春桥#上海市委#中共中央政治局
朱韵和2025-03-30 05:33:35不说话的张春桥 张春桥后来很少说话,别人说好的不回答,说不好的更不回答,一般人达不到这种境界。他在秦城得了膀胱癌,请了原周总理治疗组吴阶平等6位大夫来看病,手术很成功。我在秦城无意中碰到他一次,看到他头发光了,显得很胖。 后来我住在公安部所管的复兴医院,一位刘姓大夫告诉我,住在隔 壁病房的是张春桥,见到来访的公安部部长,自己照样看报不搭理。部长说:“张春桥,最近身体怎么样?”不搭话。部长又说:“#张春桥#秦城监狱#膀胱癌治疗
朱韵和2025-03-27 00:05:50毛派江青去上海点文革之火 一九六五年初,毛认为自己脚下的北京是刘少奇、彭真主导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就派江青去上海建据点,作为从外围向北京进攻的突破口。江青通过张春桥找姚文元撰写《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十易其稿,写了八个月,由毛亲自审定,十一月在上海《文汇报 》发表,由此点燃了文革这颗重磅炸弹的引信,上海成了文革的策源地。 此时,徐景贤任上海市委写作班党支部书记,是负责宣#毛派#江青#上海
朱韵和2025-02-26 04:13:27毛泽东发动“文革”,倚重的是军队,尤其是像许世友这样忠心耿耿的老将。“文革”前他曾不止一次地问许:中央出修正主义怎么办?许则坚定地表示:率兵勤王。“文革”在上海和杭州启动,恐怕不无倚重南京军区的因素。 晚年的毛泽东,最担心的是“文革”大业难以为继。他多么希望许世友能像支持自己一样,支持 “文革”传人。郑重写了一篇《毛泽东没有唱成的将相和》,历数毛泽东几次撮合许世友和张春桥,希望这一文一武,携手将#文革#毛泽东#许世友
朱韵和2025-02-26 04:12:53在林彪折戟沉沙之后,毛泽东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选择一个接班人。经过艰难的思索和反复的衡量,他终于选定了一个人:王洪文。选这个人有两重意义:第一,他是造反起家的,他接班意味着“文革”的成果得以保存,也象征着“文革”取得了伟大胜利;第二,他务过农、当过兵、做过工,工农兵一身而三任。用毛泽 东的话说:“我们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什么不找一个姓‘工’的?” 其实,毛泽东心仪的人是张春桥。但他不敢选张,#林彪事件#毛泽东接班人#王洪文
高伐林2025-01-26 23:43:26“四人帮”之一张春桥(1917~2005),是1936年加入中共的初中生,82岁才通读《论语》。服刑中的他1999年写道:这个月,我把《论语》通读了一遍。说来似乎好笑,我从小没有学过《论语》,却是一个反对孔夫子的人。……我是十三经一经也没有读过。 #张春桥#四人帮#文化大革命
朱韵和2025-01-26 02:33:19庐山会议的导火线是称天才问题。据吴法宪讲述,最初是1971年8月14日他和康生、张春桥在宪法修改小组发生的争执: 在讨论要不要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康生又提出不设,而我坚持要设国家主席,最后争执不下,康生说:“那就各自保留意见吧,以后交政治局讨论。”这个问题就这样放下了。当讨论到国家机构的 问题时,我说国务院的这一章应该写上:“毛泽东思想是国务院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这句话。但康生和张春桥一起反对我#庐山会议#天才问题#吴法宪
朱韵和2025-01-01 21:17:34陈永贵说:叶剑英早就想动手了。叶剑英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这样讲过:“抓四人帮是顺从民心和天意的,早在毛主席病重期间,许多人就和我商量,也和小平同志研究,乘毛主席不在北京的时候,把江青、张春桥这些人抓起来,然后再和主席商量。我们考虑再三,觉得没有把握。除非周总理和我们配合,我曾经试探 过总理的口气,但周总理对毛主席忠心耿耿,我只要一提起江青,总理就断断续续地说:要听毛主席的话,相信毛主席。他很厌烦和我#叶剑英#四人帮#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