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香港抗争
关注
叶隐
1周前
《政治社会学示例:略论香港抗争及社运理论与实践》香港自回归以来的历次大规模纪念活动、游行与示威,无论在组织程度、动员规模,还是在国际关注度与象征意义上,几乎都堪称同期全球顶级水准。从2003年七一游行、2014年雨伞运动,到2019年的“反送中”抗争,香港市民在动员规模、集结人数、组织纪律、议题传播能力与行动策略创新方面,皆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be water”策略,即抗争者灵活应变、迅速集结、快速撤离、避实击虚的战术风格,打破了传统静态占领的抗争模式,体现出高度的自组织能力与实战智慧。 2003年七一游行,逾50万人上街,成功迫使港府搁置《基本法》第23条立法;2014年的雨伞运动,以非暴力方式占领街头79天,虽未达成制度性改革,但催生了一整代具有公共意识的年轻人,成为香港公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更是遍地开花、形态多样,既有高潮,也有低谷,既有对原则的坚守,也有策略上的调整。长达半年之久,港人几乎用尽一切方式表达“五大诉求”,并以“我不是暴徒”的集体呼声,对抗污名化与暴力打压。 然而,这场抗争的结果却并不如人所愿,甚至在某些层面呈现出“高开低走”的困境。令人遗憾的是,制度上几乎没有任何让步,言论与组织空间却被大幅压缩,许多人流亡、入狱,或遭受持续打压。一场世界级的抗争,最终换来的,是一座城市被例行性地“封印”。这一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回到一个最基本却极为复杂的问题:为什么一次如此广泛而坚定的民意动员,众志成城,山呼海啸的抗争,最终却未能带来实质性的制度转变? 这并非抗争者群体的勇气、智慧和策略不够,而是深深植根于政治结构的限制。按照政治社会学与社会运动理论的经典分析路径,这样的结局并不意外,反而凸显出一场社会运动能否奏效的几个关键要素:政治机会结构、资源动员能力、组织基础,以及外部支持。 社会运动要改变现状,首先需要一个“相对开放”的政治机会结构。简单说,就是掌权者是否留出谈判与妥协的制度空间。 但香港所面对的,是一个高度集中化、反应迅速、权力资源极度垄断的政权。它对抗争的应对机制,早已制度化、流程化、技术化。一旦其核心统治秩序被视为“受到挑战”,便能迅速调动宣传、法律、警察与外交等资源,进行定性与压制。这种“高压响应机制”几乎不给抗争留下任何协商或妥协的空间。在这样的结构下,即便是理性温和的声音,也往往被污名化为“暴力颠覆”。 在实际操作层面,中央与港府联手,通过立法、司法、警察体系及媒体舆论的全方位打压,将抗争不断“去政治化”“犯罪化”。在制度空间高度封闭的前提下,无论抗争策略如何灵活多变,也难以突破根本性的结构封锁。在这种局势下,即便有再广泛的民意支持、再强烈的道义优势,也极可能被彻底忽视。 其次,运动自身的资源积累——包括组织网络、资金支持、法律保障、舆论平台与媒体话语权——也是能否维持抗争动能的关键因素。虽然香港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本基础,但缺乏工会主导、政党支持、稳定资金与合法的政治参与机制,导致一切几乎只能依赖市民的自发热情。这种热情虽能在短期内迅速爆发,却难以维持长期抗争所需的组织动员与策略整合。在高压与高风险的环境中,原有的动员路径容易中断,抗争逐渐趋向情绪化与短期化,难以积蓄持续性的力量,往往在情绪达到峰值之后就陷入后继乏力的困境。 第三是国际因素。许多人曾对西方抱有期待,但现实是,国际社会对香港的支持大多停留在口头层面的道义声援,而非实质性的政治或经济干预。这一点虽令人遗憾,却也难以苛责,只能说是地缘政治现实的一部分——中国既不是突尼斯,也不是缅甸,其体量与经济杠杆足以使多数国家慎重权衡。香港的遭遇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在川普上台之后,全球“民主退潮”与“威权主义上升”大背景下的一次集中体现。 这也正是为什么,尽管抗争场面感人、动员空前、象征意义深远,最终却未能带来实质性的制度变革。这并非运动本身的失败,而是面对一个“超稳定结构”的政权机器所必然承受的结构性挫败。 社会运动理论指出,国家权力的集中程度与体制韧性,是决定运动成效的关键变量之一。香港抗争所面对的,是一个既能调动庞大经济资源、又拥有高度维稳能力的中央政权。尽管国际舆论广泛声援,但缺乏实质性干预手段。这种结构性不对称,使得运动成果往往止步于象征层面,难以转化为制度性突破。 简而言之,香港抗争的困境,是一场道义高度与政治机会极度不对称的抗争,面对的不是暂时性的压制,而是一整套“稳定压倒一切”的治理逻辑。在这样的体系下,即便抗争者站在真理一方,也未必能换得现实的改变。 因此,这个话题确实“一言难尽”。它不仅关乎抗争者的勇气与策略,更牵连国家机器的权力逻辑、国际秩序的制衡能力,以及社会心理与文化认同之间的长期博弈。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看,香港运动不仅是当代社会运动研究的重要案例,也是一场权力结构与社会力量复杂缠斗的集中体现。(未完)
#香港抗争
#反送中运动
#政治机会结构
#社会运动困境
#高压管治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2个月前
🔥洛杉矶反ICE暴乱第4天 小店老板:这根本不是示威 商户木板围封免遭刑毁‼️ 看到推文下的留言也觉得网友火大。 移民及海关执法局 ICE 拘捕非法入境罪犯是职责所在, 香港抗争者装修是有目标性,亦不会掠夺财物,但美共左癌暴民却是大小通吃,令小店苦不堪言。 洛杉矶市中心距离 Chinatown、Little Tokyo 很近,前后经历 #BLM 暴乱和疫情,小编从前经常光顾的几间小东京小店也挨不下去倒闭,如今又再抢掠,美共却不谴责不阻止。 不少店铺为免被打碎玻璃,要用木板围封。 香港抗争者绝不会做出这种禽兽事,所以别再侮辱香港人了!
洛杉矶ICE驱逐行动引发激烈抗议与暴力冲突· 168 条信息
川普出生公民权禁令:最高法部分放行,多州生效· 385 条信息
#洛杉矶
#反ICE暴乱
#示威
#ICE
#香港抗争
#BLM
分享
评论 0
0
China Action
4个月前
香港人的抗争,牵动全世界的目光! #何桂蓝 👍
#香港抗争
#全球关注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