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囤钱

捂胸这篇对以往钱荒和流动性紧张的回顾和梳理已经写得非常细致,点明了2019年是美联储缩表过头,而这次则是财政部囤钱过猛导致的。两者虽然结果相似,但成因完全不同——前者是“技术性货币收缩”,后者则是“财政型抽血”。我来狗尾续貂,补充一下近期市场利差导致的结构性流动性失衡。 10月31日,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单日飙升22个基点至4.22%,创下过去一年最大涨幅,而超额准备金利率(IORB)仍维持在3.9%,两者利差扩大至32个基点——为自2020年3月市场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正常情况下,SOFR应与IORB几乎重合,利差波动不超过5个基点。如今的脱锚,意味着银行体系的边际融资成本已完全脱离政策区间。在理论上,美联储降息应降低融资成本,但在现实中,财政部的吸储操作抵消了这一政策效果,使得降息名存实亡。这就是10月30日鲍威尔宣布降息与停止缩表之后,市场不涨反跌的真正原因。 过去三年,美联储逆回购工具(RRP)一直是市场过剩流动性的“安全阀”——当系统流动性充裕时,多余资金通过RRP回流美联储,从而稳定SOFR。然而现在,RRP余额仅剩约510亿美元,创下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这意味着,蓄水池已经彻底干涸,市场再无可动用的超额流动性。任何新的资金缺口,都会直接推高SOFR与GC Repo利率。 更严重的是,RRP余额的枯竭同时削弱了美联储对短端利率的控制力。过去,美联储可以通过调整RRP利率锚定SOFR,但如今水池干涸,政策“阀门”失灵。 随着RRP水源枯竭,常备回购便利(SRF)成为市场唯一的补水通道。上周五,SRF使用量飙至503.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本周初仍高达147.5亿美元,为永久设立以来第二高。 SRF的爆量使用表明: 银行间拆借体系已陷入“谁都不敢借”的局面; 一级交易商只能直接向美联储抵押国债融资; 美联储被动成为“最后贷款人”。 这是一种典型的被动量化宽松(Passive QE):美联储并未主动扩表,但SRF的高企意味着系统在通过“临时借钱”维持呼吸。 而这一切的根源,仍在财政部。由于政府停摆,财政部将其在美联储的总账户(TGA)余额从3000亿美元暴增至1万亿美元,直接吸走了银行体系约7000亿美元现金。这相当于财政部通过行政手段完成了一次“影子加息”,其紧缩效应堪比数次FOMC叠加加息。因此,即便鲍威尔降息,市场依然在“被财政部加息”。 这五个节点形成了当前的流动性循环: TGA抽水 → RRP见底 → SOFR飙升 → 银行求援 → SRF爆量 只要财政部不释放TGA资金,美联储就会被迫在SRF上“补洞”。 反过来说,一旦政府重开、TGA释放流动性,RRP重新积累,SOFR–IORB 利差回落,这场“财政版QT”就会瞬间反转为“隐形QE”。 而财政部的吸血行为又解释了近期市场上美债及美元指数逆周期上涨的怪现象。——表面看像是经济韧性强,实则是流动性短缺推高的“美元稀缺溢价”。 所以年底行情启动的真正信号在于华盛顿何时谈妥。 财政闸门一旦重新打开,万亿现金马上会回流市场。市场干涸的土地瞬间就会从大旱变成大涝,甚至又会出现妖股妖币横飞的乱象。 如此快速切换且反转巨大的节奏却有很深的人造痕迹,不得不让人深思是否有人在趁势而为,顺水推舟,在大势的掩盖下做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悄然完成一场“流动性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