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开发流程

LinkedIn 上有人分享了如何构建 99% 代码都是 AI 来写的系统。系统性思维很棒,翻译了一下: 到现在我已经用 Claude Code 和 Copilot 来写代码差不多一个月了,基本就是我自己几乎不写——99.9% 的代码都是 AI agent 写的。下面是我能靠 AI 干成的事情,以及大概的花费: Claude Code:大约 12.5 亿 Tokens,花了 ~640 美元 Copilot:1375 次高级请求,企业版(39 美元/月) Claude Chat:几百次对话,同样是企业版(应该和 Copilot 一样) 代码库的变化: * 新增 197K 行代码 * 删除 208K 行代码 * 主分支上有 355 次提交 * 合并了 180 个 PR * 解决了 98 个 GitHub issue 我是怎么做到的? 1) 所有代码都必须过一套非常严格的 CI/CD 流程:静态检查、格式化、代码安全工具,还有完整的测试集 2) 代码库已经模块化了,每个组件都通过清晰的接口来调用 3) 接口和实现完全分开 4) 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文档 5) 每个组件的测试、文档、头文件、实现都放在一起 6) 每个组件保持在 5k 行代码以下(包括文档) 7) 每个 GitHub issue 都写得很详细,带代码引用和问题描述 8) 搭建了一个 7 层的提示体系,记录各种规范:工具层(Copilot vs Claude)、语言层(C++ vs Python)、项目层(按仓库)、角色层(开发 vs 测试 vs 架构 vs 审查)、组件层(按目录)、任务层(对应 GitHub issue)、执行层(具体操作) 这样,我只需要分配任务,15-30 分钟就能拿到第一版,然后我再迭代、审查、验证,最后一小时内就能提交——几乎不用我亲手敲代码。 现在真正的瓶颈是我自己,因为我审查代码的速度跟不上。 而且 Claude Code 现在已经包含在企业计划里了。是时候继续玩一玩,让我的“Agent 军团”来帮我缓解这个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