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翻译哲学
关注
白板报 Whiteboard
1周前
《圣经》翻译100问(瞎答版) 一、总论与原则(1–10) 问题1:圣经翻译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忠实”还是“通顺”? 答:我认为翻译最重要的是忠实,而不是通顺。 问题2:如何在“直译”和“意译”之间取得平衡? 答:直译更重要!如果尽可能地让直译和意义相结合,在无法结合的地方,就把圣经原先的意义表现出来。例如,《传道书》中人的愿望也消退。这个直译就是壮阳药也无效。我觉得直译更好。 问题3:原文的神学术语,是否应该保持一致性? 答:尽量保持一致性吧。有的地方不一致,要根据场合进行翻译。 问题4:如何处理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修辞手法? 答: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修辞手法是不一样的,而且应该把它们的修辞在目的语中表现出来。例如,希伯来语中的排比、对称,以及希腊文中的呼格,都应该在汉语中有所体现。 问题5:翻译时是优先保持文体,还是优先传达意义? 答:翻译师应该优先保持文体,因为我是一个文体爱好者。 问题6:为什么不同译本的“神的名字”会有差异? 答:神的名字,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不同的译本都有不同的名字。这是因为人们的心态不同。人们对上帝的认知不同,并且对于原文化中对神的认识也不同。 问题7:圣经翻译是否应该考虑不同宗派的接受度? 答:我觉得不应该考虑任何宗派的问题。既然翻译,就好好翻译。 问题8:“逐字准确”与“读者可理解”哪个更重要? 答:逐字准确和读者可理解并不矛盾。但是,逐字准确是优先的。 问题9:一部翻译是否应该面向大众,还是分层(学术/牧养/灵修)? 答:一部翻译最好称为语言的样本、风格的榜样、写作的模板。所以,面向大众是最重要的。 问题10:圣经翻译是否需要跨文化适应? 答:圣经翻译不需要跨文化,就把原先的文化表现出来就可以了。 二、词汇与术语(11–25) 问题11:如何翻译希伯来文中的“hesed”(慈爱/怜悯/忠诚之爱)? 答:我觉得“怜悯”这个词就很好。 问题12:“logos”在《约翰福音》开篇应译为“道”还是“言”还是“逻各斯”? 答:很多人津津乐道地说这个“Logos”翻译成“道可道”的“道”,但其实未必。 问题13:“ekklesia”应译为“教会”还是“会众”? 答:这个应该翻译成“教会”。 问题14:“dikaiosune”应译为“义”还是“公义”? 答:前者。 问题15:“agape”应统一译为“爱”,还是细分(慈爱/仁爱)? 答:不需要细分。爱分四种、五种都可以。 问题16:“sheol”应翻译为“阴间”、“坟墓”还是“地狱”? 答:我觉得翻译成“阴间”比较好吧。 问题17:“pistis”应译为“信心”还是“信实”? 答:信心。 问题18:“ruach”应译为“灵”、“气息”还是“风”? 答:牵着。 问题19:“torah”应译为“律法”还是“教导”? 答:我觉得就翻译成“托拉”就可以了。 问题20:如何区分“撒但”、“魔鬼”、“邪灵”的翻译? 答:这个确实很难,但是约定俗成的话就保持就可以了。 问题21:“YHWH”应音译、意译还是用“主”? 答:这个我同意吕珍中的翻译。翻译成永恒主。 问题22:“基督”与“弥赛亚”是否需要区分? 答:对中国读者来说,他们都属于比较难理解的词。我觉得翻译成“基都”就可以。 问题23:“福音”应保持为“好消息”吗? 答:福音。 问题24:“使徒”与“门徒”在翻译上如何避免混淆? 答:使徒和门徒确实比较难以区分。看情况吧。 问题25:如何处理多义词(如“心”、“灵魂”、“生命”)? 答:根据情况翻译。 三、句法与风格(26–40) 问题26:希伯来诗歌的平行结构如何在中文/英文中体现? 答:这个对于汉语来说是没有难度的,因为汉语的诗歌也有很多是平行的对账的、对偶的。 问题27:希腊文的长句要不要拆分? 答:汉语的结构是短句子为主。希腊文的长句是要拆分的。 问题28:《诗篇》的韵律感如何传达? 答:诗歌的韵律感非常重要。应该结合原文,表达出原文中作者的情绪。 问题29:直译会导致拗口,是否应适度改写? 答:拗口就拗口吧,不用改写。 问题30:如何翻译重复(如“圣哉,圣哉,圣哉”)? 答:重复就重复吧,没必要改写。 问题31:希腊文的被动语态在中文中是否保留? 答:被动语态很重要,保留。 问题32:希伯来文的“省略句”要不要补足? 答:希伯来文的省略句还是要补足,否则难以理解。 问题33:如何处理比喻(如“我是葡萄树”)? 答:中国人很擅长理解比喻,照原文翻译就可以了。 问题34:讽刺与夸张的语气如何呈现? 答:这个“微言大义”还是应该翻译出来。 问题35:口语化的表达是否要保留? 答:口语当然要保留啊。 问题36:古代书信的开头结尾要不要现代化? 答:我觉得现代化一下也未尝不可。 问题37:文体差异(历史书、诗歌、先知书、书信)如何区分? 答:历史书要模仿叙事的手法。诗歌可以翻译得自由一些。先知书它自带一种先知性和神性,所以要翻译得更加诗意。书信更像解决问题的,所以书信可以翻译得像散文一样。 问题38:新旧约的语言风格是否需要统一? 答:我觉得没必要统一啊。旧约就按希伯来语的风格,而新约按照希腊语的风格。 问题39:如何翻译希伯来文的“并列句”? 答:这个问题我确实不懂啊。并列句好像汉语也有并列句。 问题40:“双关语”是否需要脚注? 答:这是一个好问题,双关语要不要注?我觉得双关语可以加括号,注意一下。 四、文化与语境(41–55) 问题41:如何翻译度量衡(肘、舍客勒、他连得)? 答:使用原先的度量衡。 问题42:地理名称要音译还是意译? 答:音译。 问题43:古代习俗是否需要解释? 答:不需要解释,最好不要注释,直接在原文中就可以看明白。 问题44:比喻中涉及的动植物(无花果树、橄榄树)要不要本土化? 答:动植物就更没必要本土化了。 问题45:如何翻译罗马法律和希腊哲学背景? 答:要翻译得更加严谨,逻辑更加严密。这样就符合罗马法和希腊哲学的背景。 问题46:犹太节期(逾越节、五旬节)是否保留原名? 答:保留。 问题47:古代货币应译成现代货币吗? 答:肯定不能啊,要不都变成美元,该多别扭。 问题48:婚姻习俗与礼仪的差异如何处理? 答:这个确实会带来一些误解。比如,哥哥死了弟弟要娶嫂子这样的风俗在中国是没有的。这个我需要再考虑一下。 问题49:奴隶制度的称呼应直译还是缓和? 答:奴隶制就是奴隶制!直接称呼。 问题50:如何翻译古代称呼(拉比、先生、主子)? 答:翻译成“先生”比较好吧。 问题51:“心肠”、“腰”这种古代解剖学表达如何翻译? 答:对,心肠和腰这些都用身体的部位代表象征的意思,这个要保留原先的语言的意味。 问题52:如何解释旧约祭祀制度? 答:不用解释,照常翻译就行了。 问题53:翻译时是否加文化背景注释? 答:不必加。 问题54:如何处理古代战争术语? 答:古代战争术语需要解释的在原文中,在翻译的正文中进行解释。 问题55:现代读者对性别和身份的敏感度如何处理? 答:现代读者要顺从圣经的教导,而不是迁就现代读者。 五、翻译哲学与流派(56–70) 问题56:直译派(formal equivalence)与意译派(dynamic equivalence)谁更有优势? 答:我觉得直译派有优势。 问题57:为什么KJV会成为经典? 答:KGV成为经典,是因为KGV的语言确实雄浑浅白,但是庄严。这些是现代英语无法比拟的。 问题58:NIV的翻译原则是什么? 答:NLIV的翻译原则应该是动态对等吧。 问题59:和合本的优点与局限? 答:和合本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它保留了传教师们对汉语的理解,保留了100年前百花文的那种典雅。它读上去有些陌生感,这正是圣经所需要的语言。另外,和合本传播很广,而且它的名词已经进入了基督教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删除,也不可能从记忆中抹去。而和合本的局限就是它的语言太古老了,不适合年轻人阅读。 问题60:《思高本》为什么选用天主教传统术语? 答:四高本也有四高本的优点。比如说,它有些次经。而且,在翻译的过程中,全用了天主教的术语。也是为他们的传教服务吧。这个不可强求。 问题61:现代中文译本如何避免“古白话”的困境? 答:现代中文译文不可能避免古白话,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成语本身就是文言文。其实,两者没有什么矛盾。 问题62:《现代中文译本》和《和合本》差别最大在哪里? 答:现代中文译本最大的问题就是啰嗦,一个句子啰里巴唆,比和合本差一点了。 问题63:《信息本》(The Message)是否过于自由? 答:信息本呢,就是过度“自由”了。 问题64:不同译本如何影响神学理解? 答:一本对神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基本上它是为神学服务的。 问题65:不同流派对“圣灵”的翻译有何差异? 答:四高本翻译成“圣神”,而其他流派基本上都翻译成“圣灵”。 问题66:保守派和自由派译本的差异? 答:保守派讲究圣经本来的意义;自由派则随意改变圣经的性别、人称代词等等。我是拥护保守派的。 问题67:“跨译本对照阅读”是否能更接近原意? 答:跨译本对照阅读,帮助不大。 问题68:为什么直译版在学术界重要? 答:直译版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本身新译本都是为了辅助理解的,所以直译版在学术界很重要。 问题69:自由译本是否更适合布道? 答:自由译本适合当故事书给年轻人看,给现代汉语做一个模板。 问题70:翻译哲学是否应随时代更新? 答:是的,翻译哲学应该更新,不能再局限于严复所说的“信、达、雅”那些东西。 六、神学与教义问题(71–85) 问题71:三位一体的用词如何统一? 答:就翻译成“三位一体”。 问题72:如何避免翻译影响基督论? 答: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以耶稣基督为重心。这样才不会影响基督论。 问题73:预定与自由意志的相关术语如何翻译? 答:预定和自由意志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觉得这是圣经中最容易产生模糊的概念。作为一个加尔文主义者,我认为应该按照加尔文主义的理解去翻译。 问题74:“称义”是否要区分为“宣告为义”与“使人成义”? 答:我觉得称义可以翻译成非正式的翻译:“上帝说,那人没事了。” 问题75:圣礼用语(洗礼、圣餐)如何翻译? 答:洗礼,进行会可能觉得应该翻译成“浸礼”。圣餐可能翻译成“主餐”。我觉得翻译成“洗礼主餐”吧。 问题76:“拣选”与“呼召”如何准确表达? 答:确实没有别的词可以替代。 问题77:如何避免翻译带入宗派偏见? 答:这是不可避免的。 问题78:翻译是否可能改变某段经文的神学重点? 答:是。 问题79:“末世”相关术语如何翻译(启示录中的兽、龙)? 答:收获龙就翻译成收获龙。 问题80:原文中的性别(弟兄们 vs. 众人)如何平衡? 答:弟兄们就代表弟兄姊妹们,所以不需要平衡。 问题81:“神国”与“天国”是否区分? 答:神国和天国看对谁说。对犹太人就说天国;对外邦人说神国。其实一回事。 问题82:“义人”与“义行”的关系如何传达? 答:义人与义行的关系一定要把因信称义表达出来。 问题83:如何翻译“成圣”与“圣洁”? 答:成为圣洁,或者说是圣洁,这似乎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替代。 问题84:“福音”与“律法”的张力如何表达? 答:这是要避免律法主义,同时也避免过度自由主义。 问题85:翻译是否会影响救恩论的理解? 答:翻译最大的影响就是救恩论。很可能因为翻译的原因,对救恩产生误解。一定要掌握平衡,就是在加尔文主义和雅敏涅主义之间取得平衡,在因信称义和得救的人有好行为之间找到平衡。 七、翻译实践与工具(86–100) 问题86:如何利用希腊文/希伯来文原文软件(如Logos)? 答:肯定要借助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原文工具。还有那种逐字、逐句翻译的工具。还有英译本。 问题87:如何利用语法分析工具辅助翻译? 答:语法分析也很重要,因为现在有 Chatter GPT,这会简单了。 问题88:如何处理手稿差异(Textual Criticism)? 答:手稿选择更保守的手稿。 问题89:死海古卷的发现如何影响翻译? 答:死海古卷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参考,比如翻译《以赛亚书》的时候。 问题90:七十士译本与马所拉文本的差别? 答:其实是一本从希伯来文翻译成希腊文的书,所以里面有一些次经。马所拉文本好像没有次经吧。 问题91:新约引用旧约时的翻译差异如何处理? 答:当新约引用旧约的时候,有的引用了《七十士》译本,跟原文有所区别。我觉得尊重引用的内容,就应该翻译成什么。 问题92:如何翻译含有讹传或难解词句的经文? 答:有讹传和难以理解的经句是很多的。这个没有办法,只有原文翻译。 问题93:如何判断一个译文是否“过度解释”? 答:一个译文过度解释,就是给它加添或增加了它的意思。这个还是不要为好。 问题94:翻译小组应如何分工合作? 答:如果我翻译的话,我不需要小组,我需要一个 proofreader。 问题95:是否需要牧者/学者/语言专家共同参与? 答:这样就很复杂了。其实,翻译更像是一个人的工作,而不是一个委员会的工作。 问题96:如何在译文中保留诗意和灵性? 答:我觉得这是我最容易做到的,因为我就是一个诗人。同时,我主张好中文。 问题97:翻译是否应加参考书目或注释? 答:不必。 问题98:现代机器翻译在圣经翻译中能否应用? 答:现在的语言大模型可以在翻译中加以应用。必须加以应用。 问题99:圣经翻译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答:圣经翻译的未来趋势就是中文的翻译,将会越来越多地让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选择。 问题100:怎样训练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圣经译者? 答:首先,我要锻炼好身体,因为翻译是一个辛苦的工作。像耶罗米花了23年才翻译完《圣经》,所以我要活得长一点,身体好一点。 第二,要学会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这个我在学习过,也正在学习。 第三,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工具,包括语言大模型。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热情,要怀着为主焚烧自己的信念,要为主奉献。 我可能等不到了,我还有儿子,儿子还有儿女,如果有天赋和呼召,希望他们能完成这项工作。
#圣经翻译
#直译 vs 意译
#文化语境
#神学教义
#翻译哲学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