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约能力

在匮乏模式下,在由伤害链逻辑主导的社会环境里,从个人到家族乃至国家,最重要的能力是输出伤害的能力。 所以红一代会把兵权交到自家孩子手里。 但在繁荣模式下,在由产业链逻辑主导的社会环境里,最重要的能力是“立约”的能力,是与强者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行长期利益绑定的能力。 兵,是旧时代 诸侯的立国之基。 但与强国保持利益绑定,建立长久且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才是新时代诸侯的立国之本。 在不同的时代,世界局势的演变围绕着不同的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之前更久远的年代里无数曾发生过的战争,曾是占据史书篇幅最多,占据世界舞台中心位置的角色。 但在那之后,你看得到的,日本、韩国、台湾和许许多多二战之后发展起来的国家都不再需要“以武立国”,相反,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与欧美各国的经贸合作,成了让这些国家保持国内政局稳定,也保持自己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关键。 任何一个家族想跨越匮乏和繁荣两个时代持续存在,都需要学会“华丽转身”。 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在恰当的时机,以兵权换财权,把旧时代的政治资本转换成新时代的政治资本。 更需要懂得在为下一代规划教育方案时,从培养军事能力、官场内斗能力,转向培养谈判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但从可见的事实例如薄瓜瓜、习近平的公开表现,我们知道这个群体并没有跨越文明模式的战略眼光。 这些属于旧时代的权贵,没有这种格局。 当然,指望任何一名中共权贵或者任何一名眼光见识深受中共信息茧房限制的家长“有格局”,本来就不现实。 现实是什么? 是适合旧时代的能力,为适应旧时代的需求培养出的能力,例如伤害输出能力、官场内斗能力,在伤害链系统中迅速找准自己的定位,对“身份地位”高度敏感,能迅速进入角色的能力,在新时代几乎无用。 同样,红N代祖上留下的,为帮助子孙适应旧时代而精心准备的遗产,在新时代也几乎无用。 想在新时代脱颖而出,你需要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资本。 你需要认清现实,找到新的起跑线,重新出发。 可是,你能重新出发吗? 父辈留下的遗产,会不会成为包袱? 这个问题,值得绝大多数红N代思考,但也值得绝大多数身处时代漩涡的普通人思考。 可惜,绝大多数人并不会为自己的命运思考,他们没有这种习惯。 他们不习惯去探寻世界的真相,不习惯在信息海洋里遨游,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种“不习惯”,也正是父辈留下的精神遗产之一。 在那些饱受阉割的头脑里,充斥着对阴谋的推崇,对权势的膜拜,充斥着“找爹”的冲动。 却没有探索和创造的勇气。 时代并不会为他们停驻脚步。 整个世界都在往前走,如果他们无力紧跟,就会被抛下。 如果他们不能让自己变得重要,他们就会越来越不重要。 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认知,没能凭手中的资源换取在新时代保持升势的资本,他们就会凭实力从主角沦为配角,再从配角沦为龙套。 那么,他们会有足够的认知吗? 我并不乐观。 想判断一个人会否有足够认知,你只需要观察他的语言能力就可以了。 这里指的并不是对英语或其他语种的掌握,而是对人类赖以思考的基本工具,语言的深度掌握。 你要观察这个人能否快速阅读,能否进行精准简洁的表述。 你要观察这个人能否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高质量的“朋友圈”,也就是交到许多同样通情达理善于沟通的朋友,为自己打造一个“信息高速公路网”,由此对世界建立较为切实的了解。 因为这些都是让一个人拥有足够认知的前提,虽然有了这些也不一定有足够认知。 而红N代的语言能力,即使有大量教育资源加持,整体上也并不值得乐观。 普通中国人更是如此。 看看那些家庭内部发生的争吵,看看那些因一方或双方表述不清导致的悲剧。 看看那些仍然沉迷于在家庭内部输出伤害建立强势地位的中国人。 再想想“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古训。 连话都说不清楚的群体,怎么可能在面对复杂局势时有清晰的思路。 连话都说不清楚,合同条款都写不清楚,也没有守信重诺的习惯,这种人又怎能在新时代成为擅长“立约”的强者。 所以新时代会属于他们之外的人。 不论从文化传统还是经济规律去推算,中华沦陷区的未来,都只会由真正的强者,擅长“立约”的强者引领。 不论出身,甚至不论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