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科学理论
关注
Y11
2小时前
无法证伪,就无法改进。 一个理论若想被称为科学,就必须能做出一些可以被事实证明为错误的预测。 如果连这样的可能性都不存在,那它就不是科学。 我们不妨这样理解:真正的科学理论应该具备预测能力,并且这种预测必须清晰明确,明确到我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它会被证明是错的。 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它曾准确预测了行星的运行轨迹,而当后来的观测发现水星近日点的偏移无法用它来解释时,这个理论的某些部分就被修正了。 这正是因为它具有可证伪性,才能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 在我看来,宏观经济学之所以常常让人觉得不够“扎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预测往往缺乏可证伪性。 宏观经济问题复杂而庞大,涉及的因素千差万别,任何一个经济现象背后都可能有无数种解释。 当一个宏观经济理论做出预测后,如果现实情况与预测不符,经济学家们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来“解释”这种不符,比如强调“外部冲击”、“政策时滞”或者“其他未考虑到的因素”。 这样一来,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个理论似乎都能自圆其说,永远不会被真正推翻。 现实世界只有一个,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研究经济规律时,很难像自然科学那样做严格的控制实验。 我们无法复制一个完全相同的国家,让它采用与另一个国家相反的经济政策,然后观察结果的不同。 所以,宏观经济的“反例”确实很难出现,或者说,很难被清晰地识别出来。 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放弃可证伪性的理由。如果一个理论永远无法被证明是错的,那它就更像是一种信仰,而非科学。真正的科学需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任何可能的反驳,在不断的试错中逼近真相。 对于那些试图用“科学”来包装自己的理论,可证伪性是一面镜子。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永远正确,而在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敢于面对可能的错误,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这或许也是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应该持有的态度——既要尊重规律,也要保持谦逊,相信那些能够经得起检验、敢于接受挑战的理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可证伪性
#科学理论
#宏观经济学
#预测能力
#实践检验
分享
评论 0
0
non aesthetic things
8个月前
The Earth is not flat.
#地球不是平的
#科学理论
#天文学
#地理学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