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宏观经济学
关注
Y11
1个月前
无法证伪,就无法改进。 一个理论若想被称为科学,就必须能做出一些可以被事实证明为错误的预测。 如果连这样的可能性都不存在,那它就不是科学。 我们不妨这样理解:真正的科学理论应该具备预测能力,并且这种预测必须清晰明确,明确到我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它会被证明是错的。 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它曾准确预测了行星的运行轨迹,而当后来的观测发现水星近日点的偏移无法用它来解释时,这个理论的某些部分就被修正了。 这正是因为它具有可证伪性,才能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 在我看来,宏观经济学之所以常常让人觉得不够“扎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预测往往缺乏可证伪性。 宏观经济问题复杂而庞大,涉及的因素千差万别,任何一个经济现象背后都可能有无数种解释。 当一个宏观经济理论做出预测后,如果现实情况与预测不符,经济学家们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来“解释”这种不符,比如强调“外部冲击”、“政策时滞”或者“其他未考虑到的因素”。 这样一来,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个理论似乎都能自圆其说,永远不会被真正推翻。 现实世界只有一个,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研究经济规律时,很难像自然科学那样做严格的控制实验。 我们无法复制一个完全相同的国家,让它采用与另一个国家相反的经济政策,然后观察结果的不同。 所以,宏观经济的“反例”确实很难出现,或者说,很难被清晰地识别出来。 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放弃可证伪性的理由。如果一个理论永远无法被证明是错的,那它就更像是一种信仰,而非科学。真正的科学需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任何可能的反驳,在不断的试错中逼近真相。 对于那些试图用“科学”来包装自己的理论,可证伪性是一面镜子。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永远正确,而在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敢于面对可能的错误,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这或许也是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应该持有的态度——既要尊重规律,也要保持谦逊,相信那些能够经得起检验、敢于接受挑战的理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可证伪性
#科学理论
#宏观经济学
#预测能力
#实践检验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5个月前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财经大V都转多了 他们既不懂非欧几何的宏观性质,也不懂黎曼曲率,也不懂路径积分,也不懂局域微分,也不懂导数 所以他们永远也不会懂 股市其实有且仅有两种策略: 一种是几何学,也就是拿着不动等新高。几何学的重点是要求得空间的曲率,也就是metric tensor的性质。这在股市中几乎就是决定是否V形反弹,什么时候反弹,以什么形式反弹,capitulate是什么样子,以及反弹最经典的额三个阶段(参考昨天日报)。是一种基于机构行为和宏观叙事的全局性质 一种是微分学,也就是每天盯盘,判断导数方向。其特点就是通过信息、新闻、分析、k线,判断一周内个股和大盘的支撑、阻力位。是一种基于概率的随机微分过程。 你看懂了吗? 如果你能看懂我说的上面两句话,那么你以后 必成大器。 PS:数学也是这样,一种是几何,一种是代数(分析)。
#财经
#股市策略
#几何学
#宏观经济学
#V形反弹
分享
评论 0
0
老蛮频道
10个月前
再说一个我的个人观念:不理解历史,就不足以谈未来。从小事上到大事,都是如此。 不了解一个人的过往,就无法对他的未来做出任何预判。 不了解一家公司的过往,就不能投资于它的股票,去赌它的未来。 不了解一个城市的过往,就无法判断它的发展方向和产业走势 同样,没有系统性的了解一个国家的过往 ,当然更加无法理解它的当下和未来。 任何一名宏观经济学家,首先必须是历史学家,必须有自己的大历史观,建立自己的历史观察视角,这才能由古及今,推演未来。 就我个人来说,我使用“社会动员”视角进行观察和预判,能够形成完备的逻辑闭环,经得起最严谨的推敲。我使用这一套方法论,可以有效的分析公司,分析城市,分析产业,并管理项目。所以我15年的投资和项目管理生涯,一宗亏损项目都没有。后来我将这套方法用于研究宏观经济,用于观察中国历史并判断未来,也没有过什么大的错误。 在这个角度上,对中国大陆那些历史水平只相当于初中生的田园经济学家,国际上那帮没有任何历史观察视角和方法论的左派经济学家,我从来都是不屑一顾。
#历史观
#宏观经济学
#投资
#国家发展
#个人观念
#理解未来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