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庸

朱韵和
3小时前
从政治反思的角度看,徐写得最好的人物,乃是王少庸。王的资格颇老,一九四九年后高就青岛市长,不久在残酷的党内斗争中被卷入“向明反党集团”案,坐牢几年。后被左派中的大明星柯庆施(毛泽东尊称他为“柯老”,想以他替换周恩来作总理)搭救,安排在上海市委里主管工交系统。文革一开始王被打倒,颓唐 之极。徐受上面的委托去劝王通过深刻反省、猛力揭发别人,争取被早日解放进新的领导班子。张春桥随后指派王掌管上海的政法和专案这个权中之权,在张本人太忙缺席期间,一度让王主持上海市革委会领导成员的会议。徐描述:“王每天抽两包中华牌烟,脸色灰暗。他喜欢讲一些尖酸刻薄的话,谈到别人的历史问题时,经常眼睛一鼓,嘴巴一撇,拿起笔来在书面报告上哗哗地写上批语:‘隔离审查’”(页一六五)。被王坑害的人不计其数,其中有一位就是王的同事的丈夫叫张六吉,仅被怀疑跟一起群众对王提意见的冲突有关,王就指示手下立专案伪造证据,严刑拷打张六吉,逼他供认解放前认识国民党特务。张六吉走投无路,自杀了结。 徐评论道:“像王少庸这样一九三○年代入党的老共产党员,历经长期的党内斗争,挨过自己人的整,因冤案被关押多年。……可是他一旦重新掌握大权,很快故态复萌,又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党内斗争,(对一大批人)设立专案,长期关押,下手又狠又辣。”全上海的死刑案也是王审批,“肯定错杀了一些人。我反复思索,觉得这种‘王少庸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阶级斗争学说从思想上长期统治共产党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王少庸是从这个国家里消失了(病故),但是,王少庸现象和专案遗风是否从此绝迹了呢?”(页一七九至一八○) 重庆和许许多多地方近年来的受害者们大声回答:没有绝迹!当然没有!因为我们这儿有大大小小的王少庸!薄书记不也是一个超级王少庸吗? 关在秦城监狱里的薄书记大声回答:那能怪我吗?我现在不也是被专案了吗? 诸君,我称徐景贤为“好教师”理由便是:他书中有多处这类依据实例的反思,使得他《最后回忆》一书,可以用作当代中国政治课的生动教材。 ---读《徐景贤最后回忆》 来源:苹果日报 作者:丁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