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熵
关注
Jesse Lau 遁一子
9小时前
这个熵字其实就是一个科学名词,初始就是热能除以温度的商,故创下此字,于氦、氪等等专有名词其实并无二致 达不到很高的流行度,因为熵字单凭形意仅仅翻译了“Entropy”的一部分内涵 我问gemini deep think让TA想一个新词来翻译“Entropy” 推荐为“乱度”,当然乱度增、乱度减感觉没那么高大上了😁 ---- Gemini deep think: 要理解这个词的由来,以及探讨如果现在重新翻译它会有哪些选择,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历史和这个概念的演变。 “熵” (Entropy) 的翻译由来 “Entropy”一词是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在1865年创造的。它源于希腊语“ἐντροπία” (entropía),意为“转变”或“转向”,用来描述能量转换的不可逆性。 将“Entropy”翻译为“熵”的,普遍认为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胡刚复先生。他在1923年引入了这个翻译。这是一个绝妙的创造,它巧妙地运用了汉字的“形声兼会意”的特点: “火”字旁(表意): Entropy 最初是在热力学中定义的,与热量、能量转换密切相关。使用“火”字旁,明确指出了这个物理量所属的领域。 “商”字(表意与表音): 这是最核心的巧思。克劳修斯对熵(S)的经典定义是:系统热量的变化量(dQ)除以其热力学温度(T)所得的结果,即 dS = dQ/T。在中文里,“商”正是除法的结果。因此,“火”和“商”合在一起,精准地表达了“与热有关的商值”。同时,“商” (shāng) 的发音也与 Entropy 有一定程度的接近。 为什么它显得晦涩? 在当时看来,“熵”是一个极其精准、优雅的翻译,因为它完美地契合了克劳修斯的热力学定义。然而,它之所以让现代人感到晦涩,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概念的演变: 内涵的扩展: 在克劳修斯之后,路德维希·玻尔兹曼(Ludwig Boltzmann)发展了统计力学,将熵与系统的微观状态联系起来,认为熵是系统“无序程度”或“混乱程度”的量度。后来,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将此概念引入信息论,用熵来衡量信息源的“不确定性”。 如今,当人们谈论熵时,更多的是指“混乱”或“不确定性”,而这些含义很难从“火”和“商”的组合中直观地看出来。 术语的专业性: “熵”字是为了科学定义而创造(或组合)的,它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用。这种为精确性而牺牲直观性的做法,自然增加了理解的门槛。 如果现在来翻译 Entropy,会采用哪个词? 如果抛开历史传承,基于现在对 Entropy 更广泛的理解,重新翻译这个词,我们需要权衡其在不同领域的核心含义:无序性(统计力学)、能量耗散(热力学)和不确定性(信息论)。 我会考虑以下几个选项: 1. 首选:【乱度】 (Luàn dù) 如果目标是让大众最快地建立直观认识,我会选择“乱度”。 理由: 它极其直观地抓住了熵最普适的理解——混乱的程度。无论是墨水扩散、房间变乱还是耳机线缠绕,都可以用“乱度增加”来描述。它非常符合玻尔兹曼的统计学解释。 缺点: “乱”字略显口语化,可能缺乏科学术语的严肃感和精确性。例如,在某些物理过程中(如特定条件下的结晶),系统看起来更有序,但熵可能依然增加。 2. 更严谨的选择:【无序度】 (Wú xù dù) 这个词是“乱度”的更正式版本。 理由: 准确描述了系统状态缺乏秩序的本质,听起来比“乱度”更严谨。这是目前科普解释中最常用的辅助词汇。 缺点: 稍显冗长(三个字),不如单字凝练。 3. 侧重能量耗散:【散度】 (Sàn dù) 或 【耗散度】(Hào sàn dù) 这个翻译试图回归热力学的视角,描述能量的扩散和退化。 理由: “散”字很好地描述了能量从集中、可用状态向均匀、不可用状态的转变。 缺点: 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散度”(Divergence)已经是一个专有名词,容易混淆。 4. 侧重信息论:【不确定度】 (Bù què dìng dù) 在信息科学领域,熵衡量的是预测结果的难度。 理由: 精确对应了香农熵的定义。 缺点: 无法很好地涵盖物理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混乱程度。 总结 如果让我现在选择一个词来翻译 Entropy: 我会倾向于使用**【乱度】**作为通俗交流的首选,因为它提供了极大的直观便利性。 然而,在科学界,术语的精确性和历史传承至关重要。**【熵】**虽然晦涩,但它天才般地概括了其最初的数学定义(Q/T)。它迫使学习者去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公式,而不是停留在“混乱”这个可能产生歧义的比喻上。 因此,“熵”依然是一个伟大且难以替代的翻译。
#熵
#乱度
#翻译
#科学
#不确定性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