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心态

Morris
13小时前
焦虑的人呢其实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怕。怕失败,怕别人议论,怕别人比自己更厉害。那一个人为什么会怕?答案就是我们从小都是活在一个持续的战场环境里面,每天不断的被责骂、对比、打压、否定与淘汰。比如小时候不小心打碎一个杯子,就会招来父母的大声呵斥,不管做什么,只要有一点点没有做好,就会被他们批评和否定。永远都活在被比较当中,比谁的成绩更好,谁更听话谁的大学更好,谁找到另一半更强。人生的每一步好像都在赛跑,原本应该用来体验生活、玩乐的时间,也被各种各样的任务填满,一旦停下来,就会被贴上浪费生命的标签。 而这种持续高压的环境就会重塑我们的大脑,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比较和语言暴力当中,他的大脑就会负责警觉、恐惧与羞耻。比如你会感到自卑,总是觉得不如别人,这其实就是你的认知系统已经出现了偏差,包括你还会觉得自己越来越难以感知和享受快乐。这同样是因为你的奖赏系统被扭曲了,被植入了放松等于堕落的情绪。他们会立刻开启自我审问和自我羞耻的机制。只要你一享受快乐,一放松下来就会感到羞耻。即使没有外人指责你,你也会进行自我批判,告诉自己很快就会被人超越。这样一来,焦虑就反而成了你安全感的来源。你觉得自己只有时刻处于焦虑当中才能够获得安全。一旦不焦虑了,就会立即产生恐惧,觉得自己就是落后于人的。到最后你就会一直活在焦虑当中,一直在跟别人进行比较,在比较当中又寻找平衡。久而久之,你就只能看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成就,也只能分析可以量化的东西。 比如我比他好我就放心,我不如他我就焦虑。你的人际关系里面呢会充满了功利性、阶段性和权利性,而这就会导致你在亲密关系当中不自觉地发展出两种心理策略。第一种就是焦虑型人格,不断向外索取认可,内心总在反复审问自己,我配得上他吗?他会不会离开我?极度依赖外界的评价体系,试图通过对方的态度来确认自己的价值,缓解内心深处的不安。 另一种呢就是回避型人格,回避一切关系的深入,因为你不相信有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认为所有的捷径都伴随着批评和利用,于是你主动切断联系,觉得只要自己不开始,就不会在比较当中失败,你不会体验到那种我不够好所带来的痛苦。但是事实上,这两种模式都只会让我们离幸福越来越远。因为他们最终指向的是你放弃了自己的主体性,你仍然活在别人的规则和批判当中,而这就会让你像饿着肚子的人一样,疯狂的向外界寻求认可、成就和胜利来填塞自己,但永远填不满,这就是你持续焦虑的根源。那怎么办?给你们一个建议,当你们觉得活得很焦虑很痛苦的时候,你就先瞎活一活,允许自己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这并不是让你摆烂。当你能够允许自己坦然享受轻松与快乐,从我必须如何真正转向我想要什么的时候,你就会重新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