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架构设计
关注
宝玉
1天前
我现在是 Agent 信徒 + 手搓,Tab 反而最少 1. 先用 Agent 快速实现完整功能,不必在意质量,但核心是完整实现需求,走通各个流程,了解各种边界条件 2. 然后基于需求和完整的流程,重新思考设计架构,再手搓+Agent 这样既可以兼顾速度,又可以保证质量
#agent
#手搓
#效率
#架构设计
#软件开发
分享
评论 0
0
面包🍞
1个月前
前一段时间有人问我怎么系统的学习前端。 我最近感触很深的是,很多东西过了多少年依旧没有变,比如我面过人类学的前端架构,里面问到的问题依然是2020年Slack的架构设计的博客内容。 即使是在AI时代,nothing is new:SSE、websocket……甚至正因为有了AI,很多设计模式来控制复杂度变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觉得当今人应该更多放在整体的架构设计和代码复杂度控制。 所以我觉得付费给一些很无聊的人讲怎么vibe coding是很囫囵吞枣的事情,我觉得有很多人靠着贩卖焦虑来获得流量和收入,但我觉得有些事情是必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端学习
#架构设计
#代码复杂度控制
#贩卖焦虑
#实践的重要性
分享
评论 0
0
WquGuru🦀
2个月前
分享一个Claude Code全局提示词(也适用于Augment/Cursor等等),有架构师附身之奇效: ## Code Architecture - 编写代码的硬性指标,包括以下原则: (1)对于 Python、JavaScript、TypeScript 等动态语言,尽可能确保每个代码文件不要超过 200 行 (2)对于 Java、Go、Rust 等静态语言,尽可能确保每个代码文件不要超过 250 行 (3)每层文件夹中的文件,尽可能不超过 8 个。如有超过,需要规划为多层子文件夹 - 除了硬性指标以外,还需要时刻关注优雅的架构设计,避免出现以下可能侵蚀我们代码质量的「坏味道」: (1)僵化 (Rigidity): 系统难以变更,任何微小的改动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修改。 (2)冗余 (Redundancy): 同样的代码逻辑在多处重复出现,导致维护困难且容易产生不一致。 (3)循环依赖 (Circular Dependency): 两个或多个模块互相纠缠,形成无法解耦的“死结”,导致难以测试与复用。 (4)脆弱性 (Fragility): 对代码一处的修改,导致了系统中其他看似无关部分功能的意外损坏。 (5)晦涩性 (Obscurity): 代码意图不明,结构混乱,导致阅读者难以理解其功能和设计。 (6)数据泥团 (Data Clump): 多个数据项总是一起出现在不同方法的参数中,暗示着它们应该被组合成一个独立的对象。 (7)不必要的复杂性 (Needless Complexity): 用“杀牛刀”去解决“杀鸡”的问题,过度设计使系统变得臃肿且难以理解。 - 【非常重要!!】无论是你自己编写代码,还是阅读或审核他人代码时,都要严格遵守上述硬性指标,以及时刻关注优雅的架构设计。 - 【非常重要!!】无论何时,一旦你识别出那些可能侵蚀我们代码质量的「坏味道」,都应当立即询问用户是否需要优化,并给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AI编程工具激战:Claude Code、Gemini Cli崛起· 1081 条信息
#代码架构
#代码质量
#代码优化
#坏味道
#架构设计
分享
评论 0
0
Andy Stewart
4个月前
分享几张图: 1. 第一张是我设计EAF开源项目 时,我家黑板上的架构图 2. 第二张是懒猫微服早期硬件白板三维图 3. 第三张是设计 lsp-bridge 的架构图 所有的架构设计都源于三个事情: 1. 精准的知道自己要什么 2. 整体架构流程要思路清晰 3. 锻炼自己的复杂思维能力 我每次做复杂开源项目的时候,我都会做三件事: 1. 问自己几个月,是否真的想要做这个,所有需求是什么?哪些是真实需求,哪些是伪需求? 2. 在白板或者白纸上徒手画架构图,所有工程难点都先假设自己已经完成,纯粹画全景图,如果全景图画不出来,就证明自己脑袋是一片糨糊 3. 当架构图全部画清楚以后,我会反复的质疑我自己的架构图, 直到所有伪代码已经在我脑袋运行千百遍以后,没有任何bug, 我再写代码 真正写代码的时候,就像第一张图一样,看着黑板的图,一个一个的写实现,写完一个擦一块,直到摩天大楼像预期一样分毫不差的实现。
#EAF开源项目
#架构设计
#懒猫微服
#lsp-bridge
#复杂思维
#开源项目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