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架构设计
关注
Andy Stewart
3周前
分享几张图: 1. 第一张是我设计EAF开源项目 时,我家黑板上的架构图 2. 第二张是懒猫微服早期硬件白板三维图 3. 第三张是设计 lsp-bridge 的架构图 所有的架构设计都源于三个事情: 1. 精准的知道自己要什么 2. 整体架构流程要思路清晰 3. 锻炼自己的复杂思维能力 我每次做复杂开源项目的时候,我都会做三件事: 1. 问自己几个月,是否真的想要做这个,所有需求是什么?哪些是真实需求,哪些是伪需求? 2. 在白板或者白纸上徒手画架构图,所有工程难点都先假设自己已经完成,纯粹画全景图,如果全景图画不出来,就证明自己脑袋是一片糨糊 3. 当架构图全部画清楚以后,我会反复的质疑我自己的架构图, 直到所有伪代码已经在我脑袋运行千百遍以后,没有任何bug, 我再写代码 真正写代码的时候,就像第一张图一样,看着黑板的图,一个一个的写实现,写完一个擦一块,直到摩天大楼像预期一样分毫不差的实现。
#EAF开源项目
#架构设计
#懒猫微服
#lsp-bridge
#复杂思维
#开源项目
分享
评论 0
0
Yachen Liu
1年前
Apple Intelligence 的架构设计非常优雅,通过 On-device/Private Cloud/ChatGPT 三层设计,很好的平衡了隐私与便利性,而且由于前两层并不携带知识,所以进入中国的话只需要将第三层替换为中国的供应商即可,非常聪明。 但依然存在两个问题: 1. 前两层的表现到底怎么样?目前只有官方提供的一些数据报告可供参考,具体效果仍需要等待发布后才可以确认。模型质量将极大的影响最终体验,甚至直接差到根本没用。 2. Personal data 的来源,从 demo 看主要是 iOS 系统自带的应用,对于不怎么使用内置应用的用户来说,iOS AI 可能会严重缺乏数据(如 Gmail 和微信),目前看来的解决方案是沿用 App Intents framework 由 app 主动喂数据给系统,但问题来了,开发者有什么动力将这些数据主动上缴呢?特别是 Google,我几乎肯定他们不会去适配。 另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是系统主动抓取应用的数据,但目前并没有信息表明 iOS 会这样做,这也存在性能和隐私问题。
#苹果与阿里巴巴合作引入AI功能,内容审查机制引发关注· 12 条信息
#Apple
#intelligence
#架构设计
#隐私
#便利性
#ChatGPT
#中国
#供应商
#问题
#官方数据
#模型质量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