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Agent)

Y11
19小时前
最近和一位AI领域的创业者聊了聊,感觉他对如何构建一家真正的AI公司,有一套非常清晰且深入的思考。在我接触过的AI创业者中,他是把这件事想得最透彻的一位。 现在市面上很多AI创业公司,往往是“草台班子”起步。很多时候,项目一开始就可能走偏了方向。但我觉得,真正能把AI公司做起来的创始人,通常会有几个关键特质和做法: 首先,他们会从一开始就倡导“AI优先”的文化。这意味着公司里的所有事情,都应该用AI的思维去审视和解决,让AI成为驱动一切的核心。 其次,他们会从“第一天”就开始搭建和设计评估系统,并且持续投入构建和迭代评估数据集。数据是AI的根基,没有高质量、持续更新的数据,AI模型就无法真正成长。 再者,他们会深入思考“智能体(Agent)”框架。很多公司可能会直接用现成的框架,但真正有远见的创始人,会考虑魔改甚至自己投入去构建适合自己业务的Agent系统。这就像造汽车,别人给的可能只是零件,自己设计的才是完整的、能跑起来的系统。 在市场定位上,这类创始人也很有深度。他们不会一开始就想讨好大众用户,而是会选择专业人士作为早期用户。因为专业人士能给AI提供更清晰、更有价值的反馈,帮助AI学习和成长;而大众用户往往只能给出模糊的意图,对AI的学习帮助有限。 他们还擅长“小步快跑”,在智能体上取得一些小的成功,同时着眼于沉淀认知资产。这些沉淀下来的东西,比如知识库、工具链、协作模式等,会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让公司越跑越快,最终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对投资人,他们也保持着清醒的认知和极高的溢价力。他们清楚自己的目标,不会为了短期利益或资本压力而盲目扩张,始终坚持自己的战略方向。 在选择具体场景时,他们也很有章法。他们会评估哪些场景是传统方法做不好,但通过智能体却能有效解决的。这个场景不能太简单,否则沉淀不下有价值的东西;也不能太复杂,难以落地。它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迫使团队去构建工具、知识库、多智能体协作,甚至强化学习等核心技术,这些最终会成为公司效率引擎的核心资产。 我觉得,这些应该是想做一家有长期价值的AI公司的基本要素。如果创始人在这些层面上犹豫不决、不够坚定,大概率是做不好一个真正的AI产品的。当然,不排除有些“草台班子”通过快速迭代,做个东西出来卖掉或者被收购,但如果真想在AI时代的这一两年里沉淀下有价值的东西,打造一个真正的AI公司,那么选对一个优秀的团队、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