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教育体制问题
关注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1周前
在中国,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曾出现自残行为 11月5日,据《国际邮报》报道,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急剧恶化。多项研究显示,全国已有数千万名儿童与青少年受到心理疾病困扰,每四名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曾有自残行为。 中国科普网站“果壳网”10月31日发布的报告指出,近年来“非自杀性自残”在中国青少年中日益普遍,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开始正视这一问题。 中国教育部在10月底首次以“国家层面”回应这一危机,发布“学生心理健康十条措施”,包括减轻学业负担、严格控制作业量、每周设立一次“无作业日”,并要求学校不得按成绩排名学生。数据分析博客“数据开放”评论称,这是“国家层面前所未有的反应”,显示问题的严重性。 事实上,这场心理健康危机早有迹象。早在2023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就显示,全国约有三千万未成年人存在情绪障碍与行为问题。央视当时报道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已成社会焦点问题。” 同年发布的《中国心理健康蓝皮书》进一步揭示了不同学龄阶段的心理风险:高中生抑郁比例高达40%,初中生约30%,小学生也超过10%。研究者指出,家庭压力导致的过度期待、成绩焦虑、情感缺失是导致心理健康恶化的主要原因。 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4年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报告》指出,农村地区三成儿童存在抑郁风险,是全国平均值的两倍。调查认为,留守儿童的长期孤独、教育资源匮乏与父母缺位,是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 除学业与家庭压力外,手机成瘾也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隐性杀手”。《中国青少年互联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12至18岁的青少年平均每日使用手机达4.2小时,其中70%的人承认“离开手机就会焦虑”。专家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导致情绪不稳定、注意力障碍和睡眠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心理失衡。 据《中国青年报》援引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数据,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仅为7.6小时、7.5小时和6.5小时,远低于教育部推荐的10小时、9小时与8小时。超过六成青少年表示,他们牺牲睡眠时间玩手机、刷短视频或追剧。研究人员指出,长期睡眠不足与电子依赖相互作用,使青少年的情绪失调和抑郁风险持续攀升。 《国际邮报》评论称,中国的“心理健康危机”是社会结构性压力的产物:教育体制强化功利性的竞争与排名、家庭关系情感化缺失、技术沉浸式依赖。政府虽呼吁“减负”“关爱心理”,但在优绩主义的社会评价体系体系下,个体情绪的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他们的伤口不仅来自刀片,也来自一种被忽视的沉默。”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
#中国自残现象
#学业压力与手机成瘾
#留守儿童抑郁风险
#教育体制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2周前
教授8万副教授7万博士6万:部分高校职称晋升现“金钱游戏”,教师横向课题考核催生造假产业链
#高校职称晋升
#金钱游戏
#横向课题造假
#学术腐败
#教育体制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5个月前
5月27日,湖北武汉洪山区一名11岁男孩高某某在所居住小区高坠,送医抢救无效身亡。警方5月28日发布警情通报,排除刑事案件,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然而,家属在网络上发布长文,讲述孩子生前疑似在校遭遇霸凌和体罚。家属称,孩子当天在校被老师批评后情绪失控,曾被罚站墙角、遭遇同学欺负,并在家属报警后,校方与相关部门处理不力,直到孩子跳楼前也未有有效介入。 家属质疑,学校与公安的处理过于仓促,未详细调查校园内的欺凌和教师行为,仅以“排除案件”结案,未解答他们对孩子坠亡原因的疑问。他们表示,孩子平时成绩优秀,有好朋友,突发事件让家人难以接受,期待全面调查真相并追责。
#校园霸凌
#高空坠落
#教育体制问题
#善后处理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7个月前
枣庄市第三中学学生投稿:上级要求双休后,学校反而把原来一周一小休(放个晚自习的假),两周一大休,改成两周放两天,也就是把原来的小休砍了。学生质问,双休难道是指两周一休?学校在日常作息时间方面也非常严苛。 学生反映,之前也举报过学校,他们也承认自己有错,但也只是车轱辘话,实际上一点行动也没有。
#高压学业悲歌:多地高中生不堪重负频发悲剧· 126 条信息
#学校作息
#双休政策
#学生反映
#教育体制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